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父母全身心投入到育儿工作中,放弃自己的事业,以育儿为新的职业,通过对孩子全方面的教育,总结出一套经验。职业的育儿团队,心理学专家通过大量的样本,长期跟踪孩子十几年的发展,总结出一些广泛被认可的成长规律。
当下好的育儿书可以说分为两大类:
父母全身心投入到育儿工作中,放弃自己的事业,以育儿为新的职业,通过对孩子全方面的教育,总结出一套经验。职业的育儿团队,心理学专家通过大量的样本,长期跟踪孩子十几年的发展,总结出一些广泛被认可的成长规律。本书诞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共分为38章。作者通过四十多年对上百个家庭的跟踪走访,对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行为进行了观察和分析,得出并分享了34个育儿原则,让人有种拨云见日、恍然大悟的感觉。
新式育儿方针要求父母保持平等、自由、民主的理念,父母与孩子的关系不再是教训,纠正,反而是引导与合作,关系更像是朋友。
以下是通读本书整理的一些珍贵笔记:
当今父母能够接触到很多理论,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只能让人更加疑惑,无法付诸实践。既不建议家长纵容孩子,也不建议家长严惩孩子,学习成为孩子的合作者,用方法了解他们,有能力引导他们。“成熟”是指心智得到完全成长,潜力得到充分发展。只有少数人能认知体会这种快乐。完美的成熟,需要用一生来完成。父母常常无心地通过讲话语气、行为动作,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无能、没用、做不了大事情,并且低人一等。真正有勇气的人,不怕犯错误或有缺点,并且勇气不会因为错误和缺点而减少。替孩子难过是大人所有态度中对孩子伤害最严重的态度之一,这种态度传递出的是对孩子以及他克服困难的能力缺乏信心。父母只能努力激励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但有时尽管做得很对,也未必会成功。发现自己因为暴怒而惩罚或者打骂孩子时,需要对自己诚实,承认惩罚及打骂的行为只是为了缓和或掩饰自己的挫败感。要有接受自己不完美的勇气而不必事后内疚,那是一个难以负担的“奢侈品”。满足感要通过贡献与合作得到。忙着通过奖赏赢得孩子与我们的合作时,事实上也剥夺了孩子从生活中得到的基本满足感。父母没有权力替孩子担负责任,也没有权力替他们收拾残局,因为这些都是他们自己的事。让孩子感觉到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而不是我们替孩子决定。父母有很好的机会让孩子体验自己不良行为造成的后果,但因为父母出于对孩子的怜爱,想要去保护他们,结果夺走了让孩子体验的机会,甚至还会用自己的方式夹杂着责骂或说教来惩罚孩子。正确地坚持使用合理后果,会有非常显著的效果,能够令人惊讶地减少和孩子之间的摩擦,增进家庭和谐。孩子能够很快看到这些后果的合理性,通常会非常配合,毫无怨言地欣然接受。父母越少提到“后果”这个词,惩罚的感觉就越小。不带强硬的坚定态度,需要首先学会相互尊重。我们要尊重孩子有决定他们意愿的权利,我们也要学会尊重自己,不让孩子用不良行为摆布我们。尊重孩子,就是将孩子看作和大人一样,是个享有同等决定权的人。但这样的权利并不代表孩子可以做任何大人能做的事。每个人在家庭中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每个人都有被尊重的权利。规律对于孩子来说就像房子的墙,赋予生活的界限和范围。没有哪个孩子能在无法预知和期待的生活中过得愉快安逸。规律让人有安全感。稳定的规律能够赋予孩子清晰感,继而产生真正的自由。语言不是沟通的唯一方式,但经常是最无效的一种。如果我们真的想改变孩子的行为,我们需要先注意自己的行为。孩子需要学会如何面对挫折,因为成人的世界里有很多挫折。“等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有能力面对挫折”这是无稽之谈。我们并非说要随意拒绝孩子的所有要求,而是说当孩子的欲望、要求和规则相抵触,或者不符合情势时,我们必须有判断能力,以及有说“不”的勇气。如果孩子的行为破坏规则、不合作,那么他就是在用错误的方法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大人不假思索的冲动反应,则会强化孩子的这些错误方法和目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训练和培养孩子自己有勇气、有力量面对生活的起起伏伏。家长能够给予的最好的帮助和鼓励,就是承认并相信孩子有能力应付。一个我们过度保护孩子的原因,是我们对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自信。因此,我们对年幼孩子的能力更没有信心。来源:我的方寸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