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觉得,钱塘的文化就像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未来,星光必会洒满全世界。”达娜用“星光”比喻钱塘文化带给自己的感受。
“我觉得,钱塘的文化就像一颗正在升起的新星,未来,星光必会洒满全世界。”达娜用“星光”比喻钱塘文化带给自己的感受。
半年前,这位来自俄罗斯的23岁小姑娘入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成为工商管理的一名研究生。半年来,她渐渐融入了钱塘的生活,也爱上了这个年轻的新区。
达娜(右四)
大学本科就开始学中文的达娜,普通话已经十分流利。她用几个关键词说出了心目中的钱塘——融合、活力、国际化。
“融”文化,让俄罗斯姑娘爱上了钱塘
虽然只来了半年,钱塘的文化已深深吸引了达娜。
校图书馆三楼的“国际文化角”是她最常驻足的地方:中俄双语书架前,既有《诗经》《红楼梦》的俄译版,也有普希金诗集的中文注释本。
达娜(右二)
“上学期我们在这里组织了‘中俄诗歌对话’活动,我朗诵了叶赛宁的《白桦》,中国同学则用古筝伴奏演绎了《春江花月夜》。”达娜回忆道。这种文化交融的场景,让她感觉十分新奇。
前不久,达娜骑车路过金沙湖大剧院。这座钱塘目前规模最大、功能最全、设施最完善的大型公益性文化综合体,以形似水袖、飘飘而立,势如水形、流畅优美的“美貌”,成为了她认识的第一个“钱塘文化地标”。
剧院内,《国风雅韵·鼓乐齐名》分享会正在上演;剧院外的广场上,汉服爱好者们手持团扇翩然起舞。达娜举起手机拍摄时,被热情的队员拉进队伍,学起了越剧《梁祝》的水袖动作。
“在俄罗斯,剧院是庄重的艺术殿堂;而在钱塘,剧院成了市民生活的一部分。”达娜说。
被誉为“水上书房天花板”的钱塘书房,也吸引着达娜。
这座坐落在高教东公园水面之上的书房,进入时,需要走过一段悠长而古朴的木桥。书房外绿树环绕,室内书香满溢,古朴厚重的经典气息与现代美学在这里相得益彰,一直是社交平台上的“网红打卡点”。
“我已经把它列到了‘打卡清单’上。”达娜说。
今年元宵节,达娜还专门参加了元宵活动:“我对中国传统节日特别感兴趣,听说这里有一场元宵灯会,就来感受一下。”
活动中,好看的花灯、需要“小智慧”才能猜出的灯谜等,都让达娜非常惊叹。“我彻底爱上了钱塘。”达娜说。
在钱塘生活的他们,自发追起了“星”
在钱塘,像达娜这样的海外留学生有很多,他们既是钱塘文化的亲历者,也是钱塘文化的讲述者。
来自乌兹别克斯坦的理查德,是首位钱塘国际传播大使。在过去的九个月里,理查德走进了杭州钱塘大湾区省级湿地公园,探访了钱塘未来工厂,体验了钱塘非遗面塑……
今年春节,钱塘在金沙湖大剧院举办了“宋”福杭州年 钱塘家味道——钱塘新春“家”年华之潮韵除夕夜主题活动,邀请了100多名留杭过年的产业工人及国际友人,共享文旅盛宴。
理查德(右二)
理查德和他的弟弟也受邀参加。在浓浓的年味中,他们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感受着钱塘这座城的温暖与包容。“我会讲述更多我与钱塘的故事。”理查德将“架起文化沟通桥梁”当作了一种责任。
中国计量大学的俄罗斯留学生萨沙,会把留学生活发在俄罗斯的社交平台上。
萨沙觉得,通过分享可以让更多俄罗斯人知道钱塘:“这里的宝龙、天街等综合体有很多好逛的店和美食,钱塘江边跑步和骑行都很棒。金沙湖不仅有沙滩、椰林,还有剧院,如果你是一个喜欢文化的人,剧院里有很多有意思的演出。”
作为浙江省最大高教园区所在地,钱塘汇聚了来自100多个国家的数千名留学生。
留学生们讲述的故事,正在让钱塘文化散播到世界各地。
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杭州最东面的钱塘,以其常住人口平均年龄仅32.5岁的年轻姿态,成为最具活力与朝气的地区。
在这里,文化与现代交织,传统与创新并进。
去年,钱塘共开展各类文化活动2700余次,惠及群众80000人次,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与蓬勃的文化生命力。
金沙湖大剧院、钱塘区图书馆、非遗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用一场场的文化活动,滋养着居民和国际友人。青潮园、白蓝地等文化空间的布局与打造,让钱塘正逐步形成一个充满活力、特色鲜明的文化空间矩阵。
“相信不久的未来,我们会在钱塘看到更多的展览、游戏,或是文化活动。”达娜说,“那时,我一定要邀请俄罗斯的朋友和家人一起来。”
来源:钱塘新区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