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四训:想要得到福报,这件事比行善还重要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4 20:52 1

摘要:当我们有了过错,常常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挂在嘴边,以至于它成了有错不改的借口和托辞。而忘记了它的后半句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很多人在生活中遭遇坎坷和不顺的时候,往往想通过做善事去改变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以远离灾祸,获得福报。

但《了凡四训》中说: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意思是,如今想获得福报而远离灾祸,先不要谈做善事,而是先要改掉自己所犯的过错。认为改过比做善事更重要。

当我们有了过错,常常把“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挂在嘴边,以至于它成了有错不改的借口和托辞。而忘记了它的后半句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先不要去考虑行善,能改过就是最大的善。

但人们常常知错不改,甚至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人人都会犯错,但死不认错也是人类共有的本性。

如果你改错也很难,可以看看自己是不是缺少下面这三样宝贵的东西。

01 明辨是非的羞耻之心

《了凡四训》中说: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意思是,改正过失的方法,首先就是要有羞耻心。

羞耻心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底线,也是改过的前提。人有了羞耻心,就会对什么是好事、什么是坏事、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能做都非常清楚,就不会颠倒是非,不会好歹不分,不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最近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苏州举办马拉松赛的过程中,有对夫妇把每一个补给点的补给食物,都装进了自己的口袋,导致后面的人没有了补给食物。

令人气愤的是,这种行为被曝光后,夫妇俩还趾高气扬,毫不在乎。甚至还有人为他们鸣不平,说什么钱都交了为什么不能把本拿回来。很明显,这种光天化日之下占便宜的行为,他们不仅不觉得羞耻,反而还找了个清新脱俗的理由。

现在不少人心中没有了是非善恶的标准,把错的当成对的,把坏的当成好的,把耻辱的当成光荣的。

孔子说,“知耻近乎勇”,意思是说一个人只有在知道羞耻之后才能在面对自己的错误的时候勇于改过,战胜自我。可见,一个人如果没有羞耻心,就妄想着去做善事改变自己的命运,是根本不可能的。

最近看到一篇文章,作者认为做人不要羞耻心过重,要学会做无耻之徒,因为当你无耻以后,会觉得很爽。

其实文章里所说的无耻并不是真的无耻,而是在不违反法律、不伤害别人的前提下,尽情地做自己,不要在意他人的评价,更不要被道德绑架。

但这并不等于是非不分,甚至把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其实,是人就有羞耻之心,如果连羞耻心都没有,那和动物有什么区别呢?

02 行有所止的敬畏之心

《了凡四训》中说:

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

意思是,我们的头上有天地鬼神随时监察我们的行为,他们是不可能被欺骗的。我犯的过错虽然隐蔽,不容易显露出来,但天地鬼神却能看得十分清楚。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人在做,天在看”。

古代科学不发达,古人最害怕也最敬重的就是天地鬼神。这种敬畏与其说是迷信,倒不如说是对自我的约束。有了这种约束,人就不会肆无忌惮,胡作非为。

如果一个人有害怕的东西,那么他的行为就会有所收敛。而现代人最缺少的,就是对天地万物的敬畏。

看到一则新闻,在福州的一场活动中,一位网红扮成了“赵世子”的模样,享受众人的朝拜。现在的网红蹭热度,已经蹭到了神明身上。

这种为了流量毫无底线的行为,就是敬畏之心的缺失。正如上帝要想谁灭亡,必先让其变疯狂。很多网红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行而翻车,也可以看成是天地神明对他们的惩罚。

敬畏之心就是,面对自己不懂的领域,不妄言妄行,在特定的场合,不随心所欲。那些爬上景区佛像拍照的人,那些在遇难同胞纪念馆高举剪刀手的人,缺的不是知识,而是敬畏之心。

敬畏之心就是,即使独处,也不做阴暗的事。那些做了见不得光的事之后,认为只有“天知地知,你知我知”的人,其实是自欺欺人,他们根本就是没有把天地鬼神放在眼里。

《地藏经讲义》中有一句话:“举头三尺有神明”,也就是说神每时每刻都在人的头顶关注着人。之所以“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其实也是因为心存敬畏。人有敬畏,天必佑之。心怀敬畏,也是另一种自我保护。

03 敢于改正的勇猛之心

要说世上什么事情最难,认错改过恐怕是其中之一。

很多人都能够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但是真心悔改的人却没有几个。因为很少人愿要放下架子,放下权威,放低姿态,承认自己的不足和弱点。

这就是书中所说的:人不改过,多是因循退缩。意思是,人们没有改掉自己的过错,大多是因为在罪过面前畏畏缩缩,企图得过且过,混过去就算了。

这实际上是一种懦弱的表现。犯了错误,不能当机立断,毫不犹豫地改正,缺少了一种勇猛之心。

书中说,小的过错,如同针扎在身体上一样,要快速剔除;大的过错就如同毒蛇咬到手指一般,要迅速将其斩断。否则,小错变成了弥天罪行,再想亡羊补牢,也为时已晚。

不少在监狱的罪犯悔不当初的都是那走错的第一步,甚至是刚刚露头的恶念。后悔从被一点点好处诱惑到利欲熏心回不了头,以至于付出生命的代价。

可是,只有孩子才看重对错,成人眼里只有利弊。只要关乎自己的利益,有的人就会在错误的泥潭里越陷越深。

就像马克思在《资本论》里说的那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家就胆大起来。有50%利润,他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他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了300%的利润,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任何罪行都是由小错积累而成。提起商纣王,我们想到的是历史上最昏庸的帝王,他生活奢靡、杀人吃心、祸害忠臣,这一桩桩、一件件,都是罪大恶极的事情。

但商纣王并非天生就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传说他天资聪颖,并且在继位后统一了东南,把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向东南传播,促进了民族融合。

但他在后期居功自傲,耗费巨资建造豪华宫殿园林和酒池肉林,创造炮烙等严酷刑罚,残酷地镇压人民,并且杀戮功臣,最终失去民心被灭亡。

这不仅让人想起茨威格那句经典名言:“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犯了错误不要紧,只要有了改正过错的勇气和信念,并付诸于行动,哪怕是要付出一点代价也毫不犹豫,你就是在积累自己的福报。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