摘要:宁夏永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员工于满仓:小于这人实诚,厂子里的机器转得欢,咱腰包也跟着鼓。外头闯荡的年轻人带着本事回乡扎下根,既挣了钱,又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于永杰检查中药材独活长势。
宁夏永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员工于满仓:小于这人实诚,厂子里的机器转得欢,咱腰包也跟着鼓。外头闯荡的年轻人带着本事回乡扎下根,既挣了钱,又带动乡亲们一起致富。
宁夏永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员工马伟伟:我们盼着更多像于永杰这样的年轻人,带着闯劲和真心返乡创业,既圆了自己的梦,也让大家的日子越过越敞亮。
人物档案
于永杰,25岁,宁夏永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00后”的他从事六盘山道地中药材的收购与种植,并建设了包括色选、烘干、包装等在内的大型现代化设施厂房,目前,带动用工33人、季节性用工700余人。
创业故事
“家里不缺你吃穿,为啥非要回来当个‘药贩子’!”父亲气得直跺脚……于永杰忘不掉初中毕业后准备返乡创业时,发生的这一幕。如今,他已经是宁夏永杰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总经理。
当时,为了让于永杰断掉当“药贩子”的念头,父亲想出了一个狠招——让他抱着一麻袋40公斤重的中药材站到天亮。“能站住,我就不拦你。”倔强的于永杰硬撑着站到凌晨3点多,最终,父亲心软了。
创业需要启动资金,钱从哪来?愁眉不展之际,于永杰的大姨特意来劝他回头。没想到却被于永杰抓住机会,向她借了20万元创业资金,用于收购桃核、杏核。
父亲想着一旦生意失败了,儿子碰了南墙就死心了。大姨想着,20万元就当给年轻人买一个教训。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于永杰首战告捷——靠着在家乡收药材,不仅如期还清了大姨的借款,还净赚14万元。虽然赚了第一桶金,但创业之初,于永杰的生意规模还很小。天不亮,他挨家挨户收药材,下午把收来的药材晾晒。“一天最多收几百斤药材,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后来,于永杰独自前往辽宁省本溪市收购当地中药材。虽然每年只能收100多万元的中药材,但几年的锤炼,让他积累了丰富的行业经验,也看到了中药材市场的巨大潜力。
固原市地处六盘山腹地,气候冷凉,土壤肥沃,是天然的中药材宝库。据统计,六盘山区分布着110科377属713种药用植物,占宁夏野生药用植物总量的71.8%,其中独活、黄芪、款冬花等品质极佳。“这么好的资源,不利用起来就太可惜了。”
2020年,于永杰在家乡泾源县成立了公司,又投资建设了现代化加工厂房,引入烘干机、包装机等设备,初步形成了从种植到加工、销售的产业链。
2024年10月,泾源县六七千亩的款冬花迎来大丰收,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款冬花成熟时,桃核、杏核也恰恰需要晾晒。工人冶金红说,当时院子里的药材堆得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新收的款冬花还在源源不断运来。之前,于永杰给农户承诺种植的中药材全部收购。蹲在堆成小山的药材前,他急得直揪头发。
绝不能失信。他联系了当地政府,在政府协调下,租了一块工业用地搭建临时晾晒场,同时,紧急新增了两条生产线,确保所有药材都能及时加工。“做这行,信誉比赚钱更重要。”于永杰说,老百姓辛辛苦苦种一年,就指望这些药材换钱,不能伤了他们的心。
今年,于永杰的公司不仅要做好药材收购,而且还要帮村民种植好药材。目前,公司在泾河源镇建有140亩育苗基地,用来培育黄芪、款冬花等14种中药材种苗。
3月24日,十几台拖拉机在田埂上轰鸣,于永杰手上沾满了机油和泥巴。跨在拖拉机上,他帮着农户翻犁土地。下了拖拉机,他又帮着农户翻出埋在土里的中药独活,再用手机拍下照片,发给外地的老板。外地老板看后,直夸“泾源的中药材好”。
自去年11月引入烘干设备以来,公司已销售独活700多吨,这些优质药材被加工后,正走向全国各地的市场。
“在公司干了4年,每个月收入4000多元,在家门口就能找到这么一份稳定的工作,感觉很幸福。”工人丁者毛说。
“育苗基地每亩地能产2万株独活苗子。今年希望把基地建设再规范一点,等大棚建好了,产量就能再往上提一提。”站在田埂上,于永杰又给自己定下了个小目标。
点睛之句
只要肯吃苦、有担当,年轻人同样能在乡村闯出一片天地。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