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把旱塬变粮仓!会宁籍农业专家让土地“活”了起来!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5 10:20 2

摘要:在陇中旱塬的沟壑间61岁的刘彦明俯身查看燕麦长势的身影已成为当地农民最熟悉的画面这位从会宁县头寨子镇走出的农业科学家用38年时光将“十年九旱”的贫瘠土地变为高产粮仓用一粒粒良种为黄土高原播下希望1986年进入定西市农科院后他专注破解旱作农业难题尤其瞄准燕麦 荞

在陇中旱塬的沟壑间

61岁的刘彦明俯身查看燕麦长势的身影

已成为当地农民最熟悉的画面

这位从会宁县头寨子镇走出的农业科学家

用38年时光

将“十年九旱”的贫瘠土地

变为高产粮仓

用一粒粒良种为黄土高原播下希望

1986年进入定西市农科院后

他专注破解旱作农业难题

尤其瞄准燕麦 荞麦等耐旱杂粮育种

2008年国家启动

燕麦 荞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时

他力排众议

将家乡会宁纳入试验站辐射县

“定西和会宁同属旱作生态区

我的技术必须反哺家乡!”

在会宁县丁家沟 大沟等乡镇

刘彦明团队引进的

“定甜荞3号” “云桥一号”等品种

掀起革命

甜荞亩产从80公斤跃至120公斤

苦荞突破200公斤

燕麦种植面积5年扩增5倍

亩产最高达300公斤

更关键的是

他开创的

“良种+倒茬种植”技术体系

让农民真正掌握科学耕种

2015年定西建设“中国西部草都”

刘彦明敏锐抓住机遇

他推动饲用燕麦订单种植

15万吨青贮饲料远销全国

带动会宁发展“种草 养殖 加工”产业链

好草养好畜

他奔走田间推广三大饲草组合

青贮玉米保产量

紫花苜蓿提品质

燕麦草优适口性

虽已退休

刘彦明仍奔波于实验室和田野

2025年他计划通过国家产业技术体系

在会宁试种70余个新品种

并为企业提供全程技术护航

他说

“我的知识属于这片黄土”

从青丝到白发

这位“泥腿子专家”用半生证明

科技之种扎根越深

旱塬生机越是蓬勃

来源:白银日报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