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比赛遭美国网攻:窃取哈尔滨亚冬会数据,美国要干什么?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18:12 2

摘要:可当你想要用手机查看赛事详情时,却发现APP怎么也打不开;走进地铁后,刷卡进站的设备毫无反应;好不容易等你抵达比赛场地,手中的电子票却显示失效;而当你打算结束行程回家时,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又陷入了瘫痪。

想象一下,你满心欢喜地出门去观看一场盛大的体育赛事,那是一场汇聚了顶尖运动员,充满激情与荣耀的盛会:

可当你想要用手机查看赛事详情时,却发现APP怎么也打不开;走进地铁后,刷卡进站的设备毫无反应;好不容易等你抵达比赛场地,手中的电子票却显示失效;而当你打算结束行程回家时,整个城市的交通系统又陷入了瘫痪。

这看似科幻片中的情节,却差点在今年的哈尔滨亚冬会上真实上演

就在不久前,中国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计算机病毒防治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揭开了哈尔滨亚冬会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惊人内幕。

赛事信息系统竟然遭到境外网络攻击高达270167次,而在这些攻击者中,来自美国的网络黑手占到了63.24%。如此大规模、高强度的攻击,令人瞠目结舌。

好在赛事网络安全保障团队日夜坚守,在他们24小时轮轴转的努力下,这些网络攻击才未能对赛事造成毁灭性的打击。

但美国此番举动实在令人费解,为什么它会将邪恶的目光对准一场纯粹的体育比赛呢?

作为洲际级别的体育盛会,亚冬会不仅仅是一场体育的狂欢,它更是一个面向国际社会的大型活动,是展示国家形象的重要窗口。

亚冬会赛事信息发布系统,就如同亚冬会的线上门面,比赛的举办场地、金牌的归属等重要信息,都在这里向全世界公布。

而一旦这个系统出现故障,陷入停摆或者数据错乱,后果将不堪设想:

运动员可能会因为找不到比赛场地而错过比赛,颁奖人员可能会因为错误的信息发错金牌,这都将严重影响后续赛事的正常进行。

但这还不是最可怕的,更恶劣的是,攻击者有可能通过篡改系统,在平台上肆意散布恶意信息,对我国进行恶意挑衅

那么作为赛事承办东道主的我们,到时必然会在国际社会上沦为笑柄,国家的声誉也将遭受重创。

除了在国际声誉方面的考量,一般大型体育比赛的选址往往都经过精心规划,通常会选择在一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省市,就比如本次亚冬会的举办地黑龙江。

黑龙江省拥有众多高度敏感的国防军工科研单位,一直以来都是美西方情报机构垂涎三尺、重点侦察的目标。

攻击者显然看中了黑龙江这一特殊地位,他们的攻击行动不仅仅局限于体育赛事系统,还将矛头重点指向了包括宽带网络、5G设施等在内的黑龙江省内关键信息基础设施

一旦他们成功渗透这些关键基础设施,就如同打开了通往我国众多机密信息的大门,能够实现对特定目标的窃听,为美西方获取中国军事机密创造极为有利的条件。

而且,基础设施作为城市运转的“大动脉”,一旦崩溃,整个城市将瞬间陷入瘫痪:届时,交通、通信、生活保障等各个方面都将陷入混乱,其影响范围之广、危害程度之大实在是难以估量。

我们要知道,赛事的信息系统与当地的关键信息系统设施紧密相连,就如同枝叶与根基的关系。攻击这些关键基础设施,就如同斩断了枝叶的根基,同样可以达到入侵或者间接破坏赛事系统的效果。

这不仅仅会影响到赛事相关的人员,还可能造成更大规模的混乱:部分地区断网,人们刷不了地铁、打不到车、无法访问APP,日常生活都将陷入一片混乱中。

更让人细思极恐的是,大型体育赛事的人员流动极为复杂。

本届亚冬会,除了1270多名运动员报名参赛,还有来自我国和世界各国的政要亲临现场。在这样人员密集、信息高度集中的活动中,攻击者简直“如获至宝”。

他们不仅可以窃取重要官员的安保行程情报,还能在赛事系统中植入病毒。只要有人访问相关网页、电脑或手机,病毒就会在后台悄无声息地自动下载。

等比赛结束,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员陆续返程,就会如同携带了一颗定时炸弹,将潜伏的病毒威胁带回各自的国家和地区。

这些人员在亚冬会期间共同使用一些基础设施,运动员、官员等回到国内或单位后,很可能进一步扩大这种威胁的传播范围,让美西方的情报收集网络得以扩张。

虽然这次网络攻击最终被成功拦截,没有真正影响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但这背后是保障团队夜以继日的付出。

他们用自己的专业和坚守,筑起了一道抵御网络攻击的坚固防线。

然而,这一事件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网络攻击的威胁并非遥不可及,它就潜伏在我们身边,随时可能发起致命一击。

我们必须时刻保持警惕,加强网络安全防护,绝不能让美西方的阴谋得逞,要一定守护好我们的网络空间和国家的安全与尊严。

来源:社会观察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