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清明 承非遗 钱塘中外青年共绘春日长卷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5 10:12 1

摘要:近日,来自俄罗斯、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的10名浙江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与来自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学院的大学生们在白杨街道云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近日,来自俄罗斯、泰国、乌兹别克斯坦等多个国家的10名浙江财经大学国际学院留学生,与来自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警官学院的大学生们在白杨街道云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共同开启了一场沉浸式的中华文化体验之旅。

活动以“忆清明 承非遗”为主题,巧妙融合节气文化与非遗技艺。云滨社区斯静亚传统文化工作室的张滢老师以中英双语讲解清明习俗,用“慎终追远”与“亲近自然”两个关键词解读节日内涵。俄罗斯留学生VIKTORIIA眼中泛起涟漪:“这让我想起普希金的诗句,不同文化对生命的思考竟是如此相通。”

随后,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对话惊艳上演。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ALYANA 、NASIBA 、SABINA 带来非遗舞蹈“Lazgi”,悠扬的旋律、活泼的节奏,以极其丰富的想象力表达对自然的理解和幸福之情;来自俄罗斯的VIKTORIIA 、EKATERINA与ALYANA 、NASIBA用《Like JENNIE》跳出青春的旋律,来自泰国的KHANITTA深情演唱《我只在乎你》,熟悉的旋律让大家不由同声合唱,中外学生一家亲。而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茶文化社团的学生以宋代点茶技艺为蓝本,演绎了一场兼具古典韵味与现代美学的茶艺秀。这是一场跨越国界的文化共鸣,也是充满活力的青春对话。

在社区志愿者陈冬凤阿姨的指导下,留学生们开始制作象征“咬春”的青团。案板上,来自钱塘江畔的艾草鲜嫩欲滴,笋丁与青菜散发着泥土芬芳。“青团有很多样子,可以是圆形、椭圆形、花饺形。”陈阿姨一边示范,一边将包制秘诀倾囊相授。留学生们全神贯注地揉面塑形,尽管有些青团“形态各异”,但当咬开软糯的外皮,艾草的清香裹挟着豆沙的甜、肉馅的咸在舌尖绽放时,所有人都露出了满足的笑容。

“这是我第一次尝试中国传统面食,制作过程充满乐趣。”来自俄罗斯的EKATERINA举着自己的“作品”兴奋地说。

“这场跨越国界的清明之约,不仅让非遗‘活’起来,更让文化认同‘暖’起来。”云滨社区党支部书记刘敏表示,社区通过将传统文化转化为可触摸、可参与的实践活动,不仅让留学生们品尝到钱塘春味,更让他们在互动中加深了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共同绘制多元文化交融的钱塘春日长卷。

来源:钱塘新区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