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认为晚年被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曾经向身边的人说过这句话:“中国是沉睡的巨人,当她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这句话似乎给不少国人带来过慰藉与自豪,在那个苦难的岁月中,进而能够寻求一丝心灵上的安慰。
(本文共计 1800 字,阅读完毕大约需要 8 分钟)
曾经有一个美丽的传说,认为晚年被迫囚禁在圣赫勒拿岛上的拿破仑曾经向身边的人说过这句话:“中国是沉睡的巨人,当她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这句话似乎给不少国人带来过慰藉与自豪,在那个苦难的岁月中,进而能够寻求一丝心灵上的安慰。
拿破仑被碰瓷了
然而,实际上,拿破仑真说过这话吗?如果他说过,那么讲此话的动机又是什么?都2025年了,是时候把这个史海钩沉的往事,澄清了。
·他真没说过
首先这句话其实有好几个版本。
“中国是沉睡的巨人,当她醒来的时候,世界都会为之颤抖”(英语:China is a sleeping giant, when she wakes she will shake the world);
“中国是条沉睡的龙”(英语:China is a sleeping dragon);
“中国是头沉睡的狮子”(英语:China is a sleeping lion)。
但是,实际上,无论上述哪个版本,均没有证据能够证明是拿破仑所说。
那又为何会传出这种说辞,称其出自拿破仑所言,省愚思忖再三,或许只能往名人效应上靠。毕竟,在那个信息差巨大的年代,一个所谓的名人效应能够带来的轰动性影响是可以跨越海洋山川的物理距离的。但是深入了解这句话与拿破仑扯上关系,想必,应该与阿美士德使团有关。
·阿美士德使团清楚
这阿美士德使团又是谁呢?
咱们之前曾介绍过,18世纪后期,来自英国的马戛尔尼公爵使团跨越遥远的物理距离与乾隆帝会面的故事,这正是那一次会面,为后世满清挨打一百多年埋下了伏笔。因为,马戛尔尼使团亲自见到了一个落后,愚昧,对于自然科学知识毫无了解的满清,这与曾经传说中欧洲人见到的马可波罗所描述的遥远东方帝国有着显著的区别。
他,真没说过
而到了嘉庆年间,英国使团由阿美士德伯爵率领,欲再次到访觐见嘉庆帝,时间在公元1817年。
当然,最终阿美士德使团因为与满清之间认知上无法达成一致,而没能与嘉庆帝会面,只能撤回英国。对于阿美士德使团来讲,没能见到遥远东方大国的皇帝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不知道是否要缓解内心里的尴尬与弥补由衷的遗憾,总要见个皇帝才肯罢休,最后他们取道当时正在处于软禁状态下的前法兰西帝国皇帝拿破仑所囚的小岛圣赫勒拿岛,与拿破仑会面。
据称,在这次会面上,拿破仑曾指责阿美士德使团,应该遵照满清的原则向清朝皇帝行三跪九叩之礼,进而取得与嘉庆帝会面的机会。并且,在与阿美士德使团沟通的过程中,拿破仑表达了“中国是沉睡的巨人”的观点。
但是传说终究是传说,咱们还是要看学者的研究。根据阿兰·佩雷菲特的《不动帝国》对法语和英语资料的广泛研究中,包含了18世纪末英国驻华代表团的相关研究,详细记述了阿美士德与拿破仑的对谈,均没有提及这样的引述。
所以,这句话出自拿破仑的可能性是极低的,阿美士德使团心里应该很清楚,强行将这种观点使用拿破仑的名气进行背书,也能回到英国去交差。毕竟,阿美士德使团没能完成英王给予的任务,没能见到清帝国的皇帝颙琰。
·有没有可能是其他人说的?
相比于拿破仑说过此话的论述,鄙人还曾看到另外两个版本,一个版本称此话由列宁所述,另一个版本称此话由1900年义和团事件期间的英国外交大使的家人所述。到底是不是这么回事?咱们细数一下。
首先称列宁原创此话,找不到任何史料与文献的证明。仔细想想,他所处的时代也很难突兀地与此论述结合到一起,这个表述可以排除。
其次,1900年那场影响历史变迁的大事件,一个外交官的家人有没有说过一句话,这很难被证明,并且,即便他说过,这又能说明什么呢?
·其实,这真不重要
我们回到理性的角度来看待这句话后,基本上可以认为,这句话是否出自哪一个名人的口述,并不重要。
“中国沉睡”和“中国觉醒”的比喻在19世纪广泛流传,当时,正处于清廷统治华夏大地的后期,满清自己的局限性对于汉族知识分子的提防在先,并无半点真实的外交理念。有历史学家认为,“觉醒”在欧洲启蒙时代另有含义——“对理性及普世人类价值观的觉醒”。从后来的含义来看,可能意味着殖民地国家人民对自身受压迫困境的觉醒,以及对他们解放关键的觉醒。
这一思想因与现代历史英雄的人物之一拿破仑联系在一起而获得了影响力。
自己过得有尊严,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强行将这句话冠在拿破仑的身上,是一个另类的方式让名人效应推动平庸的理论。如今已经2025年了,咱们应该正视这种现象,别人怎么评价咱们并不重要,咱们自己得过得有尊严。
来源:省愚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