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74年,美国政坛地震——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福特接任。乱局之中,老布什做了个惊人决定:不去伦敦,不去巴黎,偏偏要去当时还没正式建交的中国!这是政治自杀,还是另有玄机?
【引言】
1974年,美国政坛地震——水门事件!尼克松下台,福特接任。乱局之中,老布什做了个惊人决定:不去伦敦,不去巴黎,偏偏要去当时还没正式建交的中国!这是政治自杀,还是另有玄机?
【正文】
一边是灯红酒绿的西方世界,一边是当时还相对封闭的东方古国。老布什的选择,在当时引发了巨大争议。有人说他疯了,有人说他是在政治豪赌。可老布什偏不走寻常路,他似乎预见到了什么。70年代的中国,百废待兴,经济实力远不及今日。老布什却在此时大胆断言:“世界的未来在北京!”这份远见,从何而来?
来到北京后,老布什没把自己当“大人物”。他拒绝了豪华轿车,选择了自行车!和夫人芭芭拉一起,穿梭在北京的大街小巷。与普通民众交流,感受中国社会真实的脉搏。他努力学习中文,夫人芭芭拉则迷上了中国菜,甚至学做北京烤鸭。他们融入北京生活,和当地人打成一片,赢得了“骑自行车的大使”的亲切称呼。老布什的中国情缘,就此生根发芽。他不止一次说过,这段经历让他对中国有了更深的理解。
在北京的13个月里,老布什积极开展外交活动,结识了许多中国官员,包括后来的改革开放重要人物万里。这些交往,为他日后处理中美关系打下了坚实基础。离开北京后,无论担任中情局局长、副总统还是总统,老布什始终保持着与中国的密切联系。从1993年卸任总统到2018年去世,他22次回访中国,每次都带着老朋友的热情。
【结语】
老布什一生访华22次,堪称美国历史上最亲华的总统。但他对中国的“偏爱”,究竟是出于个人情感,还是深谋远虑的政治策略?这份“友谊”,对中美关系,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来源:活力能量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