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承东卸任车BU董事长引热搜!网友:数码圈流量王还得余总和雷总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6 04:13 1

摘要:这几天,一则关于余承东职务变动的消息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华为内部的一次常规人事调整,却因为“余总”的高人气,瞬间在数码圈炸开了锅——甚至有人调侃:“科技圈如果有顶流,余总一定榜上有名!”根据媒体报道,华为终端业务掌门人余承东,其微博和抖音的个人认证信息

这几天,一则关于余承东职务变动的消息迅速登上热搜,引发全网热议。华为内部的一次常规人事调整,却因为“余总”的高人气,瞬间在数码圈炸开了锅——甚至有人调侃:“科技圈如果有顶流,余总一定榜上有名!”根据媒体报道,华为终端业务掌门人余承东,其微博和抖音的个人认证信息悄然发生变化。原本的“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认证,如今只剩下前两项,“车BU董事长”的头衔被悄然撤下。与此同时,华为官网上对其的职位介绍也做出了同步更新,确认了这一变化。

消息一出,立刻在社交平台掀起轩然大波。有网友表示:“一个公司高管的职务变化竟然能上热搜?也只有余承东和雷军能有这样的影响力了。”

一场普通人事调整,为什么能引爆热搜?

本质上,这次的变化只是华为内部正常的组织架构调整。

据悉,3月31日,华为车BU的主体公司——深圳引望智能技术有限公司完成了工商变更:

法定代表人由余承东变更为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

公司股权结构也发生调整,华为持股比例从100%降至80%,新增两大车企股东:阿维塔科技(10%)和赛力斯汽车(10%);

董事会成员变更:徐直军出任董事长,余承东、朱华荣为副董事长。

此举意味着,车BU虽然仍由华为控股,但已经不再是全资子公司,而是进入了“联合运营”的新阶段。也就是说,引望不再是华为的“独生子”,而是成为车企们的“合资胎”。

而余承东此次卸任董事长,并不意味着他退出汽车业务,而是将更多精力回归到华为终端BG(包括手机、平板、穿戴、IoT等消费级业务),而原车BU则继续运作,只是更聚焦于协同产业链企业,共同推进“智选车”生态。

余承东VS雷军:科技圈顶流之争

网友玩笑说:“科技圈的两大顶流,一个是雷总,一个是余总。”这话看似调侃,实则不无道理。

近年来,无论是小米造车发布会上的雷军含泪讲述“创业梦想”,还是华为发布会上余承东“真性情”的现场发挥,每一次公开露面都能引发刷屏热议。两位“流量担当”,早已跳出企业家的角色,成为各自品牌的“超级代言人”。

尤其是余承东,从“遥遥领先”的金句,到“我们不是P图,是实拍”,再到“没人能挡住鸿蒙的脚步”,再三引发网友共鸣与热议。此次一个认证变更都能被网友第一时间察觉,并冲上热搜,也正是其个人IP效应的最好体现。

有网友笑称:“余总不做CEO,都可以去做博主,抖音粉丝能涨几十万。”

也有人表示:“雷军是感性路线、‘雷布斯’走温情牌;余总是硬核风,搞技术、爆金句、怼媒体,不按套路出牌,这两人撑起了整个数码圈的热搜。”

为什么华为要做这次调整?

从商业角度看,华为此次调整背后,隐藏着对汽车业务战略布局的深层变化:

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华为早在数年前就明确表态:“不造车,只帮车企造好车。”而随着智选车战略的推进,阿维塔、问界、赛力斯、江淮等华为合作品牌逐渐浮出水面。在这种模式下,业务协同的深度与效率显得尤为关键。

余承东作为终端BG的掌舵人,在手机、AI、鸿蒙生态等领域已经战果累累,其专注于终端业务,可以更加聚焦智能化硬件生态的整体推进。

车BU的“放权”也是“放活”

将车BU打包进深圳引望,开放股权结构,引入赛力斯与阿维塔参股,是一种典型的产业协同方式。它一方面可以减轻华为在车BU上的资源压力,另一方面也利于“智选车”模式在多个车企之间良性竞争。

推动智选车生态向更高层次演进

现在的华为,不是只做供应商,而是做赋能者——通过鸿蒙座舱、华为高阶智驾ADS、鸿蒙智驾平台等软硬一体化方案,打造成套的“智慧整车解决方案”。这需要更强的企业协同和资本融合能力,而不再只是华为一家的“单打独斗”。

“余承东不干了”是假象,实则是升级

尽管从表面看余承东的职位被“撤下”,但实际上他依旧是车BU战略制定的重要一环。副董事长这个职位可不是“边缘化”,而是转向“战略顾问+协同中心”角色。

换句话说,他没有离开,而是走到了幕后,去推动更多品牌和车企的合作,让智选车成为一个行业生态,而非某款车型的“单点突破”。

同时,终端BG也是华为目前最直接面向消费者的业务线。如今鸿蒙生态日趋成熟、PuraX新机发布爆火、智能穿戴迅速扩张,余承东回归终端BG主战场,很可能是在为接下来的“鸿蒙生态大反攻”做准备。

流量只是表象,底气才是根本

余承东的“卸任”上热搜,不仅是一次职务变更的舆论发酵,更反映出中国消费者对科技领军人物的关注度正逐年攀升。过去我们只认识“品牌”,今天我们开始认识“人”——从雷军、余承东,到李想、何小鹏、张一鸣,每一个都有自己的“粉丝圈”。

这次事件也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真正能被关注和尊重的流量,是靠实力和成绩撑起来的。

你更喜欢“感性”的雷军,还是“硬核”的余承东?聊聊你的观点——科技圈的“顶流之争”,你站谁?

来源:小王论科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