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基于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原著《奇葩奇葩处处哀》的内容整理,部分情节异于电视剧。
本文基于电视剧《我的后半生》原著《奇葩奇葩处处哀》的内容整理,部分情节异于电视剧。
热播剧《我的后半生》,由张国立、杨童舒、严晓频、佟大为、梅婷、许娣、周野芒等领衔主演。
电视剧演绎了一位老知识分子再婚的坎坷经历,揭露了老年人再婚的社会问题。
电视剧改编自王蒙的小说《奇葩奇葩处处哀》。
如同小说的名字一样,剧中人物完美演绎了“奇葩”二字。
特别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连亦怜的再婚经历。
她遇到有房有钱有社会地位的老教授后,立马锁定目标,表示愿意结婚。
但又立刻提出5大要求,即将老教授所有资产转移到自己名下。
结果当然遭到拒绝,她转身就嫁给了一名86岁的有钱老头。
如此奇葩,令人汗颜!
下面根据原著将小说主要人物的大结局简述如下。
70岁的退休教授沈卓然,在妻子淑珍去世后,试图通过4段相亲重启人生,却最终倒在了亡妻墓前,完成了一场关于人性与欲望的觉醒之旅。
作为司局级退休干部,他拥有198平米住房、8300元月退休金和知识分子光环,却始终无法理解,为何每一段关系都沦为利益交换的战场?
回忆4段相亲经历,沈教授感慨良多。
当遇到第一位相亲对象,他显然动心了。
介绍人说,对方是一名大专毕业专门学护理的医院护士长,她的老公病故,有一个儿子,却患有慢性疾病。
为照顾儿子她已于2年前提前退休,现在每月还有退休金3000多元的收入,享受社会医疗等保障,在银行有30000元左右的定期存款。
她一直为人低调,努力工作,是一个没有是非的女人。
丈夫死了7年,不断有人给她介绍男友,她却只有一个要求——
对方必须有200平方米以上的,且属于自家名下的住房。
最后,介绍人总结道:
“她很简单,很实在,完全靠得住。”
沈卓然听完,不禁有些失落,他说:
“我的住房建筑面积是198平方米,不够数啊。”
当然,区区2平方米并没成为沈卓然开启新生活的鸿沟。
可惜,最终这段暮年恋还是黯然落幕。
以至于后面的3段,以同样的结局收场。
书中,这位老知识分子的黄昏恋大结局,让他彻底明白,亡妻淑珍用52年婚姻为他编织的温情滤镜,掩盖了真实世界的残酷法则。
当所有相亲对象都带着明确诉求而来,他终于不得不承认“孤独才是人生的必修课”。
这位50岁的退休护士长,用教科书般的操作诠释了“婚姻经济学”的理念。
和老教授的恋情,以她护士长的职业优势和女性特有的温情开局。
他们相识后,连亦怜很快搬入沈家,并化身“完美伴侣”,做饭洗衣、同床共枕,让沈卓然重燃青春激情。
当老教授贪婪地感受着新生活的热乎气儿,还不咋餍足的时候,却迎来了护士长的摊牌时刻。
婚前,她突然提出清晰明快,如数家珍的5项要求:
第一,签订房屋赠予协定书,将沈卓然现住的198平方米公寓楼住室的产权证房主姓名更改为连亦怜。
第二,沈卓然现有的78万元人民币定期存款,全部转账到连亦怜的中国工商银行账户与银联卡上。
第三,目前有时过来照顾老沈的他的堂妹沈秀华,回自己的家,今后不再来此处。
第四,沈卓然的儿子提供法律文件,说明他在其父即沈卓然去世后,不会提出任何继承乃父任何财产的要求。
第五,沈卓然现在拥有的几件比较值钱的物品,钻戒两枚,玉石三颗,书画作品两件,金饰七件,全部赠予连亦怜所有。
这种将婚姻变成明码标价的交易,终究把老教授“逗乐了”。
被拒后,她火速嫁给86岁中风富豪的老爸,获得房产和百万现金,非常佩服她对自身原则的执着和坚持。
或许,她的“货卖识家”的理念,才是老年婚恋的本质?
连亦怜作为单亲母亲,她将婚姻视为给患病儿子的最后保障,用半年温柔服务换取终身安全感,折射出底层女性的生存无奈。
是否也该得到社会的理解?
正如她对沈卓然所说:
“您是好人,您没有蒙过我,我也没糊弄过您。
您知道吗,咱们这种岁数的婚姻,有多少欺诈,多少骗局,多少黑暗!
一个老家伙,借了别人的房子假装他的房产,幸亏叫我查出来了,我没有上他的当。
还有一个,拿假的银行储蓄存单给我看,我一看号就知道是假的了。
我没有说破,不要逼得狗急跳墙,现在坏人不少,我们孤儿寡母不是坏人们的个儿……”
这位自称获奖无数的退休教授,与沈卓然上演了最戏剧化的精神恋曲。
和连亦怜不同,她不喜欢满足肉体需求的登堂入室,而是偏爱精神世界的灵魂共鸣。
她喜欢用煲电话粥的方式,和恋人畅谈量子物理与古典文学,让沈卓然找到“高山流水遇知音”的错觉。
然而,老教授又很快感受到现实的崩塌。
当沈卓然找到她蜗居的地下室,发现所谓“牛津大学演讲”竟是谎言,真实身份却是卖报老太之时,巨大的落差必然带来夕阳红的再次失败。
沈卓然迎来了聂娟娟的无声告别。
她的分手信里只留下“谢谢你,对不起,再见”8字诀别。
而在分手之前的聂娟娟的病房里,沈卓然已经知道了她的来日不多。
聂娟娟的悲剧源于她对学术光环的执念,最后却在死亡面前撕开了知识分子最后的尊严遮羞布。
工会主席出身的吕媛,用另类方式解构了什么叫“门当户对”和“性别平等”。
她和沈卓然的数据匹配。
她那1.7米的身高、7200元的退休金7200元和120平的住房,与沈卓然形成精准对标。
可惜,两人的性格差异,已经暗示了这段恋情的短命。
这场恋爱让沈卓然尚未感受到夕阳的美好,就被迫开始了生活的战争。
她未经同意搬入沈家、洗碗留水渍、抽屉不关严等细节,让洁癖教授精神崩溃。
分手时,她抛出“我本要嫁将军”的宣言,暴露出事业型女性对情感需求的扭曲认知。
她的“粗糙”与沈卓然的“精致”碰撞,本质是计划经济思维与文人雅士习气的不可调和的现实演绎。
这位“70后”新潮女性,给沈卓然上了最昂贵的一课。
她用李商隐诗词的“文艺女神范”,打开了老教授一次一次黄昏恋失败的心防。
她假装对文物鉴赏充满热情,背后却暗藏心机。
她借沈卓然人脉拓展文化产业,目标直指“中国信息产业巨鳄”的商业獠牙,让老教授不寒而栗。
当沈卓然的资源被她榨取完成后,她即刻潇洒离开,坦言所谓“感情不过是事业的垫脚石”罢了。
她的故事撕开了“忘年恋”的温情面纱,展现年轻野心家对老年资源阶层的降维打击。
作为贯穿全书的灵魂人物,亡妻淑珍的真相令人深思。
她16岁放弃印尼优渥的生活回国,因沈卓然的情书中断政治生涯,甘当平凡主妇,这种对爱情的全情投入,是否是一场青春献祭?
好在,这场婚姻还算琴瑟和鸣、伉俪情深。
52年“完美婚姻”,对于知识女性对传统妻职的妥协,到底值不值得?
剧中反复强调的“伟大爱情”,是否依然含有男权社会对女性价值的隐秘剥削?
通过5组人物命运,《我的后半生》撕开3大现实伤疤。
当婚姻变成“房产证和存折”的博弈,孤独反而成为知识分子的最后体面。
当年轻群体将老年人视为“资源富矿”,精准实施情感诈骗与商业收割是,那种代价壁垒,不得不让老年再婚的选择举步维艰。
最后,不得不说,即便老年男性再婚困难重重,但男性的性别优势依然优于女性。
无论是连亦怜的生存算计,还是淑珍的自我牺牲,都揭示了女性始终处于性别的结构性弱势的残酷现实。
正如沈卓然在妻子墓碑前的感言:
我不能怨她们,她们都有她们的理由,她们都有她们的精彩,她们也都有着太多的痛苦与想说而完全没有说出的话。
她们的问题永远无解,与女权主义,与普世价值,与后现代完全无关。
她们都是耀眼的奇葩,她们是对生命的奖赏,是给所有男性的热情的拥抱与响亮的耳光。
她们也可能有刺、有毒、有假。她们都有自己的可爱。
作者王蒙老先生在写作上一直以“人老心不老”著称。
果然,2015年,他以81岁高龄在《上海文学》第4期刊出了他的中篇小说新作《奇葩奇葩处处哀》。
他的文字对仗工整中,却镶嵌着年轻人的新潮语言,读之让人忘却了他的年龄。
他的书中有着老者的睿智,也有着年轻人的洒脱,是一部值得阅读的好书。
#我的后半生#
来源:妮言呢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