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凌晨3点,手机屏幕的冷光打在我脸上,第8个网贷APP的还款提醒又弹了出来。这是我第3次用"以贷养贷"的方式拆东墙补西墙,可这次连最低还款额都凑不齐了。手指不受控制地刷新着短信页面,突然发现右上角的日期——距离我第一次网贷,刚好过去7个月零13天。
凌晨3点,手机屏幕的冷光打在我脸上,第8个网贷APP的还款提醒又弹了出来。这是我第3次用"以贷养贷"的方式拆东墙补西墙,可这次连最低还款额都凑不齐了。手指不受控制地刷新着短信页面,突然发现右上角的日期——距离我第一次网贷,刚好过去7个月零13天。
一、那个看似"无痛"的开始
去年双十一,我在直播间看到最新款手机时,心跳得比抢红包还快。工资还有10天才发,但主播倒数"最后3台"的声音像催命符。当我发现某网贷平台"30秒放款"的广告时,手指比大脑先动了。输入身份证、刷脸、绑卡,整个过程快得连后悔的时间都没有。到账短信响起时,我甚至有种"白捡钱"的错觉。
二、从"救急"到"日常"的致命转折
真正可怕的不是第一次借钱,而是第二次变得异常容易。第二个月要还1300元,工资却只剩800元生活费。这时候另一个APP弹出"新人免息30天"的横幅,像在沙漠里看见绿洲。从此,我的手机里网贷APP数量开始超过外卖软件,每个月的15号变成"还款日游",在各个平台间来回倒账。
三、滚雪球的利息有多可怕?
我做过最蠢的数学题:借5000元分12期,每期还520元,表面看年利率才4.8%。但等额本息的实际年化利率是18.6%,这还不算逾期后的违约金。当我第5次续借时,发现已还金额足够买两台手机,可债务反而比最初多了3000元。
四、那些APP不会告诉你的代价
开始只是手机振动让我焦虑,后来演变成整夜失眠。通讯录被读取后,催收电话打给了三年没联系的高中同学。最崩溃的是发薪日,工资刚到账就被划走80%,剩下的钱连交房租都不够。某天在超市对着10元的午餐肉犹豫时,我突然发现已经半年没给家里买过东西了。
五、爬出深渊的真实自救指南
真正让我上岸的不是某个神秘技巧,而是三个血淋淋的认知:
1. 立即停损:哪怕逾期也要停止新借贷,雪球只会越滚越大
2. 直面现实:把全部债务列成表格时,发现总数比想象中少30%(很多是重复计算的利息)
3. 协商重组:主动联系平台说明情况,银行和正规机构其实有延期政策
今天我的钱包里还留着那张被剪碎的信用卡,不是作为纪念,而是提醒自己:那些"轻轻一点就能到账"的便利背后,藏着能把人生掏空的漩涡。如果你也站在第一次借贷的悬崖边,请记住——转身离开的勇气,远比跳下去的冲动更珍贵。
来源:沐南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