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考清唱四道“坎”,如何迈过?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5 14:34 1

摘要:今年是全国各省音乐统考声乐考试实施清唱新政的第二年,情况如何?《清唱新政第二年,这些“坑”还没迈过去》一文中,作者对考生在音准节奏、语言发声、细节处理、曲目选择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文 | 吴洪彬

今年是全国各省音乐统考声乐考试实施清唱新政的第二年,情况如何?《清唱新政第二年,这些“坑”还没迈过去》一文中,作者对考生在音准节奏、语言发声、细节处理、曲目选择四个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较为细致的分析。

艺考的清唱环节,是一场对演唱者综合实力的极致考验,当舞台上只剩下人声,所有的瑕疵与光芒都将被无限放大。音准节奏的精准把控、语言发声的细腻雕琢、细节处理的匠心设计、曲目选择的战略智慧,共同构成了跨越这道门槛的核心力量。唯有在这四个维度上深耕细作,才能在清唱时绽放出艺术感染力。

其一,科学训练,筑牢歌唱的基石。

音准是歌唱的生命,节奏是音乐的呼吸,在清唱中,失去了伴奏的依托,音准的稍许偏差便会像裂痕般清晰可见。为了攻克这一难关,演唱者需从基础训练入手:每日坚持视唱练习,熟悉各种调式的音阶,通过钢琴校准音高,逐步培养内耳对音准的敏锐感知。例如,练习《黄水谣》时,要特别注意旋律的流动性,“麦苗儿肥啊豆花儿香”从“肥”到“豆”之间的音程转换,需通过反复模唱确保音准稳定。

节奏的把控同样需要科学训练,复杂的节奏型如切分音、三连音,容易让演唱者陷入混乱,此时,节拍器成为不可或缺的工具。演唱者可从慢速开始,将节奏拆解为短句,用“哒”声替代歌词,感受节奏的律动感。例如,处理《西班牙女郎》中的三连音时,可先单独练习“哒哒哒”的节奏型,待熟练后再融入演唱,使节奏如心跳般自然搏动。

其二,咬字发音,打磨声音的纯度。

歌唱是语言的艺术,发声是情感的载体,在清唱中,咬字与发声的每一处细节都需精心打磨。对于中文歌曲,要遵循“字头、字腹、字尾”的吐字规律:字头要有力弹出,如《我爱你,中国》中“我”字的声母“w”需清晰果断;字腹要圆润饱满,“爱”字的“ai”元音需保持口腔开度;字尾要自然归韵,“国”字的“uo”韵要收束干净。演唱外国歌曲,更需要语言的精准,光靠模仿远远不够,而要扎扎实实地学习发音基础、语言规律。

发声技巧的修炼则需从呼吸开始,腹式呼吸法是关键:吸气时想象气息沉入丹田,腰围扩张,呼气时保持气息均匀送出,为高音提供充足支撑。发声位置的训练可通过哼鸣练习实现,从闭口哼鸣到开口元音转换,寻找眉心处的共鸣焦点。例如,练习《在水一方》时,用哼鸣带动“绿草苍苍,白雾茫茫”的演唱,使声音集中且富有穿透力。

其三,细节设计,塑造音乐的灵魂。

清唱的魅力在于细节的精致呈现,强弱对比是塑造音乐层次的重要手段。在《芦花》中,“芦花白芦花美”可轻声起唱,如私语般温柔,而“情和爱花为媒”则渐强推进,情感层层递进,形成鲜明的戏剧性反差。装饰音的运用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如《茉莉花》中“好一朵茉莉花”的“花”字加入滑音,增添江南民歌的婉转韵味;意大利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中的颤音,为高音注入华丽的色彩,让听众为之动容。

乐句的呼吸与停顿也需精心设计。在演唱歌曲《锦瑟》时,要表现出休止符营造的“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声断气连、欲言又止、一唱三叹既填补了伴奏的空白,又传递出余韵悠长的深邃。这些细节的累加,让清唱从单纯的声音展示升华为富有诗意的艺术表达。

其四,量身定制,力求个性的表达。

曲目选择是清唱成功的关键因素,演唱者需根据自身嗓音特点量身定制:高亢明亮的嗓音适合《我爱你,中国》这样的宏大作品,醇厚深情的中音则宜选《月之故乡》等跨度不大的作品。同时,要注重曲目的独特性与表现力,避免盲目跟风热门曲目。例如,选择音乐剧《猫》中的《回忆》,其爵士风格的节奏与情感张力能让演唱者在考场上脱颖而出;挖掘如《诗经·关雎》改编的现代民歌,既能展现文化底蕴,又能体现创新意识。

在风格选择上,考生要针对自己的音域范围、性格特点、声音特色等选择曲目,即使所选歌曲比较大众化,也应力求表达出个性化演绎,老歌新唱,也能让评委耳目一新。

站在艺考的舞台上,清唱不仅是技艺的较量,更是艺术生命力的绽放。当音准节奏如磐石稳固,语言发声似清泉流淌,细节处理若工笔雕琢,曲目选择像量身定制的华服,演唱者方能在考场上展现出璀璨的艺术魅力,为梦想插上腾飞的翅膀。

- THE END -

直达音乐周报小程序电子刊

Q:想订阅《音乐周报》?

Q:想投稿?

Q:想合作?

来源:音乐周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