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前面已经解读了东、西和南,它们都和太阳有关:东、西是太阳东升西落,南是太阳的火热地从南方照射过来。北,是不是也和太阳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北。
前面已经解读了东、西和南,它们都和太阳有关:东、西是太阳东升西落,南是太阳的火热地从南方照射过来。北,是不是也和太阳有关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北。
下面是北的字形演变:
百度百科:
北(拼音:běi)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两个人相背而立。“北”本义是相违背,是“背”的初文。
2、“北”又由背对引申为(军队)败逃、败走的意思。
3、此外,“北”又是背对太阳的方向,引申为方位名词,与“南”相对。
个人认为,北的本义就是指北方。
图二 北
这个图形像两个人背对背站着的吗?肯定不是。如果中间没有空隙,我可以理解为他们彼此背靠背站立着。可是,中间是空的,人不可能这样弯着站立的。
所以,我认为字形表现出来的不是两个人背对背站立的。那是什么呢?
那是“八”字,再在一撇一捺的上端外侧加一个“箭头”!当然,这个“箭头”只能有一边,否则,这个字形所表达的是另一回事。
八,就是八方;箭头向上,就是方向。所以,北的本义就是北方。
到了西周,字形发生了改变:
“八”字不见了,由一撇一捺的弯形,变成了躬身的“人”。于是,它所表达的意思发生了根本的变化:
两个躬身的人背对背站着,满怀恭敬,表明二人各自所侍奉的主子不同,这就是“人心向背”的由来!
人心向背,就是谁也不服谁。
这里就包含了两种情况:
1、势均力敌。这种情况就是“北”。
2、有强弱之分。比如说打仗,一方打了胜仗,另一方必定打了败仗,这一方就是“败北”,因为它没有打“服”对方。
书上说败北是打败的一方逃跑,这时候两方人马背对着背,所以叫败北。我们仔细想一想,别人追过来了,会背对照你的背吗?真的不知道会有那么多如此幼稚的想法。
其实,“败北”还有一种最大的可能:打败北方,或者被北方打败。
我们在《诗经》里了解到,西周的北方有戎狄等少数民族经常侵扰边境,所以就经常发生战争,并且,西周也因此而灭亡。
巧合的是“北”的字形从商时的单指“北方”,变成了西周的“人心向背”。
什么叫找不着北?是因为解读不了这个北,为什么指北方,为什么指失败(失败的原因)。
来源:喻雪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