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清明假期前后,洛阳车站管内各客运站客发量日益走高,其中客流最大的洛阳龙门站牡丹文化节期间,预计发送旅客146万人,日均3.65万人,预计4月6日单日发送量达6万人,迎来客流高峰。洛阳龙门站为应对牡丹文化节期间大客流,加开了10趟开往北京、上海等热门方向的临客列
原创 中原铁路 中原铁路
四月的洛阳春花烂漫
4月3日上午9时
洛阳龙门站人来人往
牡丹花香飘进了候车厅、出站口
各种“花式”布景让乘车旅客
沉浸式感受赏花氛围
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怀着对古都
及第42届洛阳牡丹文化节的向往纷沓而至
一睹洛阳的“繁华盛世”
清明假期前后,洛阳车站管内各客运站客发量日益走高,其中客流最大的洛阳龙门站牡丹文化节期间,预计发送旅客146万人,日均3.65万人,预计4月6日单日发送量达6万人,迎来客流高峰。洛阳龙门站为应对牡丹文化节期间大客流,加开了10趟开往北京、上海等热门方向的临客列车。
运力充足,服务也须跟得上。洛阳龙门站提前更新了29处静态标识、增设了12组自助检票闸机,大幅提升旅客检票进站速度。
在一层候车厅中心位置的“天香服务台”人流往来不断,有问询的,也有和牡丹盆栽拍照留念的,客运人员除了为旅客解疑释惑,还充当起了“景区摄影师”的角色,做好“配套”服务是洛阳车站每名客运人员的必备技能。不仅如此,洛阳龙门站还增设了“爱心/急客通道”,精准帮班,全员出动,全力应对大客流期间的突发状况。
下午1时左右,出站口迎来了从成都过来的旅行团,团内共有28人,平均年龄63岁。“特别想来洛阳看牡丹,今年终于有机会了,感觉高铁很快,上午坐车下午就到了!”今年70岁的贺老兴奋地说,他说自己如今的梦想就是到处看看祖国的大好河山,十三朝古都洛阳一直是他向往之地,借着中国高铁发展的东风,他的梦想很快得以实现。
“趁着假期想去龙门石窟写生,我从安徽出发,2个小时到洛阳,下了车能直接换乘地铁去景点,好方便。”来自安徽的张女士和闺蜜都是美术生,此次洛阳之行是想用画笔记录古都之美,“高效旅途+无缝换乘”为两位大学生的“闺蜜游”开了个好头。
便捷舒适的乘车体验对铁路部门来说不光是“内部挖潜”,更是“外部加持”。洛阳车站精准调研旅客需求,提前对接洛阳市交通部门,延长地铁末班车开行时间并加开夜间公交,方便旅客交通接驳。
今年的“外部加持”还实现了新突破,让旅客既省心又省钱。洛阳车站首次深入洛阳文旅集团及各大景区开展走访调研,积极争取“车票+景区”的优惠政策。在前期推出“铁路+文旅”半价门票优惠活动的基础上,将活动时间延长至6月30日。
活动期间,凡乘坐火车或高铁抵达洛阳龙门站、洛阳火车站、关林站的游客,凭本人当日有效车票,可享受洛阳文旅集团旗下六大景区门票半价优惠,这项举措也吸引了更多旅客“奔赴”洛阳,成为助推集团公司客运增收的“一剂良方”。
铁路与文旅的融合不仅是洛阳车站“别出心裁”的一次探索,更是将赏花看景的游客期待值拉满。牡丹文化节前期,洛阳车站联合洛阳文旅集团在洛阳龙门站出站口外布置了以牡丹花为主题元素的“繁花氛围打卡点”,来到出站口,便看到一群身着汉服的“古人”奏乐起舞,迎接来客,仿佛一秒“穿越大唐”。赠送鲜花、武皇快闪、古风演艺、贵胄迎宾……各类“花活”让人眼花缭乱,惊喜连连。
“都说洛阳的古都氛围特别浓,今日一见果然有种‘穿越’的感觉!就连站台上的标语都很有诗意,其他车站还没见过。”刘女士对洛阳龙门站的印象是耳目一新,她一直喜欢汉服文化,慕名来到古都洛阳为自己拍汉服写真,下了车,浓浓的文化氛围扑面而来。
第42届洛阳牡丹文化节还在持续进行
洛阳车站的客流热度丝毫不减
“铁路 + 文旅” 模式
不仅为游客铺就了一条
便捷、多彩的旅行之路
也为洛阳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注入全新活力
作者:焦婷婷 冯羽(融媒体中心)李靖晨(洛阳车站)
图片:王玮(融媒体中心)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