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能实现战略目标吗?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4 02:51 1

摘要:最近,信息空间里时不时就被俄罗斯军队准备在夏秋季节发动新一轮大规模军事进攻的消息刷屏。西方媒体,像美联社就宣称,克里姆林宫计划在长达1000公里(621英里)的战线上多路推进,还准备开展一场持续6至9个月的进攻行动,几乎贯穿整个2025年。其目的似乎是要对乌克

最近,信息空间里时不时就被俄罗斯军队准备在夏秋季节发动新一轮大规模军事进攻的消息刷屏。西方媒体,像美联社就宣称,克里姆林宫计划在长达1000公里(621英里)的战线上多路推进,还准备开展一场持续6至9个月的进攻行动,几乎贯穿整个2025年。其目的似乎是要对乌克兰施加巨大压力,从而在停火谈判中增强自身的谈判地位。但这些消息究竟有多少可信度呢?

其实,关于这个话题的报道已经铺天盖地了,我们就把这次分析当作一个全面的总结。仔细研究事实、战场上敌对行动的动态,再结合乌克兰顶尖军事专家的评估,我们看到的是完全不一样的景象——俄罗斯的战争机器深陷系统性危机,根本无力实现大规模的战略突破。所以说,那些所谓“大规模进攻”的高调声明,更像是信息战的手段,而非俄罗斯真实实力的体现。

在讨论即将到来的大规模进攻之前,得先看看俄罗斯正在进行的进攻行动成果如何。全球研究“21世纪战略”中心安全项目主任拉基丘克指出,俄罗斯在顿巴斯的战略进攻行动都持续一年半了。要是一切按俄罗斯的计划来,现在俄军早该到第聂伯河西岸了。可现实是,俄军根本突破不了乌军防线,乌克兰成功扼制住了俄军的攻势。这就表明,俄罗斯投入大量兵力的主要战略行动,没能达到预期目标。

不仅如此,俄罗斯目前的进攻行动非但没加速,反而势头越来越弱。国防分析师斯图帕克观察到,从2024年底开始,有个明显趋势,俄军进攻行动在放缓,每个月占领的乌克兰领土面积也在持续减少。去年11月,俄军还占领了700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到了2025年3月,这个数字就锐减到只有约130平方公里。这和他们所谓积聚力量发动大规模攻击的说法形成鲜明反差,反倒说明俄罗斯在当前行动中的进攻潜力已经耗尽。

要发动大规模进攻,得有大量训练有素的人员和预备役。但俄罗斯现在面临人员危机。乌克兰武装部队军官兼政治分析师萨佐诺夫给出了有力数据:在一天激烈的攻击中,俄罗斯可能损失多达1510名士兵(根据乌克兰总参谋部3月30日上午的统计数字),却只能占领几公里(7.6平方公里)的乌克兰土地。同时,萨佐诺夫称,俄罗斯军事人员补充(动员兵 + 合同兵)的计划速率每天不超过1000人。整体趋势很不乐观,这种情况下还谈什么“大规模进攻”呢?

信息抵抗组织的国防分析师科瓦连科也指出,2025年3月,俄军夺取了130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这是自2024年第一季度以来最低的占领速度。即便如此,3月俄罗斯的死伤人数达到41160人,也就意味着俄罗斯每占领一平方公里乌克兰领土,就有317名士兵伤亡,平均下来,差不多每平方公里损失三个连级单位的兵力。

总体来看,损失与收益的比率逐月、逐季度稳步增长。自2025年初以来,俄罗斯占领了640平方公里的乌克兰领土,总损失却达到124430人,也就是每占领一平方公里就有194名军人丧生。对比一下,2024年这一比率是每占领一平方公里消灭129名军人,2025年1月增长至148人/平方公里。很明显,俄军占领的领土越来越少,遭受的损失却越来越大。

人员数量不够,人员素质问题也很突出。俄军抵达前线的增援部队战斗训练水平低,还缺乏经验。而且,俄军不得不分散兵力,调部分军队去保卫边境地区,特别是别尔哥罗德州的局势,让俄罗斯很是头疼。俄罗斯同一时间只能在不超过两个前线地段进行战略进攻行动,这说明俄罗斯战略战役储备严重短缺,根本没法支持那些“雄心勃勃”的进攻计划。

就算有足够的人力,现代战争还得有装备。这恰恰是俄罗斯军队面临的最严重问题。可用防空系统数量减少,部队和俄罗斯后方地区更容易遭到无人机和导弹攻击;多管火箭炮系统数量不足,限制了俄罗斯提供火力支援的能力;装甲修理和抢救车以及工程装备短缺,让后勤、修理和疏散作业变得困难重重;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数量不够,无法形成强大的突击力量;甚至用民用车辆替代装甲“虎”式和“台风”式车辆,连最基本的装甲保护都没法给士兵提供。

这么看来,俄罗斯的国防工业产能不足,没办法弥补在乌克兰战区每月遭受的损失。这是个根本性问题,导致俄军不仅发动不了大规模进攻行动,未来任何时候都难以迅速全面恢复作战能力。有专家预测,装备匮乏会不可避免地让俄军回归原始战术——大规模步兵攻击,战斗全靠步兵部队,这可不是实力强大的表现,而是绝望地想用士兵生命来弥补装备的缺失。

如今,俄罗斯没办法进行大规模、长期的联合作战攻势,只能在个别方向、个别地点集结兵力和能力。

比如,在韦利科米哈伊利夫卡方向,也就是顿涅茨克地区的莫克里亚利河沿岸(前弗列米夫卡方向和韦利卡诺沃西尔卡地区),俄罗斯目前行动比较积极,试图扩大控制区,却一直没成功。在这条不到20公里长的接触线上,集中了第5集团军、第36集团军以及第68军团的兵力和能力。按照战争科学,20公里长的接触线一个师就能应对,可这里却集结了两个集团军和一个军团,俄罗斯军队的潜力可见一斑。

再看波克罗夫斯克 - 库拉霍韦方向,这里集中了南部、中部和东部联合作战军队三个兵力集群,包括第2、第41、第8、第90坦克师等,总兵力约10万甚至更多。结果呢,俄军不仅守不住占领的阵地,还丢失了不少,像皮什昌、沃迪亚内 - 2等地。这么庞大的兵力集群打成这样,实在是说不过去,还谈什么“大规模攻势”呢?

扎波罗热地区也是,俄罗斯能在特定地点集结大量兵力和装备,发动更猛烈的进攻行动。第58集团军投入资源,最近却没能切断0812号公路,没能到达小谢尔巴基和谢尔巴基定居点,也没能向皮亚季哈特基 - 斯捷波韦推进。尽管集中强大兵力试图突破乌克兰防线、占领斯捷波韦,最后还是失败了,抵达城郊后遭受重创,只能撤退。

这些例子不光暴露了战术问题,还说明俄罗斯军队从系统层面就没办法有效利用有限资源,连战术或作战目标都实现不了。在这种情况下,所谓新的大规模战略攻势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俄罗斯在信息战中,把展示攻击能力当作掩盖弱点的手段,这很大程度上是心理战的一部分。在信息空间里,俄罗斯试图营造出自己有能力发动攻击,甚至能“抵达基辅”或“占领敖德萨”的假象。关于基辅和敖德萨的言论荒谬至极,俄罗斯却通过西方媒体的付费记者,把这些言论传播出去。他们宣称目标是敖德萨,是通往德涅斯特河沿岸的通道,还说一定能实现。可现实是,进攻敖德萨时,俄罗斯军队连赫尔松附近的岛屿都攻占不下来,连一片沼泽地都控制不了,这就是俄军的真实“实力”。

俄罗斯在西方媒体领域散布这些信息,让一些新地名出现在西方媒体报道里。西方媒体开始提及波克罗夫斯克、查西夫亚尔等地名。有时候,西方记者听到比洛霍里夫卡或西维尔斯克方向,还会惊讶地问:“这是什么,又有新行动了?新的攻势?”俄罗斯就利用这一点,抛出西方受众不熟悉的新地名。连特朗普的乌克兰问题特使都记不清哪些地区被纳入俄罗斯宪法成为俄罗斯联邦的一部分,其他人就更不清楚了。听到奥里希夫方向有攻势,对不了解情况的人来说就觉得很新鲜。

俄罗斯没办法展示真正的胜利,就试图制造胜利的幻觉。这场虚假信息宣传活动有不少目的,比如恐吓西方社会和政治家,让他们对乌克兰取胜的能力产生怀疑;确保和平谈判按照克里姆林宫的条件进行,可能还想影响援助决策(假设是为了“给特朗普留下深刻印象”);在乌克兰内部制造恐惧氛围,让人觉得失败不可避免。信息空间里这种加剧的活动,不是实力的象征,恰恰体现了俄罗斯的弱点,想用高调声明和宣传叙事来掩盖实际成果的匮乏。

实际上,俄罗斯没在准备所谓神话般的“大攻势”,还是在有限能力范围内行动。一方面,在几个优先方向,主要是顿巴斯,包括波克罗夫斯克、查西夫亚尔、康斯坦丁尼夫卡等地,进行局部且消耗性的攻势行动。目标不是实现战略突破,而是逐步突破乌克兰防线,占领个别定居点(这些定居点往往只有象征意义,实际运营价值不大),同时尽可能消耗乌克兰国防力量,这就是俄罗斯试图发动的消耗战,哪怕自身在人力和装备上损失巨大。

另一方面,持续进行空袭恐吓。因为在战场上难以取得成果,俄罗斯越来越依赖针对和平城市和民用基础设施的空袭。国防分析师穆西延科指出,这是对平民和关键基础设施的系统性恐怖活动。大量使用相对廉价的国产自杀式无人机(伊朗设计的“沙希德”无人机和同类无人机),结合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袭击,不仅想削弱乌克兰的经济和能源部门,还想瓦解乌克兰社会,耗尽其防空力量。这一策略虽然在战场上没什么用,却极具破坏性和危险性。今年3月,俄罗斯向乌克兰发射了4198架攻击无人机,创下单月发射无人机数量的新纪录,此前2月发射的无人机最高数量是3901架。3月的31天里,每天都有空袭,每晚都有无人机和导弹袭击。乌克兰国家通讯社报道,俄罗斯改变了战术,现在无人机群会有目的地攻击单一目标。

虽说俄罗斯在战场上取胜无望,但乌克兰也不能放松警惕。那些关于俄罗斯准备在2025年发动新一轮大规模战略攻势的声明和预测,没有实际依据。俄罗斯面临人力资源的系统性危机、武器和军事装备严重短缺、国防工业综合体无法弥补损失、众多战术失败以及正在进行的战略攻势行动陷入停滞等问题,这都表明克里姆林宫在物质上根本无法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行动。

俄罗斯不是在准备“大攻势”,而是不得不在能力大幅缩小的情况下,继续在顿巴斯进行消耗性的局部攻击,加强对乌克兰城市和基础设施的空袭恐吓。认清这一现实,对准确评估威胁、避免恐慌至关重要,而俄罗斯宣传机构一直通过西方媒体,甚至一些乌克兰个别媒体,不遗余力地散布恐慌。不过,这丝毫没有降低俄罗斯联邦构成的危险,也不能否定乌克兰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防御、发展本土技术,以及从伙伴那里获得全面支持的必要性。

来源:3C捕快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