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 2025 年 4 月 3 日,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于朋友圈发表了一番言辞激烈的言论,他直言 “全国的农民兄弟及整个传统产业都在为互联网平台打工”,此语一出,瞬间在商业圈乃至社会各界引发轩然大波。
在 2025 年 4 月 3 日,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于朋友圈发表了一番言辞激烈的言论,他直言 “全国的农民兄弟及整个传统产业都在为互联网平台打工”,此语一出,瞬间在商业圈乃至社会各界引发轩然大波。
钟睒睒指出,互联网平台曾高喊 “消灭中间商” 的口号,可如今自身却摇身一变,成为了最大的中间商。以农产品销售为例,某电商平台对一箱橙子的抽成竟高达 25%,而辛苦劳作的果农实际到手利润却不足 10%。
这与过去层层盘剥的批发商相比,又有何本质区别?平台利用自身的流量优势,肆意制定规则,从商家处收取高额的佣金、推广费等费用,使得传统产业在利润分配中处于极度弱势的地位。
在流量霸权的影响下,平台算法推荐什么,用户就只能看到什么。许多生鲜店主无奈吐槽,只因拒绝购买平台的 “流量包”,自家店铺的曝光量在一周内便暴跌 90%。
平台通过操控热搜、流量倾斜等手段,不仅左右着行业的兴衰,还通过制造一些虚假谣言、挑动社会对立情绪来获取流量,从而实现商业利益最大化。在 2024 在农夫山泉遭遇的网暴事件中,大量谣言通过 “小号传播 - 大号转发 - 算法助推” 的模式迅速扩散,而平台在此时的审核机制却近乎失效,这足以说明平台在舆论操控方面存在着严重问题。
从更深层次来看,这场争论体现了两种经济模式的巨大碰撞。在数据霸权下,传统产业还面临着 “透明陷阱”。某茶叶品牌负责人透露,平台以 “透明化” 为由,将企业的客户数据、销售策略等商业机密尽收囊中,随后便利用这些数据扶持竞品,严重损害了企业的利益。
钟睒睒并非只是单纯地宣泄情绪,他还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建设性的改革主张。其一,他呼吁平台收费透明化,公开平台抽成规则,杜绝暗箱操作。其二,实现算法可审计,邀请第三方机构监督平台的推荐机制,打破算法的 “黑箱效应”。其三,责任前置化,建立谣言 1 小时响应机制,要求平台为放任虚假信息传播承担连带责任。
这些建议犹如一记记重锤,直击当前互联网平台监管的空白之处,也为我们构建一个更加公平、健康的数字经济环境指明了方向。
来源:淼淼与笨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