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①当血压水平≥160/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也就是2级高血压以上,就需要口服降压药了。②当血压水平在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就是1级高血压,就要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如果是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
有很多人都疑惑,自己测150/100mmHg,是否需要吃药了吗?不吃药行不行?
首先讲一下,血压150/100属于什么级别?
目前高血压分级标准:
1级高血压:收缩压140-159mmHg 或 舒张压90-99mmHg2级高血压:收缩压160-179mmHg 或 舒张压100-109mmHg3级高血压:收缩压≥180 mmHg 或 舒张压≥110 mmHg因此,血压150/100mmHg 属于2级高血压。
第二个问题,那么,血压高到什么程度就需要开始服药了。
根据目前高血压医学指南推荐,启动降压药物治疗的时机主要取决于心血管风险,而非仅仅依据血压水平。
①当血压水平≥160/100mmHg的高血压患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也就是2级高血压以上,就需要口服降压药了。②当血压水平在140~159/90~99mmHg的高血压患者,也就是1级高血压,就要进行心血管风险评估,如果是中危及以上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而低危者可改善生活方式4~12周,如血压仍不达标,应尽早启动降压药物治疗。③当血压水平130~139/85~89mmHg的正常高值人群,心血管风险为高危和很高危者,应立即启动降压药物治疗。低危和中危者,目前没有证据显示可以从降压药物治疗中获益,此类人群应持续进行生活方式干预,进行血压的程控。下面,再根据医学指南,来谈一下血压控制的目标范围:
先说明一下,高血压治疗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心、脑、肾与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
①心血管风险高危/很高危的高血压患者,以及有合并症的高血压患者,在可耐受的条件下,推荐诊室血压目标为②一般高血压患者,推荐诊室血压降至③65~79岁老年人,推荐诊室血压目标④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降压目标第三个问题,那么,如何判断高血压是不是高危人群呢?
高血压危险分层,需要结合血压水平、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临床并发症和糖尿病情况,分为低危、中危、高危、极高危四层:
低危: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中危:高血压1级伴1 - 2个危险因素;或高血压2级,无危险因素或伴1 - 2个危险因素。高危:高血压1 - 2级伴≥3个危险因素或有靶器官损害;或高血压3级,无危险因素或伴1 - 2个危险因素。级高危:高血压1 - 3级伴临床并发症或糖尿病;或高血压3级伴≥3个危险因素或有靶器官损害。第一,危险因素包括:
①吸烟(包括电子烟)②年龄,男性>55岁,女性>65岁③糖耐量异常(空腹血糖6.1-6.9mmol/L)④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5.7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⑦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15μmol/L)⑥腹型肥胖(腰围男≥90cm/女≥85cm)⑤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男第二,靶器官损害标志:
左室肥厚(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证实)颈动脉斑块(IMT≥0.9mm或斑块形成)肾小球滤过率 eGFR 30-60ml/min/1.73m²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ABI<0.9颈股动脉PWV≥12m/s第三,合并临床疾病:
①脑血管病:脑出血/缺血性脑卒中/TIA②心脏疾病:心肌梗死/心绞痛/冠脉重建/心衰③肾脏疾病:糖尿病肾病/eGFR④外周动脉疾病⑥糖尿病。⑤视网膜病变:出血/渗出/视乳头水肿需要说明一下,其实只有合并有临床合并症以及糖尿病的人群,就是极高危人群。
由此可知,可暂缓用药的3类人群,但需在医生严密监测下进行3个月生活方式干预:
①单纯1级高血压(140-159/90-99)
②低危青年患者(
③白大衣高血压(诊室血压高,家庭自测正常)
最后,再简述一下,生活方式干预要点:
①低盐低脂饮食:每日钠摄入
②适量有氧运动:每周5次30分钟有氧运动(心率达到最大值的60-75%)
③体重管理:BMI需控制在18.5-23.9,腰围男性
④戒烟限酒,保持心情愉快,保证睡眠质量。
声明一下,以上论述,仅为个人观点,信息仅供参考,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来源:健康新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