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 脑科学日报|Nat Med:这些人的大脑比实际年龄老得更快

摘要:酮体是身体在禁食期间产生的燃料,但其作用不仅限于提供能量,还参与调节细胞过程和衰老机制。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酮体可以被理解为影响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中大脑功能的强大信号代谢物。一项新研究揭示了酮体中的 β-羟基丁酸直接与阿尔茨海默病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相互作

第2283期 脑科学日报

2024年12月4

科 学 时 讯

1Cell Chemical Biology:酮酯有助于清除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小鼠模型中的错误折叠蛋白质

酮体是身体在禁食期间产生的燃料,但其作用不仅限于提供能量,还参与调节细胞过程和衰老机制。巴克衰老研究所的研究表明,酮体可以被理解为影响衰老和阿尔茨海默病中大脑功能的强大信号代谢物。一项新研究揭示了酮体中的 β-羟基丁酸直接与阿尔茨海默病中错误折叠的蛋白质相互作用,改变其溶解度和结构,从而使其能够通过自噬过程从大脑中清除。

2,《自然-医学》:这些人的大脑比实际年龄老得更快

近期,该团队通过评估一种复杂的功能连接形式研究大脑衰老,这个指标测量脑区之间相互作用的程度。功能连接一般会随年龄增长而退化。并且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大脑时钟”的新概念,这个时钟能确定一个人的大脑是否比实际年龄老得更快。这个时钟显示,女性、不平等的国家以及拉丁美洲国家群体的大脑老得更快。


3J Transl Med:蛋糕+小甜水可以使心情变好?错!最新18万人研究——“甜食爱好者”更易得抑郁、糖尿病及中风,且每天仅多摄入1g糖,也会加速身体衰老

通过无监督机器学习方法生成三种食物偏好概况:假定的健康意识,杂食者和假定的甜食者

在当今快节奏的生活环境中,人们常常寻求快速的情绪提振方式,其中一种常见的做法就是食用甜食。无论是庆祝特殊时刻还是试图摆脱压力,甜食似乎成了许多人寻找安慰和快乐的首选。

然而,最近的一项科学研究挑战了这种普遍的认知,本研究发现:“注重健康”的群体相比其他两组人,心脏病发作和慢性肾病的风险显著降低;而“甜食爱好者”则更易患上抑郁症、糖尿病及中风。

4,自体脂肪干细胞侧脑室内注射治疗阿尔茨海默病首次人体试验初始剂量3例患者安全性良好

Wnt激活的自体脂肪来源干细胞(RB-ADSCs)直接注射到3例患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患者大脑侧脑室中,在为期12周的随访观察中显示这一疗法的耐受性良好,而且发现部分患者脑脊液中的p-Tau和淀粉样蛋白水平降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估(MMSE)的分数在3例中可评价的2例患者中有所提高。这一试验结果已经在2024年10月29日至30日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的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试验(CTAD)会议上公布。

5,Nature子刊:脑机接口让患者实现内心言语交流

多电极植入位置。a,b,参与者1 (1 × 96多电极阵列)(a)和参与者2 (1 × 64多电极阵列)(b)的SMG植入位置。c,d,参与者1 (2 × 96多电极阵列)(c)和参与者2 (2 × 64多电极阵列)(d)的S1植入位置。来源:Nature Human Behaviour(2024)。

早在2022年,加州理工学院的神经科学家们就报告说,他们的脑机接口设备就已成功植入一名患者的大脑,并用它来进行交流。最近,加州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利用他们开发的BMI在第二名人类患者身上成功发挥作用。目前正在开发和测试BMI,以便以多种方式为患者提供帮助。其他研究小组通过分析参与者低声或默念单词时从运动区域记录的大脑信号,成功地预测了参与者的言语。

6,肥胖与轻度脑外伤症状、炎症特征、生活质量和功能结果的关系

在美国,每年约有250万人因创伤性脑损伤(TBI)到急诊科就诊,其中绝大多数TBI被归类为 "轻度"。长期以来,神经炎症一直被认为是导致mTBI后遗症恶化的关键机制。C反应蛋白(CRP)是一种敏感的全身性炎症生物标志物,在受伤后 2 周内测量,可预测mTBI患者6个月后的残疾情况。目前的主流观点认为,肥胖与慢性炎症有关,可能会影响轻度创伤性脑损伤(mTBI)后的恢复。为此,本研究旨在评估肥胖对轻微创伤性脑损伤后症状恢复、功能预后和炎症性血液生物标志物的影响。

7,LLM也会和人类一样焦虑!还会产生更多偏见,图宾根大学最新研究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当你感觉焦虑的时候,做出的决策和反应都与正常情况下不同?大模型也会这样。

最近,一项新研究首次将精神分析工具给大模型也用上了,在实验测试的12个常见LLM中,有超过半数的模型都和人类一样会受到焦虑的影响!研究团队还发现,通过特定的指引可以定向引发这些模型的焦虑情绪。甚至还能增加他们的偏见,比如在种族、年龄、性别、国籍、社会经济地位上产生更多不太友好的回答。

8算法利用:人倾向于利用人工智能的“善意”

当背叛行为能带来个人利益时,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合作意愿低于人类与人类的合作意愿。与一些过往研究结论相反,人对人工智能的信任程度并不低于对人类的信任,但当人预期人工智能会做出合作选择时,人却更倾向于利用人工智能的善意。算法利用是这一现象的主要驱动因素:人在利用人工智能时感受到的内疚感显著低于利用人类时的内疚感,而非出于要战胜人工智能的竞争心理。

审校:Simon

来源:老钱讲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