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阻断乙肝母婴传播?福建这个实时追踪的方法太赞了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5 09:38 1

摘要:2022年,国家卫健委下发《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 2022-2025 年)》(国卫妇幼发〔2022〕32号),明确提出三个结果指标需达标,其中之一就是将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及以下。

2022年,国家卫健委下发《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 2022-2025 年)》(国卫妇幼发〔2022〕32号),明确提出三个结果指标需达标,其中之一就是将乙肝母婴传播率下降至1%及以下。

乙肝病毒(HBV)的母婴传播可发生在产前、产时和产后,但每个阶段都有相应的措施,可有效避免母婴传播。

其中,新生儿的预防措施是出生后12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和首剂乙肝疫苗、出生后第1、6月完成疫苗全程,必要时加强免疫。在完成所有剂次乙肝疫苗接种后的1-2个月,应进行血清学检测,以明确阻断母婴传播的效果。

我国《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评估指导手册》中有24个评估指标,其中“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要求及时掌握儿童三剂次乙肝疫苗接种情况。

儿童完成疫苗接种后,在疾控部门的计划免疫信息实时登记上报。县区妇幼保健院、街道卫生院、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护人员负责乙肝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的随访工作,了解其疫苗接种、血清学检测等情况,并在妇幼信息系统录入相应个案卡。

我省作为国内乙肝疫情相对高发的省份,乙肝感染孕产妇及其所生儿童的基数大。由于儿童接种疫苗的时间往往不固定,加之部分地区人口频繁流动,给随访工作带来了较大工作量。

在传统工作模式下,妇幼与疾控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负责随访的医护人员往往难以及时获取儿童疫苗接种信息,亦不能根据儿童的现住址及时告知和安排其进行疫苗接种后的血清学检测。

自2024年7月起,福建省卫健委牵头,以“福建省妇幼卫生信息系统作为搭建妇幼/疾控系统的桥梁,以“母亲身份证号+儿童出生日期+胎次”为识别码,在县级层面实时对接,自动同步抓取乙肝感染孕产妇所生儿童的全程乙肝疫苗接种信息,保证数据流获取的及时性和准确性。提高乙肝宫内暴露儿童的随访率,便于儿童保健医师对儿童进行针对性指导,提升儿童保健工作质量,也为精准及时地获得消除母婴传播的相关评估指标提供技术保障,将极大减轻基层随访人员的工作压力。

同时,通过该对接平台,疾控系统也可同步抓取乙肝宫内暴露儿童的出生体重,助力及时评估乙肝暴露儿童是否需要接种第四针乙肝疫苗。

▲妇幼-疾控对接信息平台

该系统正式上线运行后,有效“跑”出了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工作管理“加速度”,使数据质量得到显著提升,更好地辅助儿保医师进行精准化群体保健管理,及时调整当地项目管理策略,高效助力全省实现消除“艾梅乙”母婴传播的目标。

栏目简介

为贯彻落实《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福建省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3—2025年)》等文件内容及要求,福建省消除艾滋病、梅毒和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办联合福建卫生报,开设“消除母婴传播”科普专栏。本专栏将通过图文、漫画、视频等多种形式,普及相关科普知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注和支持的良好氛围,推动在全省范围内实现消除母婴传播目标。

来源:福建卫生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