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29岁壮烈牺牲,用生命诠释“头可断,志不可夺”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6 12:00 1

摘要:杨闇公,原名杨尚述,1898年3月10日出生于四川潼南(今属重庆)一个开明的封建大家庭。父亲杨淮清思想进步,兄长杨剑秋曾参与同盟会与黄花岗起义,家族氛围的熏陶让他自幼萌生强烈的家国情怀。8岁时,他因目睹扇面上印有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愤然撕碎并高呼“国耻”,

杨闇公(1898年3月10日-1927年4月6日)

杨闇公,原名杨尚述,1898年3月10日出生于四川潼南(今属重庆)一个开明的封建大家庭。父亲杨淮清思想进步,兄长杨剑秋曾参与同盟会与黄花岗起义,家族氛围的熏陶让他自幼萌生强烈的家国情怀。8岁时,他因目睹扇面上印有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愤然撕碎并高呼“国耻”,展现出超越年龄的觉醒。

1913年,15岁的杨闇公考入南京军官教导团,投身反袁斗争。后为寻求救国真理,他东渡日本留学,期间因声援五四运动被捕入狱。1920年归国后,他辗转川渝,与吴玉章等人在成都成立“中国青年共产党”,并于1925年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四川地区革命火种的播撒者。

1922年杨闇公与吴玉章、童庸生等在成都的合影。

杨闇公是川渝地区党团组织的重要奠基人。1926年,他担任中共重庆地委首任书记,提出“以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与朱德、刘伯承、陈毅等人组建军事委员会,策划了中共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武装起义——泸顺起义。尽管起义因敌强我弱失败,却为南昌起义积累了宝贵经验,被党史评价为“南昌起义的先声”。

杨闇公

1927年3月,英美军舰炮击南京,制造“南京惨案”,杨闇公不顾军阀威胁,组织重庆群众集会抗议。军阀刘湘血腥镇压,酿成“三·三一惨案”,千余人死伤。杨闇公虽在群众掩护下脱险,却在赴武汉汇报途中被捕。面对酷刑,他怒斥敌人:“我的头可断,志不可夺!”最终被割舌、剜目、断手,身中三弹后,于1927年4月6日壮烈牺牲在重庆佛图关,年仅29岁。

遇难后的杨闇公

杨闇公的牺牲震撼世人。狱中,敌人以高官厚禄诱降,他断然拒绝;严刑拷打下,他始终未吐露半点机密。就义前,他高呼“打倒帝国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遗体被弃于荒野,家人含泪寻回后,为其整理遗容拍下最后一张照片:残缺的身躯下,面容安详如沉睡,唯有信仰的坚毅永恒定格。

他曾留下誓言:“人生如马掌铁,磨灭方休。”这句豪言不仅是个人写照,更成为激励后辈的精神火炬。在杨闇公精神的影响下,其弟、妹先后走上了革命道路。弟弟杨尚昆,继承遗志,成为新中国第四任国家主席;家族12名兄妹中多人参加革命,被誉为“当代杨家将”。

杨闇公虽生命短暂,却以鲜血浇灌革命土壤。2009年,他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他领导的泸顺起义,走出了朱德、刘伯承、陈毅等军事领袖,为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奠定基石;他“宁死不屈”的气节,成为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璀璨篇章。

杨闇公同志旧居

今日之中国,山河无恙,但先驱者的呐喊犹在耳畔。杨闇公用青春诠释的信仰与担当,提醒我们:和平年代仍需铭记“磨灭方休”的奋斗精神,在民族复兴之路上砥砺前行。

98年前,一位29岁的青年以生命点燃火炬;98年后,这火炬依旧照亮前行之路。杨闇公的故事,是血与火的史诗,更是信仰的丰碑。清明之际,让我们以这篇短文,致敬永不褪色的英魂。

来源:祖国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