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十日记》是在乾隆末年被禁毁的,否认扬州十日记是丧心病狂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6 08:29 2

摘要:《扬州十日记》是明末清初王秀楚所著的一部史书,以日记形式详细记录了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五,清军攻破扬州后,在城内进行的大屠杀及作者亲历的种种惨状,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清军的暴行。

萨载奏请禁毁《扬州十日记》一事,主要发生在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以下是相关情况的简要介绍:

《扬州十日记》是明末清初王秀楚所著的一部史书,以日记形式详细记录了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二十五日至五月初五,清军攻破扬州后,在城内进行的大屠杀及作者亲历的种种惨状,揭露了战争的残酷和清军的暴行。

该书在流传过程中,因其真实、详尽的记载,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使人们了解到了扬州屠城的历史真相,但也因其中对清军行为的描述,在清朝统治时期成为敏感书籍。

乾隆时期,清朝统治已稳固,但《扬州十日记》中所记载的内容,容易激起汉人对满清统治的不满情绪,不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满汉之间的和谐关系。

乾隆帝推行文化专制政策,大力禁毁不利于清朝统治的书籍,以统一思想、巩固统治。《扬州十日记》被视为有悖于官方意识形态的书籍,自然成为禁毁的对象。

扬州屠城是清朝历史上的一段血腥往事,清廷不希望这段历史被过多提及和传播,以免引发历史争议和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质疑。

萨载在担任两江总督期间,发现了《扬州十日记》在社会上的流传情况,认为该书内容不利于清朝统治,于是向乾隆帝上奏,请求禁毁此书。

乾隆批准:乾隆帝对萨载的奏请高度重视,经过审查后,批准了禁毁《扬州十日记》的请求,下令在全国范围内查缴并销毁该书。

查缴销毁:各级官府按照乾隆帝的旨意,积极行动,对《扬州十日记》进行了大规模的查缴和销毁。许多藏书家和书商因收藏或售卖该书而受到处罚,书籍也被付之一炬。

然而,尽管清廷采取了严厉的禁毁措施,但《扬州十日记》并未完全消失。一些藏书家以各种方式将书籍隐藏起来,使其得以流传至今。如今,《扬州十日记》已成为研究明清历史的重要史料,为人们了解扬州屠城的真相提供了宝贵的文献依据。

其他关于扬州十日记的记载很多。吴嘉纪(1618——1684)记载的扬州十日就是其中一种。

所以满清扬州十日大屠杀铁证如山,企图否认扬州十日真实性都是丧心病狂。

来源:华夏史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