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本次亚太肝病学会(APASL)2025年度大会上,四项重磅临床共识相继发布,涵盖急性静脉曲张出血(AVB)、慢性肝病营养管理、乙型肝炎(HBV)功能性治愈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四大领域。这些共识结合最新循证证据与区域实践需求,为亚太地区肝病诊疗提供了科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引言
在本次亚太肝病学会(APASL)2025年度大会上,四项重磅临床共识相继发布,涵盖急性静脉曲张出血(AVB)、慢性肝病营养管理、乙型肝炎(HBV)功能性治愈及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四大领域。这些共识结合最新循证证据与区域实践需求,为亚太地区肝病诊疗提供了科学化、个体化的指导框架,标志着肝病管理迈向精准化与多学科协作的新阶段。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看看这四大重磅共识!
急性静脉曲张出血:定义精细化,抢救“黄金时间”再升级3月28日,APASL发布最新的《APASL急性静脉曲张出血共识》,来自印尼的Cosmas R.A. Lesmana教授详细介绍了该共识的核心内容,核心更新包括:
图1 Cosmas R.A. Lesmana教授发言
▌1.定义与时间窗优化:AVB被定义为已知或疑似门静脉高压症(PHT)患者出现24小时内呕血和/或持续黑便,最后一次黑便出现在24小时内。·重新定义“T0”:将出血事件起点从“入院时间”调整为“首次出血症状出现时间”,更精准评估全程管理;
·引入“Home-to-Door Time”:强调患者从出血到抵达医院的理想时间2-4h,延迟超过4-6h可能显著增加死亡率。
▌2.诊断与治疗策略革新•活动性出血标准扩展:内镜发现喷射或渗血、鼻胃管新鲜血液、持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均视为活动性出血;
•分层治疗:药物治疗(特利加压素为首选)联合内镜治疗(EVL套扎术)为核心方案,难治性出血早期启用TIPS(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
▌3.预后评估多维化新增ICU/住院时间、生活质量评分、ACLF发生率等指标,全面反映患者生存质量与医疗资源消耗。
二慢加急性肝衰竭,统一东西分歧3月28日,APASL前主席、印度新德里肝胆研究所Shiv K Sarin教授解读了《ACLF京都共识》,核心要点包括首次提出分型标准与管理路径:
图2 Shiv K Sarin教授发言
▌1. 定义与分型•Type A(亚太型):以肝衰竭为主,常见于HBV相关ACLF;
•Type B(西方型):以肝外器官衰竭为主,多见于酒精性ACLF。
▌2.病理机制与干预窗口•核心机制:急性肝损伤触发全身炎症反应,形成“肝-肠-器官”恶性循环。
•黄金7天:强调早期监测乳酸、IVC塌陷指数,48小时内启动血管活性药物,无需等待传统评估周期。
▌3.肝移植与逆转目标•6个月内胆红素
三慢性肝病营养管理:从“一刀切”到个体化干预3月29日,菲律宾马尼拉圣桑托斯医疗中心Diana A. Payawal教授解读了《APASL慢性肝病营养共识》强调“营养即治疗”,核心建议包括:
图3 Diana A. Payawal教授发言
▌1.普适性原则•能量与蛋白质目标:稳定期肝病患者摄入25-30kcal/kg/d,肝硬化患者摄入30-35kcal/kg/d;蛋白质摄入1.2-1.5g/kg/d,优先选择高质量蛋白如:
•夜宵策略:肝硬化患者推荐富含碳水化合物的夜宵,减少夜间分解代谢。
▌2.疾病特异性方案•代谢相关脂肪肝(MAFLD):推荐地中海饮食,减重5%-10%可改善脂肪变性与纤维化;
•肝性脑病:无需限制蛋白质,优先植物蛋白与乳制品,联合支链氨基酸(BCAA)改善氮平衡;
•酒精性肝病:强制戒酒,补充硫胺素预防韦尼克脑病,严重病例需肠内营养支持。
共识倡导利用远程医疗、生物电阻抗分析(BIA)等工具动态监测营养状态,并建立肝病科、营养科、心理科联合管理模式。
四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亚太消除目标的关键突破3月29日,APASL 2025大会主席、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魏来教授做了关于《APASL乙型肝炎功能性治愈共识》的最新报告,核心内容包括:
图4 魏来教授发言
▌1.功能性治愈定义•治疗停药24周后,HBsAg持续消失且HBV DNA不可检测,部分治愈为中间终点。
▌2.目标人群与治疗策略•优势人群:青少年、低病毒载量(HBV DNA;
•联合疗法突破:传统核苷类药物联合新型反义寡核苷酸(ASO)、siRNA等,有望提升治愈率。
▌3.亚太行动框架•推动政策支持早期筛查与普惠治疗,加强医患教育以减少病耻感,加速新药研发与临床试验落地。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