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年轻人,甚至是跑步场上生龙活虎的运动员,突然倒下就没了呼吸?这背后可能藏着一种叫“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SADS)的“隐形杀手”。最近,欧洲心脏病学会2025年大会上,瑞典科学家带来了一项研究:如果能抓住SADS来临前的“预警信号”,或许就
你有没有想过,有些年轻人,甚至是跑步场上生龙活虎的运动员,突然倒下就没了呼吸?这背后可能藏着一种叫“心律失常性猝死综合征”(SADS)的“隐形杀手”。最近,欧洲心脏病学会2025年大会上,瑞典科学家带来了一项研究:如果能抓住SADS来临前的“预警信号”,或许就能救回不少年轻生命。
猝死前的“蛛丝马迹”
研究翻看了瑞典2000到2010年间,903个1到36岁年轻人的心脏猝死案例,发现SADS占了22%,也就是五分之一还多。死的多是男的,占64%,平均才23岁——正是人生刚起步的时候。科学家发现,这些人里有一半在去世前半年,身体就拉过“警报”:心悸像擂鼓、晕厥冷不丁摔一跤、恶心想吐,甚至还有感冒发烧的症状。更有意思的是,33%的人去过医院或门诊,4.2%因为晕倒住过院,3.5%有过抽搐——这些数字比普通人高得多。
还有些线索藏得更深:11%的人有心律失常的老毛病,18%的心电图不正常,最常见的是“预激”,简单说就是心脏电信号“跑偏”了。更意外的是,17%的人有精神病史,11%吃过精神类药。这不禁让人怀疑:精神压力会不会也悄悄推了一把?
救命的关键在哪?
研究者Matilda博士说,这些信号就像身体发来的“求救信”。比如晕厥和抽搐,可能是心脏在喊“撑不住了”。如果医生能早点抓住这些线索,尤其是年轻人去看病时多问一句、多查一下,说不定就能拦住悲剧。她还提到,年轻运动员特别容易被SADS盯上,但赛前筛查做得太少,错过了不少机会。
咱们能做啥?
看到这儿,你可能有点慌:万一自己或家人也有这些症状咋办?别急,平时多留个心眼就行。心跳老是“咚咚咚”乱敲、莫名晕倒,或者感冒后总觉得不对劲,别硬扛,去医院查查心电图。尤其是家里有年轻人爱运动的,体检时跟医生提一句,筛查下心脏,安心又不费事。
SADS听着吓人,但研究给了希望:它不是完全没征兆的“飞来横祸”。只要咱们和医生都多点警惕,兴许就能把这条命捡回来。你说,这不得试试吗?
来源:康讯士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