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96年8月12日,泰州从扬州独立建市时,一位老干部在交接会上说:“分家不分情,咱们还是亲兄弟。”28年后,当扬泰国际机场的航班划过两市交界线时,这句承诺却成了江苏最著名的“塑料兄弟情”见证——扬州人至今耿耿于怀“被分走半个家底”,泰州人则憋着劲要证明“离了
江苏发展密码藏在这对CP里:传统VS科技,文旅VS制造。
拆不散的塑料兄弟:机场共享却互撕,GDP相近却互黑。
28年拆不散的塑料情:扬州泰州暗战里的江苏发展密码。
从全省第三到老八徘徊:这座古城28年经历了什么?
江苏最"塑料"兄弟:扬州泰州28年暗战真相。
1996年8月12日,泰州从扬州独立建市时,一位老干部在交接会上说:“分家不分情,咱们还是亲兄弟。”28年后,当扬泰国际机场的航班划过两市交界线时,这句承诺却成了江苏最著名的“塑料兄弟情”见证——扬州人至今耿耿于怀“被分走半个家底”,泰州人则憋着劲要证明“离了大哥照样行”。这场暗战,藏着江苏区域发展的所有秘密。
经济账本里的相爱相杀
1996年的分家像一记重锤,把当时的江苏第三经济强市扬州(GDP605亿)劈成了两半。分家后的第一年,扬州GDP骤降至376亿,全省排名跌至第8,而新生泰州则以317亿起步。28年后的2024年,这对“兄弟”的差距缩小到85亿(扬州7105亿 vs 泰州7021亿),但扬州人依然忘不了那个“失去的黄金时代”——若不分家,合并后的“大扬州”GDP将达1.4万亿,直接跻身全国城市15强。
产业转型的冰火两重天
扬州抱着汽车制造(上汽大众仪征基地)和电子通信的“铁饭碗”时,泰州偷偷练就了“生物医药+船舶制造”的杀手锏。2023年,泰州医药城产值突破2000亿,恒瑞医药的PD-1抗癌药更是在美国卖到断货;而扬州引以为傲的汽车产业,却在新能源转型中掉了队——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不足15%,比泰州低8个百分点。一位扬州经开区干部苦笑:“我们还在给大众做配套,泰州已经造出能治癌的‘船’了。”
银发浪潮下的生存智慧
26.96%的老龄化率像块试金石,试出了两市的底色。扬州把“银发经济”玩出了花:瘦西湖边的养老公寓卖到3万/㎡,还搞出“早茶护理院”——护工推着轮椅带老人吃富春茶社,一顿早茶能消磨三小时。泰州则走“硬核养老”路线,在医药城隔壁建起全国首个“医养综合体”,老人们上午在临床试验中心当志愿者,下午到康复中心理疗,硬生生把养老院变成了创收基地。
文旅较劲的魔幻现实
当扬州捧着瘦西湖5A招牌数游客量(年800万人次)时,泰州把溱湖湿地打造成了“长三角候鸟观测基地”,观鸟客们举着长焦镜头一蹲就是一周,带动周边民宿房价飙到2000元/晚。但扬州文旅局长最近焦虑了——2024年游客人均消费仅150元,比泰州低20%。“人家泰州搞个‘医药研学游’,孩子看个制药车间都能收198元/人,我们卖个谢馥春香包还得搞满减。”
交通命脉的微妙博弈
扬泰国际机场成了检验兄弟情的试纸:扬州人抱怨“机场建在自家地盘却叫扬泰”,泰州人反击“我们出了七成建设资金”。2024年机场客流突破300万,两地媒体为“谁贡献了60%客源”吵上热搜,最后发现真相更扎心——60%旅客是去韩国整容的,两市谁也没捞着好处。更绝的是高铁争夺战:北沿江高铁在扬州设3站,泰州只有2站,结果泰州把站点修到姜堰,硬生生从扬州手里抢走5万日客流。
未来的选择题
当预制菜攻陷“世界美食之都”,扬州老字号冶春茶社的师傅们,正在直播间和料理包主播Battle:“我们的狮子头要摔打200下,他们20秒就出袋!”而泰州医药城的实验室里,科学家们试图从蟹黄包里提取降血脂成分——这场传统与科技的较量,或许就是江苏未来十年的缩影。
来源:破局者Brea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