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特朗普此次的关税政策,是对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 10% 的基准关税,同时针对中国加征 34% 的关税,越南加征 46% 的关税,印度加征 26% 的关税。这一系列高额关税,冲击最大的除了汽车行业,就是科技企业。
特朗普此次的关税政策,是对所有国家的进口商品征收 10% 的基准关税,同时针对中国加征 34% 的关税,越南加征 46% 的关税,印度加征 26% 的关税。这一系列高额关税,冲击最大的除了汽车行业,就是科技企业。
说白了,像咱们的很多小微企业生产的小商品,换个包装,出厂价加个50%,用户其实是没什么感觉的。咱们这边10美元出厂价的商品,在美国大概率是卖30美元的,咱们加50%过去,才15美元;美国的零售商加5美元,说是新型号,卖35美元,用户不会太敏感的。
只有手机、电脑等科技产品,成本本来比较高,加34%,那成本就增加很多了。比如一部800美元的手机,加34%,就是1072美元了,实际大概要加300美元。
所以科技股市场对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反应最激烈,股价暴跌成为普遍现象。苹果公司首当其冲,其股价周四暴跌超过 9%,周五又下跌 7%,收于 188.38 美元。Meta、芯片制造商 Nvidia 和亚马逊等其他科技巨头的股价也大幅下跌。以科技股为主的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周五下跌 5.8%,比 12 月创下的纪录低 20% 以上。
苹果股价
这些股价波动数据清晰地反映出政策对行业信心的巨大冲击。投资者对科技企业的未来发展充满担忧,担心关税可能会造成持久的损害。这种损害不仅会使美国科技行业更难在全球范围内竞争,也会影响其在部署人工智能技术的竞争中占据主导地位。
Meta、亚马逊和 Alphabet 等企业也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Meta 拒绝置评,但年度报告指出关税或贸易争端可能导致其在中国的广告收入下降。Alphabet 也指出关税是可能损害其业务的制造和供应链风险之一。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让科技行业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行业信心遭受重创,未来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本文重点讨论苹果。
近年来,苹果为降低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积极在印度、越南等地布局生产。在印度,苹果已开始生产部分 iPhone 机型;在越南,也增加了 AirPods 等产品的生产。然而,这些地区的生产布局存在明显局限性。印度和越南的制造业基础相对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物流效率较低,难以满足苹果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需求。
相比之下,中国供应链具有不可替代性。中国拥有大量具备专业技能的工程师,能够满足苹果产品高质量规格的要求。同时,中国形成了完整的制造生态,零部件供应充足,生产协作高效。Wedbush Securities 的数据显示,苹果若将其供应链的 10% 从亚洲转移到美国,需要三年时间和 300 亿美元。这表明,苹果要重构供应链版图面临巨大的成本和时间挑战,短期内难以实现。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对 iPhone 价格产生了直接冲击。Rosenblatt Securities 股票研究分析师估计,由于最新的关税征收,美国的 iPhone 价格可能会上涨高达 43%。以目前的顶级 iPhone 16 Pro Max 为例,其售价为 1,599 美元,若按此涨幅,价格将提高到近 2,300 美元。Counterpoint Research 的 Neil Shah 则认为,苹果将不得不平均将价格提高 30%,以抵消新宣布的关税影响。
从 iPhone 16 系列不同型号来看,价格调整幅度也相当可观。最实惠的 iPhone 16e 可能会从 599 美元上涨到 850 美元,涨幅达 43%;基本款 iPhone 16 Pro 起价为 999 美元,最高可达 1,400 美元,价格上涨后消费者的购买成本大幅增加。这无疑会影响消费者的承受能力,可能导致部分消费者因价格过高而放弃购买,进而影响苹果的市场销量和业绩。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的冲击,苹果肯定会开始探索生产转移的可行性。由于印度、越南和其他东南亚国家都被大幅加税,南美国家可能被考虑。巴西出版物 Exame 报道称,苹果正在考虑扩大其在巴西的 iPhone 生产。苹果已在巴西生产基础 iPhone 16,此次若扩大生产,有望利用巴西对美国较低的出口关税,缓冲关税带来的成本压力。这一举措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苹果产品进入美国市场的成本,减少关税对利润的侵蚀。
与此同时,苹果也在推进美国本土建厂计划。今年 2 月,苹果宣布将在美国投资 5000 亿美元,包括在休斯顿开设制造工厂。然而,美国本土建厂面临诸多挑战。美国缺乏像中国那样具备满足苹果产品高质量规格的工程师,且重建完整的供应链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投入。Wedbush Securities 指出的供应链转移成本和时间问题,同样适用于美国本土建厂,这使得苹果的本土化尝试充满不确定性。
Meta 和 Alphabet 在供应链调整上采取了不同策略。Meta 在越南扩大了其混合现实耳机的生产(越南正积极与特朗普谈判,实际加税可能会较低),试图通过在关税相对较低的地区生产产品,降低生产成本。其年度报告指出,关税或贸易争端可能导致其在中国的广告收入下降,但在越南的生产布局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关税压力。
Alphabet 则将关税视为可能损害其业务的制造和供应链风险之一。该公司生产手机、耳塞、智能音箱等消费电子产品,虽未明确其应对措施,但也在关注供应链的稳定性。此外,Meta 和 Alphabet 的广告收入也面临贸易战的波及风险。Meta 依赖全球广告商的支出,若广告商因关税缩减支出,其广告收入可能下降。Alphabet 同样面临类似风险,其业务与全球经济和贸易环境密切相关,贸易战的不确定性给其广告业务带来了潜在威胁。
特朗普政府希望通过关税政策促使制造业回流美国,但这面临着严重的技术壁垒。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亚洲研究教授埃里克·哈维特(Eric Harwit)指出,美国本土缺乏高精度制造人才。中国拥有大量能够满足苹果产品高质量规格的工程师,而美国在这方面的人才储备远远不足。苹果多年来在中国培养的制造专业知识水平,使得其很难放弃中国供应链,也难以在美国找到满足需求的技术工人。
南加州大学马歇尔商学院 Randall R. Kendrick 全球供应链研究所的创始主任尼克·维亚斯(Nick Vyas)表示,特朗普政府向企业发出信号,仅将生产转移到中国以外不够,但美国自身的技术人才短板是制造业回流的一大阻碍。尽管台积电等半导体企业有在美国建厂的计划,但这只是特殊案例(半导体产业的成本中,设备占据绝大部分,而设备在全球各地价格基本差不多),且面临着成本高、人才短缺等问题。整体来看,美国要重建完整的高精度制造业体系,在技术人才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在特朗普关税政策下,消费电子行业面临成本重构,主要有“成本转嫁消费者”与“压缩利润率”两种路径。
“成本转嫁消费者”能直接缓解企业成本压力,但会降低产品竞争力。以 iPhone 为例,Wedbush Securities 的丹尼尔·艾夫斯估计,若将供应链转移到美国,iPhone 价格将涨至 3500 美元,这会使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而“压缩利润率”虽能维持产品价格稳定,保持市场份额,但会影响企业盈利和研发投入,长期来看不利于企业发展。
这种成本重构逻辑不仅影响 iPhone,还会波及 AirPods、MacBook 等产品线。若苹果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这些产品价格也会上涨,导致销量下滑;若压缩利润率,可能会削减研发资金,影响产品创新和品质提升。
四、贸易战下的未来展望1.政策不确定性与行业游说动向特朗普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让科技公司陷入了困境,也促使它们考虑对白宫进行游说。此前,半导体获得关税豁免的先例,让科技公司看到了希望。它们可能会借鉴这一经验,通过游说争取更多产品的关税豁免,以降低成本、稳定供应链。
然而,特朗普关于“芯片关税”的模糊表态,给行业带来了潜在风险。他称“芯片很快就会开始”,这让科技公司担忧芯片也会被纳入关税范围。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表示,“我们在许多不同的地方进行制造。我们可以改变情况,关税在短期内会对我们产生一点影响。从长远来看,我们将在陆上进行制造。”这反映出企业虽有应对之策,但也对政策的不确定性感到无奈。科技公司的游说能否成功,以及芯片关税是否会实施,都充满了不确定性,给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
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引发了对科技全球化模式可持续性的反思。夏威夷大学学者指出苹果“无处可藏”,这表明跨国供应链模式在贸易保护主义下变得脆弱。过去,科技企业依赖全球供应链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但如今关税政策打乱了这一模式,企业面临成本上升、供应链中断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分散化生产与区域化协作成为新趋势。企业可能会将生产分散到多个地区,降低对单一国家或地区的依赖,以应对关税风险。同时,加强区域内的协作,形成更紧密的供应链网络,提高供应链的稳定性和效率。虽然科技全球化模式面临挑战,但也可能在调整中重塑,以适应新的贸易环境。未来,科技企业需要在全球布局和区域合作之间找到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来源:卡夫卡科技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