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胆固醇!中国科学家发现抗动脉硬化新靶点!Nature重磅发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6 06:46 1

摘要: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微信啊因素,一直以来,对于动脉硬化的发生机理,医学界认为过高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受损血管内皮下方的沉积,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就是说,之所以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血脂代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微信啊因素,一直以来,对于动脉硬化的发生机理,医学界认为过高的血脂水平,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在受损血管内皮下方的沉积,是导致动脉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也就是说,之所以会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其主要原因就是我们的血脂代谢出现了问题。

在上述的理论指导下,严格控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也成为了延缓动脉粥样硬化,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首要靶点,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人群,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到1.8mmol/L以下已经是绝大多数指南的共识,严格控制血脂也确实带来了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获益。

但在现实世界中,仍然有不少人,即使严格控制了血脂,同样还是会发生心梗,脑中风等心脑血管事件,这种现象特别是在慢性肾病患者身上尤为凸显,特别是在终末期肾病患者中,胆固醇高低对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影响已经几乎趋近于无,这种血脂明明已经很低,但心血管风险仍然很高的问题,是医学界需要进一步厘清的新课题。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发现,一种形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神经酰胺,特别是血液循环中的长链神经酰胺的水平高低,与血脂水平一样,也能够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一些知名的医疗机构,如梅奥诊所等,目前已经开始测定血液中的神经酰胺水平,用于预测心血管疾病风险,但长链神经酰胺为什么会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有关,其导致动脉硬化程度加剧的原因又是什么呢?这也是一个需要进一步解决的医学难题。

近日,北大和山大医学研究团队在Nature上重磅发布了一项科研成果,为神经酰胺对于动脉硬化影响的神秘机制揭开了面纱,也为进一步靶向这个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提供了学术和技术支持。

复杂深奥的研究过程我们就不赘述了,在该研究中,研究团队发现,神经酰胺C16:0的两种内源性膜受体,在识别神经酰胺后,会引发炎症小体的活化,从而导致血管内皮细胞的炎症反应,在这种情况下,不管胆固醇高还是低,都有可能因为炎症反应而在血管内皮下方形成沉积,导致动脉硬化斑块的潜在形成风险。

为了证明这一发现,研究者使用敲除相关受体或使用受体拮抗剂的动物进行试验,发现在不同血脂水平下,这种对神经酰胺受体的阻断,都降低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也就是说,胆固醇高低可能不是导致动脉硬化的关键,神经酰胺受体的激活才是导致动脉硬化的真正罪魁祸首。

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点,研究团队收集并分析了不同肾功能状态的冠心病患者的血浆样本,通过测试分析发现,这些患者中的神经酰胺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存在独立关联性,也就是说,如果能够阻断前述的引发炎症反应的神经酰胺受体,就能够在不对血脂进行控制的前提下,有效延缓甚至逆转慢性肾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一步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该研究的重要意义在于,该研究揭示了胆固醇之外的重要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如果能够合并血脂控制,再进一步阻断相关的神经酰胺受体,可能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将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特别是对于慢性肾病患者,降低血脂水平对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作用已经非常有限,如果能够有效控制神经酰胺这个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靶点,必定会对这部分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预防,带来新的突破。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千万不要因为看到这样的研究,就停用我们手里正在吃的降脂药物,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严控血脂的治疗方法,仍然是降低心血管风险的重要干预措施,严控血脂带来的心血管获益,也是非常明确的。

这是一项从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新的动脉粥样硬化风险因素和潜在治疗靶点的探索性研究,该研究意义重大,但是想要转化为现实世界中的药物应用,还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因此,在目前的医学水平下,对于已有心血管疾病的朋友以及由高危风险的朋友,严格控制血脂还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需要服药的,也应该继续坚持用药。

最后祝贺中国的科学家研究团队,也期望新型的,具有充分安全性的神经酰胺受体阻断剂能够尽快研发上市,为心血管疾病风险的预防提供更新,更先进的用药选择。

欢迎大家积极转发分享,让更多人看到靠谱的健康科普知识。

参考文献

Zhang, S., Lin, H., Wang, J. et al. Sensing ceramides by CYSLTR2 and P2RY6 to aggravate atherosclerosis. Nature (2025).

来源:李药师谈健康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