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光匆匆,又到了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奠先人。在相声这个大家庭里,最近有件暖心事儿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杨议老师专程去给他的师父侯宝林大师扫墓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祭奠,更是一段深厚师徒情谊的体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感人的故事。
时光匆匆,又到了清明时节,万物复苏,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祭奠先人。在相声这个大家庭里,最近有件暖心事儿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杨议老师专程去给他的师父侯宝林大师扫墓了。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祭奠,更是一段深厚师徒情谊的体现。今天咱们就来聊聊这个感人的故事。
说起杨议,大家都不陌生。这位老艺术家在相声界摸爬滚打几十年,台上一张嘴,能把观众逗得前仰后合。可您知道吗?杨议老师多年来有个心结——没有正经的师承关系。
在咱们相声这行,没有师承就像是没根的浮萍,总让人觉得少了点什么。杨议虽然功夫了得,但因为没有正式的门户,时常被人叫做“海清“——这是行内对那些无门无派艺人的称呼,听着挺难受的。
多少年来别人演出前报师承“我是谁谁的徒弟“,可杨议却只能说自己是自学成才。虽然本事不比别人差,但这心里总觉得空落落的。
万万没想到,在杨议已经60多岁的时候,他终于如愿以偿,拜入了相声泰斗侯宝林的门下!这在圈内可是轰动一时的大事儿啊!要知道,侯家在相声界那可是“皇室“级别的存在,能入这个门,那是多少相声演员梦寐以求的事情啊!
这不清明时节到了,杨议老师果真如侯耀华所说,担起了给师父扫墓的责任。当天他特意来到了侯宝林大师的墓园,神情庄重,步伐稳健。
您瞧杨议的表现,那可不是装出来的。只见他先是在侯宝林墓前恭恭敬敬地上了香,然后亲自拿出手帕,小心翼翼地擦拭师父和师娘的照片。那专注的神情,就像是个孝顺儿子在照顾自己的父母一样,真叫人动容。
有人说做人要懂得感恩。杨议虽然是大器晚成才入了侯门,但他这份感恩之心,丝毫不比那些从小就拜师的徒弟差。反而因为年纪大了,更加懂得珍惜这份师徒之情。
除了给师父侯宝林扫墓,杨议还特意去看望了他的“三弟“——侯耀文。要知道侯耀文是侯宝林的小儿子,在相声界也是一位响当当的人物,可惜英年早逝,让人扼腕叹息。
杨议站在侯耀文的雕像前,深深鞠了一躬。这一鞠躬,不仅是对艺术家的敬意,更是对兄弟的思念。
说起杨议和侯耀文的交情,老相声迷们都记得,当年在侯耀文的追思会上,杨议发表了一番情真意切的讲话。他呼吁相声演员要做科学艺,要有真功夫,这番话至今让人记忆犹新。
虽然如今侯耀文已经不在了,但杨议依然没忘记这份情谊,专程前来看望,这份重情重义的品格,真是让人敬佩不已。
说到杨议能拜入侯门,咱们可不能忘了幕后的功臣——侯耀华。侯耀华是侯宝林的大儿子,在相声界也是位德高望重的前辈。
正是侯耀华看到杨议这么多年没有门户,才破例为侯家再开一次门,让杨议圆了梦想。这份恩情,杨议一直记在心里。
有趣的是,扫墓结束后杨议还不忘调侃一下自己的“二哥“侯耀华,说要去看看二哥。在墓园这种庄严的地方开玩笑,一般人谁敢啊?这足见两人关系非同一般。
侯耀华曾在直播中半开玩笑地说,收杨议做徒弟,就是为了多一个扫墓的人。如今杨议果然言出必行,认认真真地完成了这个“任务“。这样的师兄弟情谊,真是在当今社会难得一见啊!
杨议扫墓的消息一经传出,网上反响热烈。大家纷纷点赞留言,被杨议的真情实意所感动。
有网友说:“看到杨议给师父扫墓那么认真,心里暖暖的。他虽然拜师比较晚,但这份孝心一点都不少。“
还有老相声迷感慨:“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还记得给师父扫墓?杨议这么大岁数了还能做到这些,真是值得尊敬!“
确实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里,像杨议这样重视师承、尊重传统的人越来越少了。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真谛,让我们看到了相声艺术传承中那份珍贵的情感连接。
杨议的行动,不仅仅是对侯家的尊重,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尊师重道“精神的传承和弘扬。在这个浮躁的时代,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无论年龄多大,无论成就多高,尊师重道永远不过时。
相声是咱们中国的传统艺术瑰宝,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用心传承。希望在杨议这样老艺术家的带动下,更多的年轻相声演员能够铭记传统,尊重前辈,让这门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艺术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耀眼的光彩!
让我们也在这个清明时节,一起缅怀那些为中国相声艺术做出卓越贡献的艺术家们,愿他们的精神永远激励着后人前行。杨议老师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重情重义“,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无论是相声演员还是普通观众,我们都应该记住:艺术的传承不仅仅是技艺的传授,更是情感的延续。有了这份真情实意的坚守,咱们的传统文化才能代代相传,生生不息!
来源:小鱼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