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共赏魅力沪郊新画卷,共享海派乡村新生活。上海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联合多个涉农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及经营主体,与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合作推出《海派乡村新图景》系列融媒专题报道。
马兰头,春季特有的时令绿叶菜,从初春冒尖到春末老去,数月之间,凝聚着整个春日的精华。眼下,崇明竖新镇的上海岛丰蔬果专业合作社内,马兰头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已进入采销旺季。
岛丰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马兰头种植面积最初只有100亩,主要依靠人工操作。随着时间的推移,基地不断摸索和改进种植技术,规模逐渐扩大。如今,合作社马兰头种植面积约270亩,已实现水肥一体化管理。
走进种植大棚,密密麻麻的马兰头铺满地面,绿叶间透露出勃勃生机。合作社负责人马灯富介绍,这些马兰头都是经过精心选育的品种,具有口感鲜美、抗病性强、生长速度快等特点。
“最初,我们认为马兰头作为野菜,在田园中应该很好管理,但实际上并非如此。”在大棚内种植马兰头,由于密度较高,不可避免会遇到霉菌和腐烂等问题,并且由于大棚内环境暖湿,还导致了病虫害的出现。为保证马兰头的绿色有机,基地严格遵守绿色标准,坚持不用杀虫药,采用有机肥料和生物防治等绿色种植方式,保障马兰头的天然和健康。“我们有自己的检测设备,可以快速检测农残,不合格的产品不会投放市场。”合作社的马兰头在2014年就通过了绿色认证,至今已有11年,目前已实现马兰头全过程的可追溯性,消费者可以通过溯源码了解马兰头种植的全过程信息。
除了绿色种植外,采摘和配送也是保证马兰头品质的关键。采摘时,基地的工人们用锋利的剪刀轻轻剪下马兰头顶部的嫩叶,采摘后立即进行包装和冷藏处理,确保新鲜度和口感。“合作社有自己的冷藏车,可以大批量地进行配送。零散订单会与其他合作社合作,共同配送,以降低成本。”马灯福介绍,基地还与京东冷运签订了协议,确保产品能够全程冷链运输,从而保持新鲜度,从采摘到上餐桌,每个环节都争分夺秒,力争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配送,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最新鲜的产品。
作为时令菜,马兰头在上海地区备受欢迎,以其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价值,赢得了众多市民的青睐。然而,传统的马兰头种植往往受到季节的限制,采收期相对较短。为了突破这一瓶颈,岛丰合作社依托先进的大棚种植技术,成功地将马兰头的采收期从每年的9月一直延续到次年6月,一年至少可以收获4—5茬,大大延长了市场供应时间。
得益于合作社对品质的坚持和对市场的敏锐洞察,马兰头的鲜菜销售渠道不断拓展,发展深加工也已成为马灯富下一步的产业计划。“我们在探索将马兰头加工成半成品,同时考虑通过深加工来延长产品的保存期,比如速冻保存,以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
文:王珊
摄:王金秀
来源:上海三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