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前,美国经济已经迅速转向了错误的方向,特朗普随意且错误的经济政策在华尔街引发了大规模的恐慌,造成标普500指数两日暴跌9.7%,纳指较年初高点更是暴跌达20%,正式进入熊市,市值蒸发5.4万亿美元,创历史最大跌幅,超越2020年3月崩盘时的3.3万亿美元纪录
目前,美国经济已经迅速转向了错误的方向,特朗普随意且错误的经济政策在华尔街引发了大规模的恐慌,造成标普500指数两日暴跌9.7%,纳指较年初高点更是暴跌达20%,正式进入熊市,市值蒸发5.4万亿美元,创历史最大跌幅,超越2020年3月崩盘时的3.3万亿美元纪录,我们所看到的一切绝对令人震惊。
美国评级机构惠誉在4月5日表示,特朗普激进的政策正在加剧美国经济萧条景象的快速来临,摩根大通的分析师也警告称,美国正面临“巨大的宏观经济冲击”,美国企业随后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美国消费者应该做好迎接大幅价格上涨的准备……而这也是我们刚刚看到美国掀起抢购囤积中国商品热潮,中国电视被买断货的背后原因。
我们注意到,目前在美国,学生、家庭主妇、企业高管等各阶层消费者,皆于税率生效之前竞相抢购商品,由此掀起了抢购中国商品的热潮。鉴于消费者为可能出现的涨价做准备,中国制造的产品(尤其是电子产品)已然成为炙手可热的抢手货。
例如,一位年届五十的纽约市民向一家美国媒体宣称:“中国电视已被抢购一空,在辗转多家商店并向店员竭力争取之后,我才终于购得那家商店最后一台40英寸的中国品牌电视机。”,而美国亿万富翁马克·库班更是于社交媒体平台 Bluesky 上向其粉丝提议,开始囤积牙膏和肥皂等生活必需品。
毫无疑问,美国的消费者和企业正在承担特朗普错误政策的负担,企业随后会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如果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再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创造货币,就会出现持续的结构性通胀。
很明显,美国的新税率政策意味着更深层次的问题——对美元价值的侵蚀以及贸易和货币日益官僚化。但此时此刻的美联储仍将继续努力应对持续的通胀,这使得目前美国国债已超过36万亿美元的背景下,美元在全球面临越来越大的不信任,而这也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4月5日向特朗普和华尔街的降息押注宣战坚持不降息的背后逻辑之一,以维护美元的价值。
BWC中文网财经研究团队认为,今年之所以出现美股价格周期和美联储降息周期不同步变化的背后原因之一就是美国不确性的经济政策,叠加美国用印钞机吃世界的路径同时出现转向,发出了一个最强的财富周期轮回的货币信号,美联储正在酝酿一场飓风式大清算风暴,按高盛的最新解释就是,税率、利率、汇率新环境引发大轮动,游戏规则已经变了。
而这也是美国股市暴跌,抛售潮席卷华尔街的部分逻辑,更让现在全球都在联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抛售美股,收割美国,创纪录的增加美股空头押注,包括高盛、摩根大通等在内的众多华尔街机构都在唱空美股,使得美国“科技股七姐妹”总市值累计蒸发了2万亿美元。
在这一背景下,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4月5日表示,“税率幅度远超美联储预期”,对美国经济和通胀的影响将比之前认为的要大,且这些影响的规模和持续时间仍不确定,他预计不会在下次会议上降息,即使在最近宣布大规模提高税率之后也是如此。
分析认为,鲍威尔这次的讲话甚至比两周前美联储在3月利率会议后他的表态更为鹰派,无情的投下了一枚飓风式甩锅“深水炸弹”,超出市场的预期之外,更打了世界一个措手不及,并进一步震动了华尔街和美国消费者。
一项最新调查也发现,从很多方面来看,美国经济和金融市场现在都让华尔街交易员感觉像2008年和2009年的重演,暗示可能出现类似2008年金融危机的情况,特朗普交易的逻辑正在被重新审视。如今,美股、美债、美元及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均在释放一个清晰的信号——美国金融市场一场更大规模的重置正在加速,将进入新暴风眼周期。
最关键的是,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正与市场预期发生严重错配。原本市场普遍预计2025年美联储会进行3次降息,但如今这一预期正在被迅速修正。这也意味着,美联储正在制造一场市场大清算。
而就在鲍威尔讲话前一天,美联储副主席杰斐逊在美国当地时间4月3日已经提前释放了信号,并指出没有必要急于调整利率,表示当前的政策利率足以应对风险和不确定性,美联储可能会根据通胀进展和就业市场情况,在更长时间内维持当前的政策限制。
历史表明,每当美国经济陷入困境,美国往往会通过金融战、汇率战或金融限制等方式将问题“外溢、甩锅”至全球,这更表明,美国金融市场将迎来新一轮大清算的风暴周期,
这表明美联储正在失去了对美国国债借贷成本的控制,这也进一步印证不管美联储接下去如何选择降息节奏,美国金融市场已经处在风暴前夜,最糟糕的时刻或即将到来。
紧接着,华尔街预言家彼得希夫进一步分析称,美联储将犯下重大政策错误,结合美国此前发生过两次技术性违约和去年的地区银行危机的历史数据,在特朗普和美联储持续的斗争,使得美联储被迫制造大清算,以压制美股中的人工智能泡沫以回应特朗普的制造业复兴政策的背景下更会加快聪明资金流出美国市场的转向速度,至少可能将会使数万亿美元的资金会在数年内从美国资产价格市场中撤出,避免受到损失,此时的美联储怎么办?
答案很明显,美联储会隐蔽地把不断增长的通胀风险持续转嫁出去,开始持续收割大清算一些经济结构和金融债务问题比较明显的经济体,以收割铸币税,在美元潮汐效应下,这些市场的经济、资产和汇率将会持续受到影响,这更让印度经济不寒而栗。
很明显,现在高企的美元融资成本、税率和外部债务压力正在打击印度的经济活动和金融市场,同时,中东地区危机持续给印度带来通胀和需求压力,目前印度的通胀率已经处于高位,这对印度经济和金融市场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同时还需要解决银行系统中的不良贷款风险,这样的后果就是印度的债务压力将会成倍增加,已经被国际机构列为了新兴市场中最需要巩固财政的国家之一。
一些与我们团队有联系的经济学家解释称,经过30多年的发展,印度虽然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一极,但这种增长大部分归功于印度企业和资本能更加容易进入西方世界,如今这些情况已经发生反转,印度经济增长奇迹的骗局正在被揭开,正在遭遇资金撤离潮。特别是美国为了转嫁自身的债务和通胀风险,就会开启了收割印度经济和金融债务市场黑洞的过程。
因为,印度经济过去的高增长,都是巨额美元债务堆积的,这在美国举起镰刀,开始大清算收割的过程中,将会加剧印度市场波动以及挤出国际投资,因为,印度经济是靠积累风险贷款和外债来扩大经济增长的,但印度并不具备宽广的外储护城河,这也使得数量不少的明智投资者在近段时间提前从印度中撤出。
比如,掌握印度制造业大部分利润的欧美厂商已经从去年开始撤离,而这背后则隐藏了印度经济债务高企的大困境。
我们注意到,数月以来,印度制造业被外企撤资的报道层出不穷,这也使得在截至今年3月的个月中,印度的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为469.2亿美元,远低于2022年同期水平。
比如,自去年至今,印度经济实行的一系列排外措施,使得包括福特、通用、哈雷戴维森、比亚迪和特斯拉等车企拒绝与印度合作的消息更是被媒体进行大量报道,这就使得印度经济可能倒退的景象进一步加剧。
据印度统计部门的最新数据,截至2025年2月,印度有超过106.5万家公司倒闭或被除名,而他们在印度面临的障碍清单主要包括:“监管反复无常、高关税壁垒、繁文缛节、复杂的土地政策、基础设施问题以及其他与经商便利性相关的问题”。
比如,去年8月,印度当局突然宣布限制笔记本电脑进口,以促进本地生产,该措施在该行业引起了恐慌,而像这样的干预主义政策也会让投资者失去热情。
比如,富士康在印度的投资也遇到了不少困难,形势终于出现了巨大的逆转,富士康已经在数月前宣布将投资10亿元人民币在中国重建新的总部大楼,就连美国苹果手机这样的大客户,也把之前转移到印度的部分产业链重新返回了中国。
很明显,这些全球制造业企业撤离印度的举动对印度当局希望吸引外国投资者实现世界工厂的雄心壮志造成了重大打击,这些事件绝对是'印度制造'的重大挫折。
对此,一名印度工业部门的技术官员在近日透露,该国已经开始考虑放宽2020年以后针对外国投资的限制,由于印度外资持续撤离使得该国需要更多的投资,特别在太阳能电池板、手机、电动汽车等技术领域,如果印度不成为中国供应链的一部分,印度制造就没法做任何事情,比如,前段时间,印度塔塔电子苹果手机零部件工厂起火后。苹果供应商需从中国调配关键零件就是最新的注脚。
印度工厂悄然重返中国的举措无疑给印度“引以为傲”的“印度制造”计划带来挑战,并且引起了其他在印度投资的外国制造企业的跟进,以表达对印度的投资和经商环境、税务纠纷、限制竞争的采购规则等方面的担忧,这也使得这些在印度投资的国际制造企业们最终意识到,优秀的、技术熟练且最高效的制造产业链工人在中国市场。(完)
来源:版纳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