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场突如其来的小米SU7爆燃事故,夺走了三位年轻女性的生命,更是将如今最火的网红企业家雷军架在火上烤。
一场突如其来的小米SU7爆燃事故,夺走了三位年轻女性的生命,更是将如今最火的网红企业家雷军架在火上烤。
这次爆燃悲剧,不仅让人们开始重新审视智能驾驶的种种不足,同时也炸出了雷军今后的网红困境。
在回应事故之后,雷军的微博沉默了近5天。就在大家以为雷军会继续保持沉默的时候,4月6日他终于更新了。
01
噤声4天后,雷军终于更新了!
4月6日,雷军停更5天后发布了一条简单的微博:“今天,小米的创业路已走过了15年。这只是开始,我们会继续努力。”
原来,今天是小米公司15周年的日子。2010年4月6日,北京小米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2010 年8月16日,MIUI首个内测版推出;2011年8月16日,小米手机1正式发布。如今15年已过,当年谁也不曾想到,小米能取得如今的成就。
雷军这条简短的微博,既是对于小米公司成立15周年的纪念,同时也更像是对于这次爆燃事故的一个表态。
雷军仿佛在表示:已经走过15年风雨的小米,并不会因这次危机而倒下。面对这次严肃而沉重的大考,小米不会推卸更不会逃避,会努力处理好这件事。
过去的一年多时间里,雷军在个人IP这条赛道高歌猛进,不仅全网掀起了一阵企业家学习雷军的热潮,暴涨的粉丝也开始转化成销量。
如果单从个人IP的经营和网红企业家人设这两个方面来看,雷军绝对可以称得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他确实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但这份近乎满分的答卷,是建立在小米汽车以及其他产品生态没有出现重大公关危机事件的基础上,雷军并没有经受真正的考验。
这就像一个人的事业,身体健康的时候撸起袖子拼命干,再苦再累都不怕。可一旦健康上出了问题,再远大的理想都会打折扣。
现在的雷军和小米,就像是突然生了病。前几天还是花团锦簇,一夜间又置身于烈火之中。
当最火网红企业家网红遭遇信任危机,雷军到底该如何破局,这是一个很艰难的问题。
2024年初春的3月28日,是小米SU7上市的日子。凭借时尚感十足的外观设计以及小米品牌影响和雷军个人IP的双重加持,刚一发售便创造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预售神话。
如今一年已过,小米SU7所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惊讶。小米汽车发布的数据显示,仅2025年3月小米SU7交付量就超过2.9万辆。雷军不久前也表示小米汽车累计总交付量已经突破20万辆。
而小米并没有满足于现状,而是进一步加快了造车的步伐。3月29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在北京召开,雷军作为车圈“新人”也是第一次参加这个论坛。
论坛上,雷军透露:
小米SU7 Ultra上个月2月发布以后,定价52.99万,让我极为震撼的是,三天不到的时间,就销售了1万辆,提前完成了全年的任务。可能大家觉得这1万辆任务定得太低了,我查了一下,去年50万以上的豪华轿车全年销售12.1万辆。
话语间,能看出雷军的自豪和野心,可讽刺的是,就在同一天,令小米汽车陷入造车以来最严重危机的惨痛事故却发生了。
3月29日的晚上,一辆车牌为鄂AAV1226的小米SU7标准版在安徽G0321德上高速池祁段行驶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交通事故。
这辆小米SU7撞上高速公路中间护栏起火燃烧,最终导致车上三名年轻女性乘客不幸遇难!
造成这样的事故,相信大家都会为三位正值花季的女孩遇难而感到悲痛和惋惜,雷军也不例外。
尽管在4月1日事故被报道并登上热搜后,新浪微博“小米公司发言人”对此事做出了公开回应,表示配合警方调查的同时,将全力协助善后事宜。然而雷军还是选择了噤声。
这一天的白天,雷军一条微博都没发,很明显,雷军比我们更早得知事故消息,他的心里一定很难受。
直到当日晚上的22点19分,雷军终于针对此事做出了回应:
我的心情非常沉重。三位年轻女孩不幸离世,这样的消息,对她们的家人、朋友,乃至我们每一个人,都是难以承受的悲痛。我代表小米,表示最深切的哀悼,也向她们的家人致以诚挚的慰问。
等到此时,我觉得我不应该再等了,我必须站出来,代表小米承诺:无论发生什么,小米都不会回避,我们将持续配合警方调查,跟进事情处理的进展,并尽最大努力回应家属和社会关心的问题。
在表达悲痛之情的同时,雷军的回应也解释了为什么他在白天为什么没有迟迟回应。
不是他不想回应,而是事故一切要以警方的调查结果为基础。如果真是车的问题,相信雷军和小米会负责到底。
02
这个网红还要继续当下去!
然而这样的回应并不能令网友满意。不管是雷军回应前还是回应后,他们争吵的焦点始终是:到底是人的问题?还是车的问题?
除了大众舆论将矛头直指雷军和小米外,不少所谓的大V更是蹭流量不嫌事大。
有人说以后不会再买小米和雷军的任何东西。
有人表示雷军的回应不够“真实“和”有温度“。
甚至还有人建议雷军第一时间赶往事故现场积极处理此事。
只能说发生如此严重的交通事故,雷军和小米面对的舆论环境多少有些群魔乱舞了。
所以笔者还是想替雷军说句大家不爱听的公道话。
首先不管是人还是车的问题,一切要以警方调查报告为基础,现在去下结论为时过早;
其次,不管你喜不喜欢雷军这个人,他并没有推卸责任,仅这一点就值得肯定;
最后,全国每年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几十万起,死亡人数逾以万计。如果在没调查清楚事故原因的情况下,车企高管就亲自下场,那以后汽车这个行业该如何发展?
所以,在事故调查报告没有正式公布以前,没人有资格对这件事下结论,包括雷军和小米。
但毫无疑问的是,这一波雷军和小米被流量反噬了。正是因为雷军太火,小米汽车的关注度太高,才让这起事故成了全网关注的焦点,将小米和雷军推上了风口浪尖。
大家都觉得小米的产品有性价比,雷军足够亲民,出了这样的事情,必须承担责任。
雷军此刻面临的不只是产品危机,苦心经营的“企业家网红”人设更是遭遇严峻挑战。
要理解这次危机的特殊性,必须看清雷军人设的独特之处。
与其他科技大佬不同,雷军成功塑造了一个“理工男逆袭”的平民偶像形象。
他在交付仪式上亲自为车主开车门,放下身段给予用户最大的尊重;他在微博上像朋友一样和网友互动,甚至亲自回复普通用户的吐槽;每年发布会必有"Are you OK"的梗,让科技圈记住了这个有点呆萌的CEO。
这种人设带来了惊人的营销转化率,但硬币的另一面却是:当产品出现问题时,这种亲民感会立即转化为背叛感。“连雷军都骗我们”的情绪,远比普通的品牌危机更具破坏力。
董明珠可以靠强势文化扛过格力手机失败,任正非可以用狼性形象化解华为危机,但雷军的亲民形象既是护城河,也是他的阿喀琉斯之踵。
而今天最新的微博,也是雷军面对人设和品牌危机时的一个态度:小米造车的步伐不会因此止步不前,而雷军这个网红还要继续当下去,而且必须要当好。
到底该怎么当好这个网红,除了将流量转化为销量,用人设讲好品牌故事外,第一要务就是处理好这次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
因此不管事故最后的调查结果如何,做好善后的同时,雷军必须在其他方面想办法将事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这件事怎么做,其实可以参考下造车前辈马斯克的做法。
2019年,一辆Model S在上海地库自燃的监控视频同样引发轩然大波。马斯克和特斯拉后来的选择是:
第一时间推特发文用数据说话,特斯拉起火概率是燃油车的十分之一;
开放弗里蒙特工厂直播,让记者亲眼目睹电池测试全过程。
这种用数据说话的策略,完美契合其科技狂人的人设。但前提是特斯拉确实拥有行业领先的电池数据支撑。
在这个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危机事件的处理难度越来越大。雷军不仅需要用真诚来共情,更需要像马斯克一样摆出硬核数据,同时在用户教育层面,做出更多的安全示范和引导。
不过对雷军和小米而言,这次危机也同样是一次契机。
来源:唐大业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