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我在海安两千年历史里踏春祭扫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09:23 1

摘要:早上起床,就坐到桌子前面,将热心作者给我们的投稿一一编好,加上昨天已经编好的,差不多有十四五篇。我们的公众号群发的权限只有八篇,其余的只能单发。编好后,我按照稿件的先后顺序,结合稿件的质量,现将群发的八篇稿件一一审核,早晨就发布。在手机上编好顺序,审核完成,点

乙巳年清明节,尽管不时有寒潮袭击,依然挡不住春暖花开。

早上起床,就坐到桌子前面,将热心作者给我们的投稿一一编好,加上昨天已经编好的,差不多有十四五篇。我们的公众号群发的权限只有八篇,其余的只能单发。编好后,我按照稿件的先后顺序,结合稿件的质量,现将群发的八篇稿件一一审核,早晨就发布。在手机上编好顺序,审核完成,点击发布,却没能发布出去,页面显示为有文章不是原创,我根据推测试着取消两篇的原创申请,依然不通过。没办法,就又回到电脑上操作,在这里很快就找出了那篇非原创的文章。取消原创申请,重新点击发布,成功!八篇文章成功发布后,剩下的文章陆续以非群发方式发布成功。不想把这些以清明祭祀活动的文章放到第二天,也算是我能够表达的对先烈的一份敬意。

做好手头的编辑工作,上午就是对家里先人的祭祀。节前已经上过坟了。清明节就是在家里祭祀。按照父辈们留下的传统,“早烧清明晚烧冬”,清明节的祭祀要早一点。祭祀先人,应该是所有的先辈,上桌祭祀的一般是上三代,我们祭祀的是曾祖父曾祖母、祖父祖母、父亲母亲。忙好饭菜,盛上桌,摆好碗筷,上香致祭,行叩拜礼,然后是焚化纸钱。烧纸钱不能在房子里,一是烟大排不了,污染环境,二是明火容易引发火灾。所以烧纸钱都在楼下的车库门口(周围没车),用不锈钢“富贵桶”焚化,确保安全。

致祭完毕,撤下供饭供菜,收拾碗筷桌子,重新对饭菜加温后,一家人用餐。清明祭祖,对上人致敬意,享用美食的还是晚辈后人。

午餐过后,稍事休息。就出去慢跑,心里想着跑向凤凰山那里,拜祭一下先贤韩紫公。

一改前几天的倒春寒 今天外面很暖和,体感温度在20°往上的样子,没跑几步,就出汗了,索性改为跑走结合。

沿着新宁路往北,过新宁园,再北就到了东楹桥了。这是横跨在老通扬河上的一座历史悠久的古桥,是海安古镇三座“楹”字辈老桥里最东边的一座,也是最沧桑最不受待见的一座。

桥下的这条河已经有2000多年的历史,开凿于西汉的汉景帝时期,为吴王刘濞主持开凿。海安就是因为这条在公元前190年开始开凿的用于将海边生产的海盐运往扬州的人工运河,才有机会从一座偏居一隅的乡间小村逐渐发展成一座繁华古镇,并进一步成为苏中重镇。这条河也叫运盐河,可以一直通往扬州,也称“通扬河”。自汉代开凿后,历代不断开拓疏浚,运盐河不断往东往南,一直通到南通,通往长江。到清代晚期,张謇成立大达轮船公司,开辟了南通到扬州的内河航线,这条河正式改名为“通扬河”,这时的“通”已经有了两层意思了,一是通往、通向,二是南通,“通扬河”,连接南通与扬州的河流。

运盐河的开凿,给东盐西运 包括各种货运都带来了极大便利,但也划出来一条阻隔交通的人工天堑。千百年来,沿河居民、商旅行人只有借助舟楫,才能渡河交通。于是沿河就有了很多渡口,仅海安镇区有名的渡口就有三处。乘船摆渡多有不便,还容易发生事故,于是镇上的贤达就商量着出资在三处渡口,造起了三座桥,这就是西门外的西楹桥,镇中的中楹桥,东门外的东楹桥。三座桥只有中楹桥在城内,东西两座桥都在城外镇郊。尤其是这座东楹桥,离镇区更远一些,因此也常受冷落。三座桥造好后,东楹桥得到的维护最少,不久就坍塌了,重又恢复了渡口。就是现在都同步改造成路桥同宽的现代化桥梁,东楹桥还是最不受重视的那一座,你看其他两座桥,包括新造的中坝桥、徐坝桥,桥名都是书法家题写的,只有东楹桥的桥名是从电脑行草字库里提取的。

过了东楹桥继续往北,就是海安镇区最大的公园——东洲公园了。现在,随着新通扬河景观廊道的建成开放,景观带与东洲公园连接在一起,成为海安市最大的主题公园和公共游览区,在这里游览一圈,差不多需要一天,海安人不花钱的春游,这里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东洲公园可不是一般的公园,这里是新通扬河的东端点,“新通扬河”“新”在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的1957年才开凿的一条运河。与新通扬河同时开凿的是南北向的通榆河,两河就在东洲公园这里连通。东洲公园这里原本是新通扬河折弯90°的拐点。河道开凿之初,利用了一些古旧河道,两河折弯处一个三角形的陆地伫立在河水中央,里人就称之为“三角洲”,河岸边是一片乱坟岗,乱石遍地,芦苇丛生,瘦树兀立,周边熟悉情况的老乡极少涉足此地,久而久之,这里也就成了人迹罕至的荒郊。

后来,海安县人民政府在城市改造中投入重金将这里打造成健身主题公园,荒野之地变身为长跑爱好者的打卡圣地,早早晚晚都有市民在这里健身游玩。与老通扬河里流淌的长江水不同,新通扬河里流淌的是淮河水,江淮通过两河之间东洲地涵在东洲公园这里相互汇通。这里不单是两条河水的融汇,也是江淮文化的融合,更是海安古镇2000多年历史的流淌。

从千年古运河跑进新的历史,置身新时代,走在新春天,不能忘记老人家的丰功伟绩,不能忘记曾经的峥嵘岁月。耳机里播放着“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的音乐,实在是眼前景象和心境的最好写照。

作为海安人,还有一个人也应当被记住,这个人就是被誉为“海安之父”的韩紫石先生,韩紫公的墓就在新通扬河景观带上。很多人不知道,如果没有这个人,或者就没有今天的海安,1943年我党为纪念韩紫公建立的抗日民主政府紫石县,其辖地是从如皋、如东、东台、姜堰等周边几个县析出的。海安解放后建立的海安县就是以紫石县为基础而适当调整后设置的,韩紫公由是被尊称为“海安之父”。

怀着感恩,带着缅怀,我到凤山脚下的韩紫公墓前深深鞠了三躬。瞻仰了墓前的石牌坊,绕墓一周以示纪念。

登凤山,观城市风貌,环山皆房也。目力所及,都是高高低低的居民住宅。曾经紧缺的住房,如今已经能够做到按需供应了。“安得广厦千万间?”如今已得。

下山左拐,过紫石桥,沿着河滨公园往东折返。这条路是我长跑运动开始的地方。十几年前,一个三人团差不多每天都在河滨公园跑上个三五公里。这里留下了我洒下的汗水,记录着我们曾经的欢乐,也有着难以释怀的遗憾。遗憾是在大约十年前,有一回我一个人出来沿着河滨公园跑步,跑到凤山桥西侧的公共厕所这里,听到有嘤嘤的哭声,我循声过去一看,一个年纪不大的女子在厕所后面的灌木与杂草里低声啜泣。不知原因,也无从劝慰,便继续跑步了。大约是第二三天吧,听到一个消息,说是凤山桥下有一个妇女寻了短见。我忽然想起曾经的遇见,猜测逝者可能就是那天我跑步时碰到的那个妇女,很后悔当时没有询问关心一下,或者一两句宽慰就能救下她的性命。清明节从这里路过,摘下几朵黄花抛进河水里,深深一躬,愿逝去的灵魂安息无忧。

悠悠通扬河,一条两千多岁,一条是后生。同名不同岁,同名不同义。河水里,有千百年来海安百姓辛劳的汗水,有他们悲伤的泪珠,也有革命志士流淌的鲜血。这哪是河水?这是千百年来流不尽的英雄泪!

河水不语,历史有声。乙巳年清明节,我在海安2000年的历史中踏青祭祀,感恩先贤,致敬前辈,心里有宽慰,有感动,还有一点点的感伤。愿社稷清明,江山稳固,人民安康,幸福永远。

来源:吉利因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