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将与士兵——送别郑守增老将军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5 20:05 1

摘要:八宝山殡仪馆大厅布置的庄重肃穆, 厅外站满了从四面八方前来为将军送行的社会各界人士,约500多人,表达对将军深深哀思。我原定和爱人一起来北京送别老首长,因人数受限制,爱人提前订好的高铁票退了。我知道,首长的生命不管是在何时何地画上句号,肯定会有很大一群人为他送

送别郑守增老将军

文/刘胜平

2025年4月3日上午9时,我来到北京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送别我在部队时的老首长、原兰州军区郑守增副司令员。

八宝山殡仪馆大厅布置的庄重肃穆, 厅外站满了从四面八方前来为将军送行的社会各界人士,约500多人,表达对将军深深哀思。我原定和爱人一起来北京送别老首长,因人数受限制,爱人提前订好的高铁票退了。我知道,首长的生命不管是在何时何地画上句号,肯定会有很大一群人为他送别。这是他生前的人品和功业决定的,而他用生命传播的正是这个值得追捧的价值。

我怀着沉痛的心情,缓缓走进大厅,一再告诫自己,无论如何不能哭,当兵的人要拿得起,放得下,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要坚忍、刚强,可当我走了过去,站在我最尊敬的老首长遗体跟前,目光定在他的脸和穿着整洁的军装上时,我的眼睛模糊了,泪水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老首长走的太突然了,几天来,我一直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今年春节前一天,也就是腊月二十九日,首长还给我用语言微信聊天,互祝新春快乐。没想到,两个月的时间,首长就离开了我们,驾鹤西去,给喜爱他的家人和战友留下了深深的遗憾和无尽的思念。

连日来,我一直沉浸在极度悲伤之中,总觉得老首长没有走,他的高大形象以及人格魅力不时浮现在眼前。

我与首长是在1987年5月相识的。当时他担任21集团军参谋长,刚提拔上任不久来河西部队检查工作,一同来的领导还有集团军政治部王副主任。首长来到营里时,我是营部一名战士报道员,由于工作关系,我认识了首长,初次见面首长给我留下的印象,说话随和,一口浓重的陕北口音,平易近人,没有一点官架子。

1989年2月,我由55师神府煤矿调入青海江西沟农场,(师里煤矿成立十个月后被解散)同年三月,我在农场由一名义务兵改转为志愿兵。志愿兵虽说还是兵,但彻底改变了一个农村孩子的命运,在部队拿的工资,转业回到地方符合安置政策,政府分配一份稳定的工作。

同年六月,55师恢复团编制,我从江西沟农场调回165团政治处宣传股搞新闻报道。在政治处、后勤处先后工作的两年多时间里,我虽然刻苦努力,但在新闻报道上没有做出什么成绩,因而团里一名主要领导对我有看法,认为我是机关兵,作风较散,自身要求不够严,不好好工作。有一次在全团军人大会上对我进行了不点名的批评。使我很是苦恼,不愿在部队继续干了,遂产生了提前转业的念头。为此,我鼓起很大勇气曾找过首长,表明我不想在部队干的想法,打算提前转业回地方。首长当时下部队去了宁夏青铜峡,他在电话中耐心地给我讲:"让我好好干,不要胡思乱想,要经得住领导的批评,不要受了点委屈就灰心丧气。"就在我人生这个重要关键时刻,老首长帮我做出了正确选择和决定。

首长是陕北米脂人,我也是米脂人,由于都是陕北老乡,自然在部队时与首长交往多一点。在外面一直有传说,说是首长陕北老乡观念严重,在位时,他不知给陕北人说了多少话,给陕北人办了多少事,我没觉得他是这样的首长。我倒觉得首长一贯做事认真负责,公平公正,党性原则强。

有一次,我为自己工作调动的事来到首长办公室,当时首长任集团军军长,我把自己的想法刚说出来时,首长就把我狠狠地批评了一顿,他说:“我做官是为共产党办事,不是为亲戚朋友及老乡办事,你的调动办不了。”又有一次,一名在部队任职的副团长,陕北老乡,旅里确定让其转业,他本人不想走,来到西安找到我,他知道我与首长是同乡,让我带他找首长,当时首长恰好在陕西省军区检查工作。我与副团长来到首长住的招待所,希望首长帮忙继续留队,可首长当场拒绝,并说:“转业回地方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只要是金子,走到哪里都会发光。”这年年底,副团长被部队确定转业。

首长从士兵到中将,从陕北放羊娃到大区副司令员,这绝对不是靠什么运气上来的,而是靠的自己能力素质,人品官德,天缘人合,从基层一步一个脚印干上来的。

首长一贯坚持实事求是,作风扎实,抓部队建设实打实,从不搞虚的东西。他深入基层,关心士兵,以治军严厉而闻名,但在这严的外表下,却藏着一颗关爱下属的心。

一次,他到某团视察工作。团里的领导考虑到军长的身份和待遇,特意安排他入住条件相对较好的招待所。然而,当首长看到招待所破旧的设施,甚至屋顶还有漏雨的痕迹时,他没有丝毫的不满和抱怨,反而坚持要住在这里。他对团里的领导说:“房子旧怕什么?只要你们把兵带好,住窑洞我也高兴!我们当兵的,不能把心思都放在这些物质条件上,要把精力放在提升部队战斗力和为士兵服务上。” 他的这番话,让在场的官兵们深受触动。大家原本担心军长会对招待所的条件不满意,没想到军长更看重的是部队的建设和官兵的成长。

老首长热爱家乡,热爱家乡黄土地。正如他在《我的军旅生涯》中所写:“我是黄土地的儿子,我的根永远扎在祖国的边疆。”

老首长对家乡情结很深,是一个很重情义的人,也是一个时刻关注关心家乡发展变化的人。九十年代中期,陕北米脂县还相对贫穷落后,全县没有一个好点的企业,地方财政收入逐年下降,当地财政较为困难,就在这时候,国家确定要在陕北地区建立一个氯碱厂,县上一名主要领导找到时任21集团军郑军长,想让首长出面给帮忙,后经首长和陕西省政府主要领导协调,将一个大型国企陕西金泰氯碱化工有限公司落地米脂,氯碱厂建立,不仅大大增加了县里财政收入,而且也解决了当地的就业困难。

首长虽然离开家乡几十年,但对于乡亲们的困难,只要他知道都积极热情帮助解决,从不寻求任何回报,1993年,他任职军长期间,主动协调政府投资几十万元,为家乡修建了一条水泥公路,解决了农村出路难的问题。

首长退休后,曾两次回到家乡。他曾经对我说,他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感情,他爱吃家乡的味道,爱吃陕北的黄馍馍、年糕、长杂面、油馍馍等食物。我在陕北工作的六年时间里,每年给首长捎寄一些他爱吃的东西,这也是我唯一能报答首长的地方。后来,我退休回到西安后,首长专门给我打电话,让我再不要寄这些吃的东西了,说我已离开陕北,快递一些东西不方便。

首长退休后,大部分时间居住在北京,2021年3月下旬至4月底,也就是四年前的这个时候,首长在西安居住了一个月,我和爱人先后陪了他一个多星期,在此期间,首长给我讲了好多军营的事,家乡的事以及他过去曾在部队工作中的一些事。临走时,我和爱人把首长和嫂子送到机场。没想到,这次见面竟然是与首长最后一次诀别。

今年春节的前两天,也就是腊月二十八日,首长用语言微信让我办理两件事:一是马上快过年了,他想看陕西家乡的春晚,晚会什么时断播出。二是陕西卫视的《秦之声》每周什么时间重播。陕西春晚网上查查就知道了,但《秦之声》播出的版本不一样。为了给首长提供一个更加准确的时间,第二天,也就是大年二十九日,我专门跑到省电视台找到一名工作人员,问到了两个节目的播放时间。我给首长用微信发过去,首长回复我,大过年跑到省电视台,你太认真了。我说:首长交待的事,我不敢马虎。没想到,这是我与首长最后一次微信聊天。

当我走出殡仪馆告别厅,心情一团糟。老首长说走就走了,走得急匆匆,走得还有点年轻。在我的眼中,首长这样的好官好人,起码长命百岁。可老首长刚刚跨过八十一岁,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山河悲恸,大地呜咽。将军远去,精神永存。愿老首长在天之灵安息!我们会永远怀念您!老首长一路走好!

作者刘胜平,陕西米脂人,军休干部,现定居西安。

来源:拂晓哨位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