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4月3日晚,江浙沪的夜空被一颗蓝绿色火流星瞬间点亮。这颗直径约1米的流星体以超过10万公里/小时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形成耀眼轨迹,覆盖上海、无锡、南京等多地,数百万网友目睹并记录下这“宇宙级奇观”。
4月3日晚,江浙沪的夜空被一颗蓝绿色火流星瞬间点亮。这颗直径约1米的流星体以超过10万公里/小时的速度闯入地球大气层,摩擦燃烧形成耀眼轨迹,覆盖上海、无锡、南京等多地,数百万网友目睹并记录下这“宇宙级奇观”。
当晚,无锡西南方向不少网友拍到超大蓝绿色流星。“一瞬间还以为是烟花”;“火流星亮度这么高,难怪有人误报UFO”;网友们在社交平台分享着激动心情。南京、杭州等地网友同样捕捉到 “火球” 身影,萧山等地市民拍到 “火球” 带着亮光快速穿过云层。浙江浦江网友反馈 “有巨响,窗户都震了”。
这颗火流星的亮度达到-5等,超过满月亮度,其蓝绿色光芒尤为罕见。专家解释,颜色源于流星体中的镁、镍等金属元素燃烧,以及大气中氧原子受激发光,并非流星本身的颜色。紫金山天文台专家王科超指出,火流星与普通流星的核心区别在于尺寸和亮度——其母体通常超过1米,而普通流星多为毫米级碎片。这颗流星体在距地面约30公里处发生空爆,最终完全烧毁,未形成陨石。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观测的“天时地利”极为罕见:晴朗天气、傍晚黄金时段、近乎垂直的坠落角度,共同成就了这场视觉盛宴。天文爱好者推算,其可能源自小行星带,与地球轨道意外交汇,概率很小,能遇到真是幸运。
尽管这颗火流星未造成危害,但专家提醒其背后暗藏风险。上海天文馆施韡指出,直径超过10米的类似天体可能引发类似2013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的爆炸事件,造成千人受伤。中国科学院陨石专家张宝林补充,全球目前仅能监测约40%的潜在威胁小行星,拦截技术仍处于试验阶段。
此次事件还暴露公众天文知识的盲区。许多网友误将火流星颜色归因于“外星科技”,实则可用高中化学的“焰色反应”原理解释;部分人坚信陨石具有辐射危害,事实上陨石在落地前已冷却,普通球粒陨石并无放射性。
火流星的绚烂,既是宇宙物质的悲壮谢幕,也是地球文明的偶然馈赠。当网友为“许愿是否灵验”争论时,科学家已在分析数据,推演下一次潜在威胁;当自媒体追逐流量时,AI工具正悄然改变科普传播的形态。或许,在算法与流量统治的时代,人类仍需保持对未知的敬畏,以及对科学探索的赤诚。
来源:科技生活快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