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清明假日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以“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之何以清明”为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假日期间共有70余项展览及主题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场场文化盛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2025年清明假日期间,北京地区博物馆以“文物告诉你 何以中国节之何以清明”为主题,精心策划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文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此次假日期间共有70余项展览及主题文化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场场文化盛宴,让传统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承红色基因,凝聚爱国情怀
清明节作为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不仅是祭祖和踏青的时节,也是缅怀先烈、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时刻。香山革命纪念馆举办了“童学赶考”主题研学活动。馆内设有“为新中国奠基——中共中央在香山”基本陈列展,是国内唯一全面展示中共中央进驻香山时期波澜壮阔历史进程的大型展览。通过周末研学活动,回顾党中央进京赶考历史,学习香山红色革命文化,引导青少年铭记历史,传承红色基因。香山双清别墅推出了“赶考·香山”——行走的思政课堂春季研学游活动。活动包含“雕梁画栋的小秘密”“花花自然观察之旅”“进京赶考历史溯源”三大板块,共5项内容。通过一堂时光穿梭的思政课堂、一次春花观察、一场古建寻访、一段红色故事、一方纪念印章,教育引导青少年了解香山红色文化,传播红色知识。
活动亮点纷呈,形式丰富多样
本次博物馆清明文化活动涵盖了展览、讲座、手工制作、非遗体验等多种形式,各馆结合自身馆藏资源和文化特色,推出了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例如,北京汽车博物馆举办了“我们的节日 清明·汽车造型的气动密码”活动,将传统节气与现代汽车科技相结合,通过特别课程,让参与者在探索中感受科技美学与传统文化的交融。北京艺术博物馆则推出了“物上记忆——清明节非遗技艺体验活动”,通过迷你风筝绘制和绒花玉兰制作等项目,让观众亲身感受非遗技艺的魅力,传承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体验
在众多活动中,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成为一大亮点。北京大运河博物馆(首都博物馆东馆)的“春和景明——趁东风,放纸鸢”活动,不仅讲解了清明节的习俗和文化内涵,还通过亲手绘制传统风筝,让参与者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体验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陈列馆举办“致敬科学家 逐‘光’少年行”冰川馆清明节主题活动,通过讲述科学家李四光的故事,结合昆虫科普讲座,让观众在缅怀先人的同时,了解科学知识,感受科学家精神。
博物馆教育职能凸显,传承文化使命
各馆在活动策划中,充分发挥其教育职能,通过互动体验、手工制作、科普讲座等形式,让观众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感悟。例如,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则通过“水系漫步·运河寻踪”活动,带领观众沿着运河文化线路,探寻大运河的历史变迁,感受郭守敬的治水智慧,增强了公众对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北京励志堂科举匾额博物馆的“清韵逸香·清明雅集”香道手工活动,通过亲手调制古法制香、学习香牌制作,让参与者深入了解香文化的千年传承。
来源:北京文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