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疾控紧急提醒:正高发的不是感冒,而是一种传染病流脑!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4 21:59 1

摘要:但我得提醒大家,现在这个时候,确实不少人出现这些症状,但这里面夹杂着一种更危险的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不是普通感冒,也不是简单发烧,严重时能危及生命,而且传播速度快,病情变化突然。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最近门诊里来看“感冒”的人明显多了,发烧、头痛、嗓子疼、浑身乏力,一问症状,十有八九都说是“感冒了”。

但我得提醒大家,现在这个时候,确实不少人出现这些症状,但这里面夹杂着一种更危险的病——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不是普通感冒,也不是简单发烧,严重时能危及生命,而且传播速度快,病情变化突然。

中疾控最近也发出了紧急提醒,现在的季节正是它的高发期。

我接诊过一个十七岁的高中生,前天还在上课,精神状态也不错,就是觉得有点头痛,当时家长以为是熬夜引起的偏头痛,也没在意。第二天早上开始高热、呕吐,人变得意识模糊,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出现了颈部强直。

我们立即做了腰穿检查,脑脊液混浊,确诊为流脑,一型A群。所幸抢救及时,孩子脱离了危险,但住进了ICU足足十天。

这种病,进展非常快,从“像感冒”到“命悬一线”,有时候只需要几十个小时

流脑是一种由脑膜炎球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尤其在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环境下更容易传播。比如教室、宿舍、地铁车厢、办公室,都是高风险区域。

它的高发季节是冬春交替,也就是现在这个时候,气温忽冷忽热,病毒细菌很活跃,而我们身体的免疫防线可能还没准备好。

我印象特别深的是几年前春季那批大学生病例。那段时间,我们医院连续收治了四五个大学生,都是同一所高校的,住在同一栋宿舍楼。

他们一开始都是低烧、咽痛,有人以为是扁桃体发炎,有人干脆去药店买点退烧药对付。

结果其中一个男生在家昏倒,被送来时已经出现败血症状,全身出现紫癜——那种出血斑点是流脑的典型表现。

我们立即启动了紧急处理流程,通知了疾控中心,对学校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才控制住疫情的进一步扩散。

很多人对流脑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打过疫苗的模糊记忆里。确实,流脑疫苗是国家儿童免疫规划的一部分,孩子小时候打过A群、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有一定保护力。

但这并不意味着成年后就免疫了。脑膜炎球菌有多个血清群,而且免疫力是会随着时间下降的,尤其是C群、W135群、Y群等,很多成年人其实没接种过对应的疫苗。

再加上现在人群流动频繁,大学生、上班族、出差党、旅游者,都是潜在的高危人群。

我自己也接触过流脑患者的家属,那种焦急和自责的情绪让我印象非常深。

有一次,一个母亲带着刚刚退烧的孩子回门诊复查,她说:“医生,我现在想想都后怕,要不是你让我们马上住院做检查,我们还以为就是普通感冒。”

她眼圈泛红地对我说,她在网上搜了半天“发烧+呕吐+头疼”,跳出来的都是病毒性感冒、肠胃感冒。

她怎么也没想到,孩子会是细菌性脑膜炎。

其实流脑的早期症状真的很像感冒或流感,发热、头痛、乏力,有时候还伴有咽痛、咳嗽。这也是它危险的地方,因为很多人误以为“扛一扛就好了”,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等到出现意识改变、抽搐、皮肤出血点、颈部发硬等症状时,往往已经发展到中重度。

我们医生看这种病,靠的除了经验,更重要的是警觉性。有时候一个不寻常的高热持续不退,一个孩子说“脖子疼得抬不起来”,或者家长说“孩子怎么一直嗜睡”,这些看似细微的线索,我们都会高度警觉。

因为流脑的进展是按小时计算的,早发现、早用抗生素,才有可能扭转病情。

我曾在急诊值夜班时遇到过一个出租车司机,他送自己发烧三天的妻子来医院。他太太已经出现了持续高热、意识不清、呼吸急促的情况。

家属最初以为是感冒拖太久引发肺炎,结果我们一查,病原检测结果是脑膜炎球菌感染,还伴有明显的脑膜刺激征。那一晚我们几乎轮班照看她,好在用了足量的头孢三代抗生素后,病情才逐渐稳定。

事后丈夫感叹说:“要不是你们坚持做腰穿,我真想不到会是脑膜炎。”

其实我们每年都接触不少传染病病例,但流脑给我的感觉特别不一样。它不是那种慢慢发展、可以慢慢处理的病,它是那种“快刀斩乱麻”式的恶疾,一旦错失治疗的黄金窗口,后果极其严重。

更可怕的是,它对儿童、青少年、青年人群特别偏爱,而这些人往往活动范围广、接触人多、抵抗力也不算特别强。

我建议现在这个季节,如果出现高热、头痛、呕吐、嗜睡、脖子发硬这些症状,哪怕你觉得像感冒,也要提高警惕。尤其是家里有孩子、老人、孕妇等免疫力相对较低人群的,更要格外注意。

去医院做个血常规、CRP、腰穿检查,并不麻烦,但可能救命。

很多人对“腰穿”有误解,觉得是很痛苦的检查,其实现在操作都很规范,医生会评估适应症和禁忌症,整个过程只需要十几分钟,疼痛感也在可接受范围内。

可别因为害怕检查耽误诊断,那真的是得不偿失。

说到底,预防还是最重要的。

流脑是可以预防的疾病,接种疫苗是最有效的手段。现在国内已经有四价流脑疫苗(ACYW135)可以接种,特别适用于青少年和成年人。

建议大家主动了解一下自己的疫苗接种史,如果小时候只打过A群疫苗,成年后可以咨询医生是否需要加强免疫。

这几年疫情改变了很多人的卫生习惯,戴口罩、勤洗手、开窗通风,这些措施不仅防新冠,也能有效减少流脑等通过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我们门诊经常提醒患者,公共场所戴口罩不仅是防护自己,更是保护他人。

尤其在学校、车站、医院这些人流密集的地方,不要放松警惕。

参考文献:

1.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防控手册.2023年版

2. 王福生等.《传染病学》第9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年

3. 张莉等.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行病学现状与预防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21,42(3):342-346

来源:鲁豫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