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春日的呼伦贝尔,冰雪初融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流淌,草原深处新芽破土,牧群踏响复苏的鼓点。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北疆热土上,一场以“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为号角的发展实践正蓬勃展开。2025年,自治区党委以“六个行动”为抓手,锚定“五大任务”目标,在春光中播撒奋斗实干的种子
春日的呼伦贝尔,冰雪初融的额尔古纳河蜿蜒流淌,草原深处新芽破土,牧群踏响复苏的鼓点。在这片生机勃发的北疆热土上,一场以“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为号角的发展实践正蓬勃展开。2025年,自治区党委以“六个行动”为抓手,锚定“五大任务”目标,在春光中播撒奋斗实干的种子。呼伦贝尔市以此为指引,紧扣重心,周密部署,从重大项目谋划到助企惠企政策精准滴灌,从就业春风暖民心到节水行动纵深推进,从深化区域合作到北疆文化品牌璀璨绽放,每一个行动都凝聚着全市各族干部群众“想干、能干、敢干、快干”的精气神,誓将“六个行动”的蓝图转化为施工图、实景图。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聚焦“六个行动”探寻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大型主题报道正式启动,邀请您一起从春天出发,走进草原深处、林海腹地、城镇街巷,用镜头捕捉春潮下的生态修复故事、非遗活化实践、文旅融合新景,诠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北疆答卷。全景视角记录呼伦贝尔市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以改革破题、以创新赋能,在“六个行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民生事业、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等领域以实干执笔、用创新泼墨的奋斗画卷。
在草原深处,1733.32公里的边境线,记录着“守望相助”的风雨岁月。
在呼伦湖畔,48个民族和睦相处,讲述着“守望相助”的心手相牵。
在大兴安岭的山巅,在额尔古纳河的右岸,在呼伦贝尔大地的每处角落,“守望相助”的生动实践充满力量而又饱含温暖,谱写着波澜壮阔的壮丽诗篇。
“守望相助”是习近平总书记首次在内蒙古提出的重大理念,为切实擦亮“守望相助”首提地招牌,呼伦贝尔市委决定在全市开展“守望相助”党建品牌创建工作,推动全市上下自觉践行“守望相助”理念,常态化推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促进民族团结,推动产业升级,助力农牧民增收致富。
自品牌创建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守忠诚之心、奋进之心、团结之心、公仆之心、争先之心,凝心聚力,奋勇争先,谱写出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以“守”为基
筑牢北疆忠诚丰碑
市委五届九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全面融入和服务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聚力打造“守望相助”党建品牌,在挖掘展示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提升党员干部群众的文化自信。“守望相助”党建品牌以增强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为重点,引导各族干部群众肩负起守好家门、守好祖国边疆、守好各民族美好精神家园的使命担当。
——政治忠诚更加坚定。将践行“守望相助”理念作为常态化“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群众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基层党组织的必修课,各基层党组织创建“林间课堂”“庭院党课”“楼宇党校”等特色载体,选拔优秀党员代表录制“讲致富故事、晒幸福生活”等微视频,在农村牧区、城镇社区等7个领域将“守望相助”深刻内涵有机融入政治忠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中,积极向党员群众宣讲践行“守望相助”理念的好故事、先进事迹,共开展宣讲1.3万余场次,不断筑牢各族党员干部群众信仰根基。结合党纪学习教育和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抓实党员干部作风建设,通过探索建立全面从严治党“六个责任清单”,进一步厘清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的管党治党责任,一体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三多三少三慢”和“慢粗虚”等问题,引导党员干部养成按规矩干事创业和为民服务的习惯自觉,推动党中央的各项决策部署在呼伦贝尔不折不扣落实见效。
——边疆安全更加稳定。坚持党政军警民合力强边固防,落实“五边行动”,整合边境口岸各类党组织,在全市8个口岸及两市三旗一区建立“联合党委”共建协商机制,今年以来已开展联合巡边护边活动150余次,实现边境管理各项工作高效运转,这其中也涌现出“赫力沁”巡防队、“海东青”骑警队等先进集体。“赫力沁”巡防队由当地牧民党员、边境派出所民警、护边员组建,累计走访摸排抵边牧户200余次,多次维护边境安全、搜集情报线索,忠实履行为国戍边、为民守边的光荣使命。“海东青”骑警队在莫尔格勒河景区发挥机动灵活的优势,精准布警、精细管控、精心服务,形成了“民警就是导游、队伍就是风景、管理就是服务、执法就是守护”的警务模式,逐渐成为新时代边境管控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基层治理更加有效。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深入推进“多网合一”“多格合一”,打造多元参与的自治法治德治基层治理格局。海拉尔区充分发挥网格治理优势,做到群众问题有呼必应,通过扁平化管理,将公安、城市管理、市场监管等13类网格与全区619个村(社区)自治网格整合为“一张网”,建立“平行吹哨、人员报到”运行机制,下派职能单位工作力量588人与网格员直接对接,录入解决问题1810个,进一步提升了基层治理效能。扎赉诺尔区聚焦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构建“三单两办”服务体系(需求清单、资源清单、服务清单,马上办、限时办),通过开展入户走访、线上征集、大调研等活动,实现“菜单式”服务群众、助力企业,目前累计走访居民3.3万余户、企业1400余家,解决问题4426件,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切实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以“望”为帆
激活转型升级新动能
党建“一根针”串起产业“千条线”。呼伦贝尔市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紧紧抓住产业发展这个关键,突出畜牧业转型升级和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红色引擎”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作用进一步凸显。
激活畜牧业转型升级新动能。将“系统解决草原过牧问题、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作为指导全市发展的“五项改革课题”之一,在牧业四旗建立“守望相助党建联盟”,指导推动各级党组织在畜牧业强基础、补短板、防过牧、创品牌、促发展上发挥引领作用,推动集体经济组织和牧民持续增收。新巴尔虎右旗克尔伦苏木芒来嘎查通过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把资源变资产、把资金变股金、把牧民变股民,推动传统畜牧业转型发展,打造既靠草原、又护草原的芒来模式,有效解决了草原过牧问题,带领嘎查牧民走上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三生融合”的新路子。
拓展乡村产业振兴新路径。不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全市各级党组织从农牧民实际需求出发,发挥“头雁”效应,建立健全群众广泛参与的利益链接机制,逐步构建起覆盖生产、流通等各环节的乡村产业振兴工作体系。扎兰屯市成吉思汗镇河口村党支部书记岳丽敏将党建与产业充分融合,建立“村长大姐助农直播窗口”,帮助300余户农户销售50余种农副产品,累计交易额达500多万元。海拉尔区奋斗镇友联村党支部书记陈宝银带领全村党员群众着力打造现代化农业和生态观光旅游相融合的产业模式,实现村民人均年纯收入3.1万元,村集体年收入1000余万元。
点燃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发挥党组织协调各方、统筹资源的整合力,推动文旅资源系统布局、协同发力。抢抓“全国大众冰雪季”契机,举办了第七届呼伦贝尔大草原·冬季英雄会、天天冰雪那达慕、伊敏河冰雪嘉年华等活动,辐射带动全市冬季旅游各点开花,吸引数万人观赏游玩。深度开发了“呼伦湖——中国最大一块冰”“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曲棍球名城”等特色IP,打造“冰雪文旅+寒地测试”等新业态,深度开发“冷”资源,提升文旅产业“热”效能。在旅游黄金季节到来之前,抓住我市被确定为“歌游内蒙古”区域文旅品牌试点机遇,发挥苏木乡镇、嘎查村党组织整合文旅资源的组织能力,开发利用北疆文化资源,打造“融合之路”精品路线、沉浸式大型舞台剧、畜牧转场夏营地体验、红色研学基地等新文旅产品。
以“相助”为桥
编织开放发展新图景
“守望相助”党建品牌坚持在内通上整合力量、在外联上积极拓展,通过推进地林一体化发展、深化京蒙协作等有力举措,走出了一条具有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地区特点的共享发展、开放发展之路。
呼伦贝尔市把建立与内蒙古森工集团互派挂任职干部作为推进党建一体化的重要抓手,先后选派77名处科级干部双向挂任职,市属林业六局选派10名青年人才到森工集团跟岗研修学习,与森工集团联合引进200余名高层次人才开展高新技术科研项目,推动地林双方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涉林71个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建立党建联建工作机制,4261名森工集团职工下沉社区,通过“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对接,共同开展基层治理,推进矛盾纠纷预防化解与社会治安风险防控地林联动,18家森工集团子公司人员已全部入驻所在地综治中心,提升综治软实力。地林双方坚持“一片林、一家人、一条心”理念,围绕“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目标,在加快推进旗市区草原林业碳汇项目开发和交易上,创新开发碳汇收益权质押贷款金融产品,通过将CCER碳汇项目的预期收益权作为质押标的物,成功完成自治区首笔CCER林业碳汇收益权质押500万元贷款落地,在当前政策条件下探索了碳汇资源新的变现渠道。
与此同时,为持续推进全领域京蒙协作取得新成效,呼伦贝尔市全面推进京蒙协作教育、医疗、农畜产品销售、旅游、产业合作和科技创新六个“倍增计划”,加强与北京市西城区、石景山区、通州区、平谷区沟通对接,在党建共建、产业研究、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等方面全方位打造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高水平的京蒙协作新模式,推动京蒙协作再升级。截至目前,已落地各类项目超过400个,消费帮扶销售额突破100亿元。北京市石景山区大力支持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肉类养殖加工产业发展,将“呼伦贝尔味道”呈现在首都市民的餐桌上。以呼伦贝尔草原羊为媒介,打造一批“牧户游”“羊倌之家”示范点,初步形成了北京协作城区党员与牧户“结对子”的工作模式,从“各自为战”到“握指成拳”,为新时代区域协同发展、开放发展提供了鲜活样本。今年,我市与北京市达成人才合作计划,选派教育、卫生等领域人才赴北京跟岗学习,柔性引进34名北京西城区骨干教师到鄂伦春自治旗帮扶支教,“聚才兴蒙、双向奔赴”的生动局面让“京蒙一家亲”亲上加亲。
守望相助,“守”是呼伦贝尔的重大责任和使命担当,“望”是呼伦贝尔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路径和方法,“相助”则是“守”的依靠、“望”的保障,一幅党建融合、工作融合、感情融合的“守望相助”画卷正在呼伦贝尔大地徐徐展开。全市各族党员干部群众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大力弘扬蒙古马精神,持续创建“守望相助”党建品牌,凝心聚力、实干担当,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奋发进取、心手相连、共创未来。
《春染北疆 实干开局》系列报道
总策划:张红杰
总监制:苏风宁 张晓琦
文字:刘乃心
海报制作:何凯
大地春潮涌 笃行满目新——呼伦贝尔市谋深抓实“六个行动”
奏响就业“春之声”——呼伦贝尔市就业促进行动夯实民生压舱石
从牧歌到水歌:节水行动绘就呼伦贝尔绿色新画卷
文化滋养精神根脉 品牌铸就发展之魂——呼伦贝尔市北疆文化建设提升行动 书写时代奋进新篇章呼伦贝尔市助企行动惠及百企千商
呼伦贝尔市:在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中担当重任
呼伦贝尔:以重大项目谋划行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呼伦贝尔大草原文化品牌:让世界看见呼伦贝尔的美
来源:呼伦贝尔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