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王叫王建军,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平时没什么存在感。他爹年轻时是矿上的工人,后来矿难出了事,落下一身伤病,靠着那点赔偿金和补助过日子。小王从小就懂事,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说来也怪,这孩子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心思特别细,做事也有股子倔劲。
村里人都叫我老六,是看着小王长大的。他家那点事,说起来可能得从头说起。
小王叫王建军,在我们这个小地方,平时没什么存在感。他爹年轻时是矿上的工人,后来矿难出了事,落下一身伤病,靠着那点赔偿金和补助过日子。小王从小就懂事,初中没毕业就出去打工了。说来也怪,这孩子虽然没什么文化,但心思特别细,做事也有股子倔劲。
他媳妇叫林巧,是隔壁安家村的姑娘,比小王小三岁。那姑娘长得挺漂亮,笑起来有两个小酒窝,说话声音也好听。我记得他们结婚那天,院子里摆了十几桌,林巧穿着红色的旗袍,看起来像城里电视台的主持人。村里不少人背地里嘀咕,说小王家底薄,怎么娶了这么个漂亮媳妇,能过得长久吗?
结婚第二年,林巧生了个闺女,圆圆的小脸,跟她妈一模一样。小王抱着孩子在村口的老槐树下给我们看,那个乐啊,嘴都合不拢。孩子取名叫王小花,挺俗气的名字,但在我们村,这也算是个好听的了。
日子本来挺安稳的。小王在县城跑货运,早出晚归,林巧在家带孩子,还帮小王爹翻翻身、喂喂药。谁知道前些年,小王爹的老毛病犯了,住进了医院。那段时间,小王每天往返医院和村里,人都瘦了一圈。最后,小王爹还是没挺过去,留下一屋子的药罐子和医疗单。
我记得那天下午,天空阴沉沉的,像是要下雨。小王站在他爹的坟前,一根烟接一根地抽,脸上的胡子拉碴的,眼睛通红。林巧在旁边扶着他,小花才三岁,不懂事,在坟前捡石子玩。风一吹,纸钱飘得满山坡都是。
“老六,我欠下一屁股债,都怪我没本事。”小王有天晚上抱着酒瓶子来我家,一连干了三大碗,眼泪汪汪地说。
我那会儿刚从赌场回来,耳朵还嗡嗡响,随口应付道:“年轻人,有手有脚的,怕什么。”
也不知道是那天喝多了,还是真有什么想法,小王突然说要去南方做生意。林巧起先是不同意的,说家里有老有小,他一走,什么都没法照应。但小王心意已决,第二天一早就收拾行李去了火车站。
林巧倒也是个坚强的姑娘,小王走后,一个人带着小花,还要照料家里的几亩薄田。我见她常常站在院子里发呆,抱着小花不说话,只是叹气。村里有些长舌妇就开始嚼舌根,说小王是不是外面有人了,要不怎么说走就走。
“六叔,我家建军不是那种人。”林巧有一回提着篮子来我家送鸡蛋,听我说了村里的传言,眼圈一下就红了。
小王走后,头几个月还时常往家里寄钱,打电话。说自己在广东一个厂子里当搬运工,活不累,就是天气太热。后来电话越来越少,寄回来的钱也不太稳定。一年、两年,眼看着小花上了学前班,小王的信息却越来越少。林巧白天装得很坚强,可村里的慧姐告诉我,她常常听到林巧在夜里哭。
“你打电话问问啊,别瞎猜。”我有一回实在看不下去,对林巧说。
“打了,一直是停机,信也不回。”林巧低着头摆弄着手里的葵花籽,指甲都啃得只剩一点点了。
日子就这么一天天过去,小王已经走了快三年。林巧和小花过得也算安稳,除了有时缺钱买学习用品,日子倒是过得去。谁知道今年春节后,林巧突然收拾东西,带着小花回了娘家。
“吵架了?”我问隔壁的李婶。
“谁知道呢,那小王都多久没回来了,能吵什么架?”李婶摇着蒲扇,一边剥着豆角。“我看啊,可能是林家给介绍对象了吧,毕竟女人一辈子不能就这么耗着。”
听李婶这么一说,村里的议论更多了。有说林巧受不了这种日子,准备改嫁的;也有说小王在外面有了家室,不要她们娘俩了。我心里也犯嘀咕,但转念一想,小王那个老实人,应该不会做这种事吧?
“老六,你去安家村打听打听呗,你不是认识林巧她二舅吗?”村里的老刘叼着烟,眯着眼睛对我说。
我摆摆手:“人家家事,咱掺和什么。”
其实我心里也好奇,但总觉得这事有点怪。小王家的门一直锁着,屋檐下积了厚厚一层灰。村里人见了林巧家的房子,都摇头叹气,说这日子是过到头了。
就这么又过了两个月。
那天下午,我正在村口的小卖部买烟,忽然听到一阵喇叭声。一辆黑色的轿车开进村里,停在小王家门口。我隔着老远就看见一个穿西装的男人从车上下来,戴着墨镜,手里提着两个大包。定睛一看,这不是小王吗?
“哎呦,这是小王回来了?还开上车了?”小卖部老板娘探出头来。
没等我们反应过来,小王已经开了家门进去了。不一会儿,邻居们三三两两地围了过去。小王站在院子里,脱了西装外套,露出里面的短袖衬衫。说实话,这小伙子变化不小,晒黑了,也壮实了,和三年前瘦弱的样子判若两人。
“小王,这是发财了?”老刘上前拍拍他的肩膀。
小王不好意思地笑笑:“哪有什么发财,就是做点小生意,混口饭吃。”
“那车是你的?”我忍不住问。
“嗯,刚提的。”小王摸摸鼻子,“过几天要开去接我媳妇和闺女回来。”
这下村里炸开了锅。三年没回家,突然开着车回来,还要去接媳妇,这剧情转得也太快了。有人猜测小王是不是做了什么违法的事,否则怎么突然有钱了;也有人说,可能是中彩票了吧;更多的人则认为,小王肯定是找了有钱的干爹干妈。
我倒觉得,小王不像是会做违法事的人,但确实好奇他这三年是怎么过的。
晚上,小王请我去他家吃饭。院子收拾得干干净净,桌上摆了几个硬菜,还有两瓶五粮液。我刚坐下,就看见小王从冰箱里拿出一堆药罐子。
“这是…”
“我爸的药方子。”小王倒了一杯酒给我,“我爸生前有个老中医朋友,给了他一个祛湿方子,说是祖传的。当时我爸没当回事,一直放着。他走后,我收拾东西才发现。”
我喝了口酒,等他继续说。
“那会儿我刚好认识个做保健品的朋友,闲聊时提到这个方子,他特别感兴趣。我就把方子给他看了,他说这方子很特别,想合作做成产品。”小王的眼睛亮了起来,“开始我也不信,但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就答应了。谁知道,这产品还真受欢迎,现在已经在好几个省都有销路了。”
我听得一愣一愣的,这剧情和电视剧一样啊。
“那你媳妇…”
小王的表情突然变得有点复杂:“我一开始不敢告诉她。想等有了成绩再说,免得她担心我又在外面瞎折腾。”
“所以你这三年…”
“头一年确实是在工厂打工,后来慢慢开始做这个。”小王给我看他手机里的照片,一个包装精美的保健品,标签上有他爸的名字,“我特意用爸的名字命名的,希望他在天上能看到。”
“那林巧为啥回娘家了?”我终于问出了最关心的问题。
小王叹了口气:“都怪我,顾着做生意,一直没告诉她。前些日子公司想扩大规模,我就想着把她们娘俩接过去。结果一时嘴笨,没说明白,她以为我在外面有人了,就气呼呼地回娘家了。”
我忍不住笑了:“你这臭小子,有好事也不早说。”
“我不是想给她个惊喜吗。”小王不好意思地挠挠头,“明天我就开车去接她们回来。”
第二天一大早,小王洗了车,又去县城买了一大堆礼物,还有一个金手镯。村里人都站在门口看热闹,议论纷纷。
“看看,这车得值个二三十万吧?”
“林巧这下可找对人了,这么多年的苦没白受。”
“我早说小王不是那种人,你们非不信。”
我站在小卖部门口,看着小王的车缓缓驶出村子,不知怎的,忽然想起了他爹。要是老王头还在,看到儿子这出息,不知道会多高兴。
下午四点多,天还挺亮的,我正在院子里摆弄几棵菜。忽然听到一阵喇叭声,抬头一看,是小王的车回来了。车子停在他家门口,我放下锄头,和几个邻居凑了过去。
车门打开,小王先下来,然后是林巧,最后是小花。林巧穿着一条淡蓝色的连衣裙,头发扎成马尾,和三个月前判若两人。小花也长高了,扎着两个小辫子,蹦蹦跳跳地跑进院子。
“林巧,回来了?”李婶笑眯眯地问。
林巧点点头,脸上带着些许羞涩:“回来了,不好意思,之前有些误会。”
小王从后备箱拿出大包小包的东西,还有一个小蛋糕。
“今天是她生日,”小王指了指林巧,“我们准备在家里过。”
林巧低头笑了,脸颊微微泛红。
小花拉着我的手:“六爷爷,我爸爸开车带我们去了好多地方呢,还有海!”
我摸摸小花的头:“是啊,你爸爸现在可厉害了。”
晚上,小王家的灯亮了整夜。窗户没关,我能听到他们一家三口的笑声。院子里的老梨树下,挂了两盏红灯笼,像是又过了一次年。
几天后,林巧来我家串门,带了些广东特产的糕点。聊着聊着,她说起了那三个月在娘家的事。
“我当时就是气他,一声不吭就走了三年,电话也不接。”林巧抿了口茶,“我爸妈一直劝我改嫁,说小王肯定是不要我们了。”
“那你咋就跟他回来了?”我好奇地问。
林巧笑了笑:“他来的那天,我正在帮我妈摘豆角。听说门外停了辆黑车,我还以为是村里谁家亲戚来了。结果一看,是他,穿得人模人样的,手里还提着一大包东西。”她停顿了一下,“看到他的第一眼,我其实挺生气的,想都不想理他。”
“那后来呢?”
“他就站在那里,也不说话,就那么看着我。然后他从兜里掏出一个小盒子,里面是他爸生前戴的那块手表,说这三年一直带在身上,想着总有一天要带着这块表回来见我。”林巧的眼圈红了,“我那会儿才知道,他这些年一直在为他爸的遗愿努力,是想给我和小花一个更好的生活。”
我点点头,心里也有些触动。
“其实我不在乎他有没有钱,能不能开上车。”林巧继续说道,“就像他爸的那个方子,放在别人手里可能就是废纸一张,但他能看到其中的价值,坚持做下去。这种认真的劲头,才是我嫁给他的原因。”
我笑了笑,没说话,只是看着院子里的那棵老桑树。树下的长凳还是小王爹在世时做的,已经有些年头了,木头都泛着黑褐色。忽然想起多年前,也是在这棵树下,小王爹曾经跟我说过,他希望儿子将来能有出息,过上好日子。
“他做到了。”我小声嘀咕着。
“您说什么?”林巧问。
“没什么,”我摆摆手,“就是想说,你们一家人好好的,挺好。”
夏天的傍晚,蝉鸣声此起彼伏。小王家的院子里,小花在追蝴蝶,林巧在晾衣服,小王坐在台阶上抽烟。偶尔,风会带来他们的笑声。
村口的大喇叭突然响起来,播报着今年秋收的事情。一切似乎又回到了从前,但又和从前不一样了。
我靠在老藤椅上,看着夕阳慢慢沉入山的那边,心想:生活就是这样,你永远不知道下一个转弯会遇到什么。就像小王,谁能想到他会靠着一张旧药方,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呢?
不过,想想也是,那些真正能熬过生活苦难的人,往往都有着别人看不见的坚持和信念吧。就像小王和林巧,尽管中间有过误会和分离,但最终还是走到了一起。或许,这就是我们村里人常说的那句话:好日子,都是熬出来的。
“六叔,来吃饭!”小王在院子里朝我喊。
我慢悠悠地站起来,拍拍裤子上的灰:“来了,来了。”
天已经黑了,星星开始在天空中闪烁。小王家的灯亮了起来,暖黄色的光芒从窗户里透出来,照亮了院子里的那棵老梨树。
来源:橙子聊八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