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古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人还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借这个问题,鄙人想给大家好好地“汇报”一下——最近我所琢磨出来的一些新的东西。
古人有云:“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古人还曾说过:“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因此,借这个问题,鄙人想给大家好好地“汇报”一下——最近我所琢磨出来的一些新的东西。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我突然有些理解了那些所谓的“专业人士”在wcq32强失利后为他说话的真正用意是什么了。
我记得那段时间……哦不,准确来说直到现在也是,tzm们、还有stg们,就32强这个事儿是厚着脸皮地拿这些专业人士的话当“挡箭牌”,典中典的一句就是:“看看段老、邓亚萍、大魔王这些专业人士是怎么分析的吧……”还有就是:“外协都理解咱们宝宝心中的苦……”、“弯弯主播也说了,备用板的影响非、常、大……”
我的看法就是八个字:碍于情面、遮掩包庇。前者是关于外协的,后者则是针对国内的一部分人。
对他们而言,有些话确实不太好放在台面上说,毕竟奥运单打丢半区、决赛里进外国人这种事儿要追溯起来,还得回到二十年前。对国乒而言,说句不好听的,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和当年昕雯组合在东京失利之后,日本报纸上那个醒目的大标题一模一样——
话说那次好歹跟人家血拼到了决胜局,而且人家还是混双的二号种子,之前几次交手虽然都赢了,但也打了两三回决胜局,也不轻松;这次可是一号种子打十九号,之前八次交手只丢过三小局,结果到了奥运会连决胜局都不到就让人家带走了,就这么把所有的外战包袱全丢到队友身上了,试问除了他那些nc fans,谁不发火?
而当时我对那些nc fans的反驳就非常“简单粗暴”,用什么例子呢?药家鑫。当年这小子被判了死刑后,很多法学专家还联名写信请求放他一条生路,最后呢?不妨碍他最后被正法的结局。
也许在这些专家眼中,他此前是个品学兼优、遵纪守法的“好孩子”,是初犯、偶犯,作案也是一时冲动,临时起意,还有自首的法定情节;但是在老百姓眼里,这里无需讲什么复杂的法理条文,杀人偿命、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了逃避交通肇事的责任,不惜朝一个和他素无冤仇的农家女子痛下杀手,这样一个手段凶残、良知丧尽的罪犯有什么道理苟活于世?!
这说明了什么?专家的专业知识就是再丰富,也不能意味着他的每一个字都是正确的、或者说是完全符合客观规律的。当年教员在陕北的时候,还批评过一部分干部:“我们先进,把苏区搞丢了;陕北的群众落后,却为我们保住了一块落脚地。”也是这个道理,专家有时候不见得是“专家”,还有可能是“砖家”。。。
不过,现在回过头来看,我的有些观点可能需要简单地更正一下。当然,这里不是为头子洗白,相反我是在繁忙之余、餐饮之中,偶然悟出了一些新的内容。
那些为头子的32强辩白的运动员也好、专业人士也罢,可能还真不见得就一定是阿谀奉承。
国内比如像段老、初代目、还有大魔王这类,尤其是后面两个,都是拿过不止一次奥运单打冠军的人,怎么会不知道在我们国乒的队伍里,能上奥运单打的人必须要有顶级的综合水平和抗压能力?张怡宁在北京奥运会上还亲身经历过一次换拍过后的艰难胜仗,这十六年都过去了,国乒怎么可能还会对这方面的经验教训没有一丁点儿的吸取呢?
但这些话能放在明面上说吗?显然不能。好歹都是中国人,该护的犊子还是要护一下的,总不能在大庭广众下让自家运动员没面子吧?何况当时他还有团体,肯定还是需要“团结”的时候,而不是“声讨”的时候。
他们要是说了,让人家wcq“没面子”是一回事儿,关键是自己将来还会“没法做人”——网上那滔天的fans能把他们冲到死,今后还怎么去吃乒乓球这碗饭啊?这时就会有人跳出来指责专业人士公开推崇“唯金牌论”,然后又开始“想到了刘翔”……(不是,你们跟刘翔有什么可比性?中国在田径项目上的优势怎么能和乒乓球相提并论?没有刘翔命,却有一身的“刘翔病”。这是奥运会,是要升国旗、奏国歌的,不全力去争胜,难道是去公费旅游、快乐乒乓,是想去把外国人的国旗升到上空吗?!)
好,国内的“专业人士”说完了。那接下来,就要扯一扯外协的声音,就是像陈思羽、张本、水谷这些人,他们的声音难道也是虚情假意吗?那倒不见得!
他们的声音里,确实应该也有真实的一面。但请不要忘了,我们国乒是“守江山”的,而无论女线的陈思羽也好,男线的张本也好,还是过去的水谷隼也罢,都是冲击者,这些外协之间的水平普遍是伯仲之间,能抢下个奖牌、甚至进个八强对他们来说都实属“谢天谢地”,至于冲击冠军,甚至跟队友会师决赛这样的目标,他们压根儿想都不敢想!
因此,按照他们所处在的位置来看,赛场对他们的要求无疑是会比国乒低很多的,自然而然就会认为换上备用拍对自己影响会非常大。可对于一个连续囊括了四届奥运会男女单打金银牌和男女团体金牌的冠军血统而言,这种标准显然是冒险的,是不合格的。就好比一座学校里,你能用考二本甚至大专的低标准,去要求那些平日里考年级前十、乃至前二十的学生吗?
总的概括就是:由于外协的整体成绩和水平均显著弱于国乒,因此他们的身上并不存在包金揽银、会师决赛的zz任务,因此在适应备用拍能力上的要求肯定不如对国乒的要求高;而国乒的老前辈们又碍于情面,也不愿去“刁难”自家的运动员。这就是他们为头子说话背后的“心路历程”。
这就是国球的魅力,这就是大赛的魅力,这就是奥林匹克的魅力,它能试出谁才是真金、谁又是被装饰出来的“真金”。一个真正有底气拿奥运单打冠军的人,在关键时刻,面对需要他赢的比赛,他不仅必须要赢下对手,而且一定能赢下对手;一个真正有能力拿大满贯的人,是不会因为自身些许客观条件的改变,就会失去对一个此前几乎鲜有败绩外协的胜算。除非你退赛,否则你敢触犯这个底线,不管中间有多少的客观理由,都只能证明你对逆风局缺乏足够的把控力,只知道“干净利落”,却不会“扭扭捏捏”,这就注定你不会是奥运单打冠军的人、更不会是大满贯的人,至少现在……不是!
我坚信,之所以巴黎选择了樊振东,历史选择了樊振东,除了是因为他雄厚的硬实力,更重要的是——一颗坚毅的心。倘若他是一个换了备用板就赢不了外协的人,倘若他是一个像某些人所声称的那种自尊心“岌岌可危”的人,倘若他是一个“心虚”的人,那么可以很肯定地说,雅典兵败的惨剧早就在巴黎重演了!别说是在队友提前失守的情况下了,就是上半区安然无恙、毫发无损,他也一定顶不住来自张本智和的冲击。
总有人在说,他对张本赢得很侥幸,我们当时也确实看着是心惊肉跳,可别忘了,看似差一点、其实是差很多。毕竟在综合实力和交手战绩上,樊振东对张本智和仍然是压倒性的优势,而且他是四个世界杯单打冠军、连续两届世乒赛单打冠军,还有着上届奥运单打守区成功以及团体一单的经验,早就领教过奥运会上被外协逼进决胜局里是什么感觉了,是经历过这种烈火淬炼的战将。因此,他的胜利正是“偶然之中是必然”的体现,就像《论持久战》里说的,战斗的过程是持久的、艰难的,但最后的胜利仍会是属于我们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一再地强调,拍子根本不能成为wcq半区失守理由,更不能成为这些tzm、stg们异想天开什么“如果没有断拍冠军是谁还不一定”这样的混账话术。
这些人形生物,一个一个仿佛都有着被迫害妄想症似的,自己拿不到的东西就说是“别人不想成全”,甚至还老意淫着“如果三金就怎么着怎么着让别人眼红”了,例如下面这位就是若至当中的典型:
看来,河北省考的面试真题还真是有先见之明啊,说的就是这类“人”:
一个实至名归的世界第一,一个自认为风头正盛、踌躇满志的运动员,一个刚刚和队友拿下混双冠军的人,面对一个此前八战全胜、堪称一面倒的外国对手,即便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他的态度也应该是理智、勇敢而且是充满自信的。须知,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船也还有三千钉啊!在这种情况下,这个人又怎么还会早早地止步于32强呢?
说白了,就是因为在双打和团体项目里,自己状态就已经有所不佳了,但是好歹身边有人能扶持、能弥补,于是就能掩盖不少自身的问题。而到了单打上,很遗憾,你遇到什么问题,都只能自己解决,没人救得了你!这实际上是缺乏大赛底蕴和领军气质的必然结果,就不是奥运单打冠军该有的表现。你又不是草莓一族,压一下就稀巴烂,只要你是国乒的主力,只要你是世界第一,只要你敢上奥运单打这个舞台,你就要保证完成最基本的任务,你可以拿不到冠军,但是你必须成功守得住这个区,这就是上限和底线的区别。
你要是守不住的话,那对不起,事后的审判和清算就是必然的,要是再把冠军丢了,整个jlz和选拔过程都逃不了追责。这就是靠积分决定奥运单打名额所注定要承担的风险。
这些stp、tzm们啊,可以说都是极致地双标。具体就体现在以下四方面:
第一、算自家小孩的兼项是算三年的、算别人的“只卷单打”是只算奥运会的!
第二、别人公开赛里输双打是“弃双保单”、“韬光养晦”,唯独他输双打就是“大格局”、“顾及队友的单打”。我可记得清清楚楚,去年5月的太原挑战赛,wcq和梁靖崑输了双打决赛,可tzm清一色地“为了大胖接下来的单打决赛弃双保单”……不服不行啊!
第三、所有教练围着wcq转、肖战帮着wcq针对樊振东研究是天经地义,但是退休老头给胖分析比赛状态就是研究自己人、就是拉帮结派不利于团结!
第四、所谓“老天爷不眷顾最努力的小孩”就更扯淡了。且不谈你们所谓“最努力的小孩”到底是“真努力”、还是“假把式”,照这些人形生物的说法,那这个世界上就不存在那些平日考的不错、高考落榜的学子了,什么“天道酬勤敌不过韬光养晦”这些,人家只是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更努力,你看不到的东西不等于“没有”!你以为现在还是那种“谁死伤、谁会闹、谁有理”的时候了?很抱歉,我们不吃这一套。
现在想想,这wcq巴黎倒在32强,当时还真有点让人想不到,不过也实在是太大快人心了,这是天理昭彰、正义使然!
尽管我深知竞技体育从来就是“只有结果、没有如果”,但我其实还是感到有一丝丝后怕。倘若真让wcq这样的人和樊振东会师了决赛,无论输赢,樊振东都会面临一场狂风暴雨——
输了自不用说,那帮人肯定会把樊振东往死里群嘲,甚至就此开始臆想一年之内迅速成为大满贯,“脚踩樊振东、平推炸鸡块、接班马小龙、历史第一人”!(不是xhs上一篇篇“希望巴黎是她(指孙颖莎)的大满贯的结束,也是你大满贯的开始”的大字报吗?现在不知道那些人有没有把这些大字报都删掉啊?现在回过头来看,好羞耻啊!哈哈……)
而赢了,无疑就开始换说法卖惨了,就是“皓哥私教给xlj做菜谱”、或者“头头专门扫雷而fzd却只研究队友就拿冠军”了!
这一条真的……跟东京那会儿一些人在看到孙颖莎零封了伊藤转头输陈梦后喷陈梦的方式堪称异曲同工,是一样的恶毒。只是老天……哦不,是奥林匹克的女神长眼了,诞生出最具戏剧性的第三条“道路”——wcq被外协淘汰出局、止步32强,整个国乒的荣耀和责任就这样落在了樊振东一个人的肩上。幸运的是,他没让任何人失望。而这最终的胜利,让那些“光做菜谱只研究队友”的声音瞬间变得不堪一击。
从此以后,大家只要回怼一句就够了,那就是:我们可都知道奥运会是谁只研究队友了,所以32强才输给外协,反正肯定不是守全区的樊振东!
决赛可是清清楚楚地和外协的较量,金银铜牌跟你一个32强有个毛线的关系?哪儿又冒出来一个研究队友?研究个P队友!关键是退一万步讲,就算早就做了研究和准备,就算手里已经握着一本完美无缺的《武林秘籍》,不还是得看临场发挥、不还是得现场解题吗?何况决赛打的还是外战,这本《武林秘籍》早就成了一堆没用的废纸,还不如拿来擦屁股呢。。。
最后就再善意地提醒某些人一句话:
光会打樊振东,可是拿不到奥运单打冠军的啊!皓哥不就是个典型的教训吗?打赢了当时世界第一的王励勤,决赛不还是输在了柳承敏的拍下吗?何况不要以为赢过那么三四回就认为自己“会打”樊振东了……
来源:蒙古铁骑一点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