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记得那段时间,夜里我常常数着闹钟滴答作响,一遍又一遍盯着天花板发呆,直到半夜三四点依然睡不着。眼看着闹钟将近清晨,就算好不容易眯上一会儿,也是在闹钟的催促下被迫爬起。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白天,让我对工作和生活都提不起劲儿,连情绪都变得不稳定。
记得那段时间,夜里我常常数着闹钟滴答作响,一遍又一遍盯着天花板发呆,直到半夜三四点依然睡不着。眼看着闹钟将近清晨,就算好不容易眯上一会儿,也是在闹钟的催促下被迫爬起。那种昏昏沉沉的状态一直持续到白天,让我对工作和生活都提不起劲儿,连情绪都变得不稳定。
曾经我觉得自己大概会永远挣脱不了失眠的魔咒,但在一点点摸索和学习之后,我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很幸运,这些方法确实给我带来了改变:现在我终于能舒舒服服地躺上床,安然入眠,直到闹钟响起才醒。今天我想把亲身经历中的三个秘诀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带来一点点启发。
我先说说那段“黑暗时期”,其中最让我痛苦的,是明明困到睁不开眼,脑子却吵得和菜市场一样热闹。一到深夜,我所有的压力都不受控地往上涌,琐碎念头在脑海里循环播放。第二天醒来,状态更差,情绪上头时,会焦躁到想摔东西。
第一个秘诀:学会在入睡前和压力对话。
我给自己制定了一个“情绪梳理时间”,会在睡觉前的半小时做一些简单的呼吸练习,同时翻看那天的情绪笔记。这个小习惯的灵感来源于一项心理学实验——研究人员发现,如果能在睡前将当日焦虑事宜用手写或其他形式倾诉出来,大脑在入睡时更容易平静。刚开始做时,我也有些抵触,觉得写日记太像小孩子玩意儿。
但没想到,坐下来写下那些让自己烦心的事,或者只是记录今天我为什么心情郁闷,就像给大脑做了一次“情绪疏通”。每次写完,我都会随手合上本子,告诉自己:“明天早上再来处理这些问题,现在它们可以先休息了。”那个瞬间,思绪确实少了许多干扰。我不会声称它一定对所有人都奏效,但对我来说,这份“仪式感”是关键的第一步。
除了精神层面,身体环境也不可忽视。我曾经为了追赶进度,睡前抱着电脑刷工作邮件,直到困得不行才熄灯。但研究显示,人眼在接收蓝光刺激后,大脑分泌褪黑激素的节奏会被打乱,进而影响睡意。
所以我在适应第一项改变的同时,也着手改造寝室:严格让自己在睡前一个小时远离任何屏幕,顺便调暗卧室的灯光。起初我觉得这样太“矫枉过正”,但尝试了一周后,身体真的给了我正向回馈:视线舒服许多,夜里也更能迅速地陷入倦意。那种自然的困意让我想起小时候停电的夜晚,整个人特别放松,躺下没多久就能和周公见面。
第二个秘诀:用温柔的环境催眠自己。
我把手机、平板全部留在客厅,再给卧室安置了一个可以调亮度的床头灯。不想立刻睡觉时,我会翻翻纸质书,或者听柔和的音乐,但不再去碰手机。美国哈佛医学院的一份关于睡眠卫生的研究也指出,保证睡前至少半小时不接触电子设备能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从我的体验来说,适度控制光源,加上远离手机通知声,让我在心理上有种“这是我的安眠时刻”的暗示。久而久之,身体也跟着建立起更自然的睡眠节奏。
有了前面两点打基础,我的睡眠已经开始稳定下来,但有时候还是会在夜里突然惊醒,尤其是工作或家务事多的那几天。过去我一旦醒来,就会下意识拿起手机随便浏览,结果越看越兴奋,接下来的一两个小时都别想再睡着。
直到某天,我跟一位从事心理咨询的朋友聊天,她建议我给自己设置一个“小夜间行动方案”:如果半夜醒来无法迅速再次入眠,不要心急,也别强迫自己闭眼,而是起来做点轻度活动,比如去客厅的小桌子旁坐坐,喝几口温水,做个简单的伸展,再回床上。看似简单,但它帮助我打破了“在床上翻来覆去 → 睡不着 → 越想越焦躁”的循环。
第三个秘诀:不要在焦虑时死守床铺。
那个朋友告诉我,很多人会陷入“起不来、也睡不着”的恶性循环。其实,大脑需要一个“重新建立入睡条件”的过程,如果在床上待得太久却始终睡不着,床反而会和焦虑建立联系。
相反,离开床,换个环境,让自己身体稍微放松片刻,再回到床上,就能打破那个紧张的思维链接。我试过几次之后,惊喜地发现一旦身体再次与床“重逢”,会自动进入困倦状态。那种一气呵成的入睡快感,让我对这个方法非常坚持。
一路走来,我才真正体会到失眠并非简单的夜晚难题,而是生活和内心的投影。它牵动着我们的精神、饮食、运动,以及对工作的态度。有人曾告诉我,健康的睡眠是人生底层逻辑,没有高质量的休息,人无论白天表现得多勤奋,都是在透支潜能,迟早会有崩溃的一天。
现在的我,会持续留意自己的情绪起伏,并适度把每天的负面压力释放在日记或呼吸练习中;也会避免让卧室成为另一个“工作场所”,让电子设备尽可能远离我的枕头;如果夜里惊醒,学会采取温柔的策略来重启困意。这样的种种尝试确实带给我意想不到的收获。
或许有人会觉得自己的失眠状况比我更棘手,也有人会怀疑这些方法是不是太“小儿科”。但我想说,每个人的睡眠习惯和体质不同,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方式才是核心。我的三条心得并不保证一定适用于所有人,可它们的确实实在在改善了我的夜晚状态。
你可以把它们当做一扇小小的窗,透过这扇窗看到对失眠的另一种理解与对抗方式。只要肯尝试,不在某一个失败的夜晚就彻底放弃,我们都能走出困扰自己良久的黑夜,迎来一个安稳踏实的睡眠。祝愿每个人都能在每一个夜晚安然入眠,迎接更充沛、更自由的早晨。
来源:事况妙手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