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哪是科研?分明是给人类文明开外挂!"当3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用2分16秒报道这项成果时,无数网友在弹幕刷屏。
"这哪是科研?分明是给人类文明开外挂!"
当3月13日央视新闻联播用2分16秒报道这项成果时,无数网友在弹幕刷屏。
中科院物理所的科学家们,竟然在三维世界"撕开"了金属的原子锁链,造出了单层原子厚度的金属二维材料,简称二维金属,它只有长与宽,几乎没有厚度。
二维金属
这种厚度仅相当于头发丝直径的二十万分之一(约0.05纳米)的金属膜,让科幻片里的"二向箔"照进现实。
这项成就已经超越了诺贝尔奖的级别!
颠覆认知:金属也能"瘦成纸"?
普通金属像"压缩饼干",原子间强力胶水般紧密相连。要把它们变成单层原子结构,就像把一块完整的蛋糕均匀撕成无数张薄片——难度可想而知。但中科院团队用"范德华挤压技术",像擀面皮一样把金属压成原子级厚度。
下面这组惊人数据,是不是完全颠覆了我们以前的认知?
3米见方的金属块压成二维膜,表面积能铺满北京城;导电性比石墨烯还强,室温电导率是传统金属的10倍;经过1年以上时间的测试,性能无退化,直接终结"实验室样品"魔咒。
战略价值:卡脖子技术全乱套
这项突破具有极其重大的战略价值,让美西方的所谓卡脖子技术全部作废,对现在的半导体产业完全是降维打击:让EUV光刻机变废铁。
现在我国的芯片制程被卡在5nm以下,因为在当前技术条件下,必须要用荷兰阿斯麦(ASML)的EUV光刻机,才能制造出来。
但二维金属天生是"平面电路",单层结构让DUV光刻机也能实现5nm性能。
中芯国际的28nm工艺,就能直接生产出媲美台积电3nm的芯片。
美国把台积电搞去,也没啥价值了。
二维金属还有更多的应用,将对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全新的面貌。
智能衣物:体温发电+实时监测,告别臃肿电池,
太阳能汽车:车顶铺一层金属膜,晒太阳跑1000公里,
癌症克星:血管里铺金属网,癌细胞无处遁形,
太空电梯:金属膜强度是钢的10倍,地球到月球只需一根缆绳。
产业革命:全球科技格局重写
中国从"追赶者"变"规则制定者"。此前二维材料研究被日韩垄断,而中国这次率先实现大面积量产,直接掌握定价权。华为、宁德时代等巨头已紧急启动合作研发。
相关产业链将迎来高速发展期。比如设备商:原子层沉积设备需求激增(北方华创、中微公司)。材料商:金属铟、镓等原料价格翻倍(赣锋锂业)。终端应用:折叠屏手机成本降40%,续航提升3倍。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导权,已经越来越多地掌握在中国人手里!
当金属变得像水一样流动,当芯片可以像贴纸一样卷曲,当癌症变成感冒——这不是科幻,而是正在发生的现实。中国科学家的这项科技突破,不仅是材料科学的里程碑,更是人类打开"新科技树"的钥匙。
正如《自然》审稿人所说:"这标志着二维材料研究从'层状时代'进入'金属时代',中国科学家重新定义了可能。"
下一次打开手机时,触摸的或许就是中国科学家创造的原子级未来。
致敬!中国科学家们!
来源:Z世代洞察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