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县诸多地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革命烈士命名的。现有以烈士命名的镇和村20个。其中,用烈士命名的乡镇2个,分别为正红镇和陈涛镇。以烈士命名的村有18个,分别是正红村、陈涛村、振东村、陈铸村、贺君村、路建村、万岗村、三烈村、长法村、益礼村、秉义村、海峰村、永华
滨海是红色的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在这片土地上抛头颅、洒热血用生命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英雄赞歌
在我县诸多地名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以革命烈士命名的。现有以烈士命名的镇和村20个。其中,用烈士命名的乡镇2个,分别为正红镇和陈涛镇。以烈士命名的村有18个,分别是正红村、陈涛村、振东村、陈铸村、贺君村、路建村、万岗村、三烈村、长法村、益礼村、秉义村、海峰村、永华村、洪林村、岭山村、育才村、华林村、玉龙村。
每一位英烈的名字
都包含着一个感人的故事
都是一个普通生命
对共产主义信仰的“浓墨大写”
下面小编向您介绍
这些红色地名背后的英雄故事
顾正红
顾正红,阜宁县篆河乡(今滨海县正红镇)人。1921年,顾正红背井离乡到上海,先后在日本人开办的内外棉九厂、七厂做工。1924年,顾正红在上海小沙渡沪西工友俱乐部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迅速成长为工人阶级先进分子。1925年,上海日商纱厂爆发二月大罢工,顾正红在战斗中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5月,日本资本家撕毁与工人达成的协议,以开除工人、关闭工厂对工人进行挑衅。15日,顾正红率领内外棉七厂工人冲进工厂,与日方评理,惨遭日方枪击,英勇捐躯。24日,中国共产党举行上海各界万人公祭顾正红追悼大会,这是进一步扩大反帝斗争的誓师动员大会。30日,震惊中外的“五卅”运动在上海爆发,并席卷全国。这是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外国列强在中国的统治,而且把全国革命运动推向了高潮。
正红镇
正红村
陈 涛
陈涛,原名余素芳,安徽省霍丘县人。1939年,陈涛怀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和谋求妇女解放的强烈愿望,加入了国民党安徽省抗战总动员委员会(由中共干部与国民党进步人士组成)直属第三十五工作团,投身到民族革命斗争行列。1940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随八路军五纵队挺进盐阜区,在阜宁县硕集区搞民运工作,不久,调任阜宁县二区(今滨海县东坎街道)工委书记,她走村串户,宣传和组织群众发展武装,组织青年队进行抗日活动,并经常帮助群众抬水、洗衣、做饭,与群众亲如一家人。1941年9月4日夜,叛徒勾结匪徒发动袭击,陈涛组织队员英勇还击,最终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仅21岁。
陈涛镇
陈涛村
陈振东
陈振东,祖籍福建省闽南地区人。少时随父兄侨居菲律宾马尼拉市,上世纪30年代中期到上海求学。1937年参加国民党桂系部队的广西学生军,1938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根据中共鄂豫皖边区党委安排,到国民党安徽省第五专署工作。1940年春,奉命撤退到新四军江北指挥部,随后调任六合县民政科长。同年底,调任阜宁县八滩区区长。
振东村
陈 铸
陈铸,建湖县冈东乡陈灶锅(今建湖县冈东镇风华村)人。10多岁时就成为孤儿。1941年7月,陈铸目睹家乡的沦陷,日军的暴行,胸中燃烧着仇恨的烈火。他毅然出去寻找抗日队伍。在阜宁县停翅港找到了新四军,同年9月,党组织送他到盐阜地区联立第一中学深造,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42年春,任阜东县七区青救会副主任,分配在皋滩乡搞民运工作。陈铸来皋滩乡工作时,日伪的破坏活动非常猖獗。陈铸白天串门入户了解情况、搜集材料,晚上组织群众学习,宣传革命道理。他经常用演讲等形式来揭露和控诉日本侵略军和伪军的残暴罪行,带领群众同日伪展开斗争。1944年3月16日,日伪军共五六十人,到皋滩乡一带“扫荡”。遭我地方武装伏击后,从上旧河逃窜到九灶港两岸。我地方武装20多人又兵分两路奋起追击。追击中,陈铸的左腿不幸中弹,倒下了,但很快又爬起来。他拖着负伤的腿走了300多米,终于又倒下去了。经过一段治疗,不见好转,他拒绝截肢,病情恶化,后转至淮阴王营野战医院治疗。在动手术时,由于当时医疗技术和设备都比较差,陈铸不幸牺牲在手术台上,时年21岁。
陈铸村
贺希文
贺希文,又名贺君、贺丁卫,1914年出生于陕西省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年时代因生活所迫,进寺庙去当和尚。1938年3月,目睹日本侵略者的暴行,毅然脱去袈裟,参加了八路军。次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后来又升任班、排长,成了一名出色的基层指挥员。
贺君村
路 建
路建,吉林省肇远县人。1937年底,他毅然背叛家庭,长途跋涉奔赴太行山抗日前线参加了八路军,次年入党。1940年10月初,路建随黄克诚率领的八路军五纵队南下开辟盐阜抗日根据地,任阜宁县东北行署(即滨海县前身)担任民政课长。1941年4月份,路建奉命去六区(即五汛区)参加区参议会。他发现该区领导班子成员成分相当复杂,代理区长刘辅庭原是国民党的六区助理,也是五汛、蔡桥一带封建地主势力的代理人,区公所、区队都是国民党的原套人马,区参议会成员都是封建地主的头面人物。这些人表面上讲抗日,而暗地里却阻止并破坏我军发动群众抗日。路建将这些情况立即向阜宁县县长宋乃德作了汇报,东北行署和宋乃德除了对五汛代理区长刘辅庭当面批评外,决定派路建去六区开展工作,改组区队,整顿区公所。得到上级批准后,路建立即率领郑明军和11名战土前往五汛。刘辅庭一直对路建怀恨在心,得知消息后,立即召集恶霸地主熊友方、姜一奎等人,密谋杀害路建等人。5月9日中午,路建等人吃过刘辅庭安排的中饭后,郑明军等人被安排去五汛街的“天一池”浴室洗澡,遭到暗算,路建在区公所不远处,遭到事先埋伏的匪徒枪击,路建、郑明军等6人壮烈牺牲,路建牺牲时才23岁。1958年经滨海县人民政府批准,将烈士牺牲的地方五汛以东地区命名为路建乡。
路建村
万 岗
万岗,原名范本和,化名万刚、花木香,上海市崇明县庙镇乡人。12岁时就因家庭经济拮据而辍学,到上海华丰印刷厂当工人,逐步成长为罢工斗争的组织者和领导者。30年代末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党组织的坚强领导下,他在更大的范围联络、发动工人,同奸商和买办资产阶级展开斗争。同时,向广大工友宣传、灌输抗日救国思想,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暗中引导、动员觉悟工人和进步学生到解放区去参加革命。
万岗村
孙志登 孙永军 孙海洋
孙永军和孙海洋是家族兄弟,孙志登是他俩的叔辈。他们叔侄三人,为共同的革命目标,一起工作,一起战斗,亲密无间。1907年3月,孙志登出生在阜宁县二区孙大桃园(今滨海县东坎街道三烈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春,孙志登出任浦西乡第十保农会会长,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春,担任浦西乡乡农会会长。孙海洋,1922年出生于孙大桃园的一个农民家庭。1937年夏考入沟墩师范学校,接受进步思想的熏陶,秘密加入党组织。1939年秋回到家乡,以教书作掩护,隐蔽地开展党的地下工作。孙永军,1914年4月出生在孙大桃园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41年夏,经孙海洋、孙志登动员引导参加革命,在革命战争环境里逐步成长,1943年任浦西乡地方武装中队长。
三烈村
于长法
于长法,阜宁县二区大套乡于滩庄(今滨海县东坎街道长法村)人。八路军、新四军来苏北创建抗日民主根据地后,在民运工作队同志的启发下,忠厚善良、向往光明、追求进步的于长法,一门心思地投入抗日救亡斗争的滚滚洪流。筹建农救会,组织模范班,催公粮、收公草,站岗放哨,他都争当排头兵。1941年底,光荣加入党组织。第二年出任于滩乡农会长。为了团结抗日,他走庄串户,宣传党的抗日主张和统战政策。在他的宣传动员下,于滩乡几乎家家户户都投入反“扫荡”、反“伪化”的斗争。1943年2月19日,日军集中兵力300余人偷袭于滩乡,于长法带领民兵英勇还击,后遭到敌大队武装袭击,在激烈的枪战中,于长法不幸中弹,壮烈牺牲,年仅25岁。
长法村
张益礼
张益礼,阜宁县二区黄南乡黄田庄(今滨海县坎北街道益礼村)人。1941年9月,阜东县人民抗日民主政府建立。张益礼起早摸黑跟着抗日分子、民运干部去贴标语散传单,参加各种集会,向乡亲们宣传抗日道理。
益礼村
戴秉义
戴秉义,阜宁县荡西村(今滨海县秉义村)人。1940年9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月底,阜宁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宋乃德委派徐锐到八滩任区长,东北行署委任戴秉义为财经区员。盘踞在八滩地区的大恶霸、大地主、大土匪顾豹岑表面上竭力拥戴抗日民主政权,暗地里却侍机捣乱破坏。12月6日夜,顾豹岑纠合百余匪众,里应外合地包围了八滩区署,无理绑架了徐锐、戴秉义和警卫战士等13人,土匪将他们关押至吴小集东边的勾股甸,要他们“具结归顺”,遭严正拒绝后,又害怕八路军前来攻打营救,将他们捆上了海船,并将衣服剥光,严刑拷打,吊上桅杆,威逼他们“俯首听命”。1941年1月,徐锐、戴秉义等人顶住了非人的折磨,慷慨陈词,宁死不屈。匪徒们在对他们进行了一番拷打之后,将13人全部绑上石头投入射阳县大喇叭口海域,戴秉义牺牲时年仅23岁。
秉义村
陈海峰
陈海峰,出生于阜宁县二区张桥乡张桥村(现滨海县海峰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童年时在当地私塾学堂读书。虽然成绩优秀,天资聪颖,但沉重的家庭经济负担使他被迫辍学,十三四岁就到地主家当伙计,受尽欺压和剥削。1940年10月,八路军五纵队到来,他积极参加村里的民兵组织,迅速成为一名骨干成员。在区、乡组织的多次民兵射击表演中,他总是第一名,成为射击能手。1941年7月,他跑到离家30多里路的新四军三师八旅二十四团驻地,要求报名参军,被分配在三营七连当战士。由于作战勇敢,被任命为班长,1942年1月升为副排长,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海峰村
席永华
席永华,1928年9月生出于阜宁县二区陈滩乡陈家社(今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永华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4年春参加新四军,当了一名通讯战士。1944年10月19日,新四军三师决定攻打射阳县合德镇敌据点,命令新四军八旅二十二团、二十四团和射阳地方独立团承担攻击任务。攻打合德敌据点的战斗开始了。我新四军二十二团、二十四团的勇士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地攻入城内,以猛烈的炮火将顾景班部200余人包围在伪海防司令部的大院里,伪军抵挡不住,纷纷缴械投降,而积极反共、作恶多端的顾景班企图负隅顽抗,被当场击毙。攻占伪军据点后,新四军勇士又向合德日军据点发动攻击。该据点工事坚固,加之日军武器装备精良,战斗打得极为艰苦。战斗中,毫无人性的日军竟不顾一切,向我新四军施放瓦斯毒气,造成新四军二十二团团长陈发宏以及新四军许多战士壮烈牺牲,参军不到一年的席永华也在其中,为民族解放事业,献出了年仅16岁的青春年华。
永华村
陈洪林
陈洪林,阜宁县二区中兴乡(今滨海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洪林村)人。陈洪林为人正直,性格刚强,深得乡邻称道。1940年10月,八路军解放了盐阜大地。在民运工作队易林、谢荣等人的启发教育下,陈洪林很快成为抗日活动积极分子。1941年3月底,陈洪林经第三保农会长吴庆兰介绍,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就出任中兴乡第二保农会长。陈洪林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组织和带领群众从事各种抗日救亡斗争。
洪林村
于岭山
于岭山,1916年出生于阜宁县二区冈墩套乡西坝村(现为滨海县岭山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0年10月,参加地方抗日武装,不久被任命为西坝村民兵中队长,先后参加了天场村平叛和秦桥乡拔除日军据点等十多次的战斗。多次立功获奖,被阜东县委授予“模范民兵中队长”荣誉称号。1943年8月中旬,于岭山接到区队命令,要他带领中队民兵前往响水龚集(即今响水县运河镇),配合新四军主力部队拔除日伪军敌据点。于岭山带领民兵配合新四军主力部队对盘踞在敌据点的敌人发起猛攻。于岭山带领几个民兵,拿着炸药包,冒着敌人的弹雨匍匐着向敌人碉堡逼进……敌人的碉堡被炸飞了,可于岭山却被敌人子弹击中,当场壮烈牺牲。
岭山村
王育才
王育才,出生于阜宁羊寨乡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0年10月参军。1943年3月,八滩王桥战斗结束后,王育才担任副营长,1944年1月任营长。1944年12月10日,伪孙良诚部41师及日军一部,从新浦南下至阜宁,驻扎在杨庄。11日凌晨4时许,二十四团一营、三营接到旅部命令向敌人发起进攻。三营指战员在营长王育才的指挥下,沉着应战,奋勇杀敌。敌人在正面进攻的同时,又派兵向三营阵地侧后迂回,企图前后夹击。在此危急情况下,只见王育才带领十几名战士,跃出工事,亮出刺刀,与敌人展开了拼死的白刃战。敌人纷纷后退。王育才带领战士们乘胜追击,不幸被子弹击中头部,当场壮烈牺牲。此次战斗,共打死打伤日伪军200多人,取得了杨庄战斗的较大胜利。战斗结束后,王育才等烈士被安葬在大套辛荡村(后命名为育才村)。
育才村
顾华林
顾华林,出生于阜宁县三区头巨乡清河村(今滨海县界牌镇华林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0年10月,他跟随民运工作队员到穷苦百姓家宣传抗日。村里成立模范班民兵组织,他被推选担任班长。1941年春,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不久,在成立清河乡抗日武装组织时,他又担任了全乡的民兵游击大队长、乡农会长、乡副指导员等职务。1943年3月24日,响水七套据点的日伪军200多人渡过废黄河,到三坝区(即今界牌镇)的众兴、大于庄、崇庄一带烧杀抢掠。顾华林接到命令,带领全乡民兵100多人跑步至众兴、大于庄、小荒一带,配合三坝区民兵大队打击扫荡敌人。当看到日伪军押着老百姓,推着被抢的粮食,正向崇庄而来时,顾华林一声命令,100多支枪同时向敌人开火,当场打死打伤20多人。日伪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枪声,吓得顿时慌作一团,丢下抢来的物资赶忙抵抗。敌人不知虚实,以为是我新四军主力部队到来,边打边向响水七套方向撤退。在追击途中,顾华林不幸被敌人的一颗子弹击中头部,当场牺牲,年仅29岁。
华林村
刘玉龙
刘玉龙,阜宁县樊集乡新民村(今滨海县滨淮镇玉龙村)人。1944年5月参加民兵模范班。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8月12日,滨海县七套区(现响水县七套中心社区)副教导员刘玉龙正准备去县政府开会。这时,民兵和群众跑来报告:盘踞在陈家港刘九功匪部的一股匪徒窜入新北乡(现响水县大有镇康庄境内),正在大沟一带骚扰作恶,抢劫民财。敌情就是命令!听了民兵和群众的报告,刘玉龙随即抓起枪,紧急集合了十多个武装民兵,迅速向大沟方向冲去。众匪徒见刘玉龙他们来了,吓得赶忙丢下抢来的牲口、农具和其它财物,连滚带爬地钻入附近的芦苇丛中。民兵们紧追不舍,同时注意侦察、搜索。在最后一次冲锋时,刘玉龙被匪徒的子弹击中前额,血流如注。他无比坚强,拖着负了重伤的身子,坚持举枪还击,但终因伤势过重,壮烈牺牲。
玉龙村
这些闪闪发光的名字成为滨海大地上珍贵的红色印记在清明节到来之际让我们向这些为家乡做出伟大牺牲的英雄们致敬!带着烈士精神的滋养奋力前行!
来源:射阳市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