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菜市场大妈早上五点去批发市场抢新鲜蔬菜,加价两成卖给上班族;快递小哥利用空闲时间帮邻居代购水果,赚取跑腿费;写字楼白领在闲鱼倒卖展会样品,月入过万。
菜市场大妈早上五点去批发市场抢新鲜蔬菜,加价两成卖给上班族;快递小哥利用空闲时间帮邻居代购水果,赚取跑腿费;写字楼白领在闲鱼倒卖展会样品,月入过万。
1、信息捕捉术
深圳华强北的档口老板老张,疫情期间发现汽车芯片短缺。他既不生产芯片,也不懂电路设计,却通过朋友圈发现长三角有批滞留港口的芯片。三天时间联系到20家汽修厂,每片芯片加价15%成交,半个月赚到平时半年的利润。
信息差不是垄断机密,而是发现需求与供给的错位。就像知道小区门口缺早餐摊的宝妈,发现三公里外有家包子铺愿意提供配送,这就是价值千元的有效信息。
2、行动力溢价
2019年直播带货刚兴起时,义乌小商品市场每天有上百人举着手机直播。三年后坚持下来的7个人,现在都成了百万粉丝主播。他们最初也不懂话术和运营,只是日复一日地对着镜头展示9.9包邮的袜子。
这个时代最贵的不是创意,而是持续行动的能力。就像小区团购群主王姐,每天雷打不动发三次商品信息,亲自送货到凌晨,三年买下一套学区房。
3、规模效应破局
杭州四季青服装市场的小李,最初在淘宝代发档口尾货。积累500个稳定客户后,他直接找到绍兴工厂,用订单量压价30%。现在他的微信群每天更新工厂直供清单,客户既能买到比商场便宜的衣服,他又比同行多赚10%利润。
1、轻资产启动:用手机代替厂房
95后大学生小陈在抖音卖老家的竹编工艺品。他没有库存,每接到订单就让村里老人现编,自己负责拍摄短视频和对接物流。半年时间把深山老手艺变成网红产品,单件利润从5元做到80元。
2、动态调整:跟紧需求迁徙
2021年教培行业震荡时,北京的王老师转型做研学顾问。他整合博物馆讲解员、营地资源和家长需求,设计出胡同文化探秘、中轴线考古等特色项目,收入反而翻了三倍。
3、服务增值:从搬运到赋能
广州的跨境电商卖家阿杰,最初只是把1688的商品搬到亚马逊。现在他组建买手团队,帮海外客户定制采购方案,提供质检、仓储、售后全套服务,单个客户年服务费超过20万。
义乌国际商贸城的商户们有个共识:再小的生意都有生存空间。卖纽扣的能细分到童装纽扣、婚纱纽扣,卖杯子的专做宠物饮水杯。他们不做产品研发,却比品牌商更懂市场冷暖。
菜鸟驿站解决了最后一公里难题,链家重塑了房产交易流程,李佳琦架起了品牌与消费者的桥梁。这些现代“中间商”的共同点是:用服务缩短供需距离,用效率创造商业价值。
财富的本质是价值流动。会开船的人,不需要自己造码头;懂借力的人,不必重新发明轮子。从发现第一个供需裂缝开始,用信息作桨,以行动为帆,每个普通人都能在商业长河中找到自己的航道。
来源:东方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