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Fi碎碎念:聊一下近期听过的5条单动圈耳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4-06 18:06 4

摘要:众所周知,HiFi耳机“历来”有堆料的习惯。总有人觉得,耳机的发声单元越多,就越HiFi。因此对于曾经的单动圈耳机自然会看不上眼……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期菠萝我就来给大家聊聊近期听过的5条各具特色的单动圈耳机吧。

众所周知,HiFi耳机“历来”有堆料的习惯。总有人觉得,耳机的发声单元越多,就越HiFi。因此对于曾经的单动圈耳机自然会看不上眼……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这期菠萝我就来给大家聊聊近期听过的5条各具特色的单动圈耳机吧。

不过这里没有横比的意思,因为这几条耳机的价格差距还不小,并且各自的取向也不尽相同,放一起比较,不合适。

百变:ArpegEar Hane羽

作为拓品的试水产品,ArpegEar Hane羽定位是作为入耳式监听耳机,并提供4组开关,可以组合出16种不同的调音,主打就是一个丰富多样。

Hane羽的核心是10mm口径的DLC单动圈发声单元,官方给出的参数是80欧姆阻抗,115dB灵敏度,实测耳机驱动门槛会随耳机开关设置不同而有所变化,但整体来说怎都谈不上很好推。

在完全关闭所有开关的情况下,Hane羽是非常直白、直给的声音类型,监听属性非常强烈,完全偏重于对细节的呈现,而乐感韵味充其量只排第二来考量。但随着开关的调整,Hane羽的音色变化也会产生明显的变化。如果说,以往的那些带开关的耳机,往往只是为了增加点噱头,那Hane羽就是实打实的呈现出截然不同的音色来。

总体来说,Hane羽偏向明亮、迅捷地声音类似,跟另一个也做监听入耳耳机的厂家——宁梵的NA2+有一份相似。同时Hane羽很受前端播放器或耳放的风格类型影响,自身相对透明,不会做过多的修饰。但不可否认,性价比很高,800不到的定价,配合丰富的调音开关玩法,作为入门塞来说确实挺有意思的。

松弛:Meze Alba

Meze目前最亲民的一款耳机产品,甚至比我当初入坑的木碗大耳99Classics还要便宜一些。结构上传承自它家的入门旗舰型号Advar,特征是背部面板上有号角型的调音开口,但明显比仿它的竞品要精细、复杂很多。

关于Alba所采用的动圈单元,官方介绍很少,只知道是10.8mm,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营销噱头。同时就听感来说,Alba也似乎“泛善可陈”……但在我看来,“无为”才是它最吸引人之处。

非要概括Alba的声音特点,我认为最恰当的就是“宽松”二字了。因为很多人第一耳朵听Alba,都会感觉它平平无奇,但却总给人一种难以言表的舒服。其实这就是Meze调音聪明的地方。Alba把三频单拎出来比较,确实不算突出。但当组合在一起时,就会发现Alba异常地平滑、流畅,蓬松的质感,将动圈发声单元的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

我现在尤其喜欢用山灵的SE100耳套来配搭Alba,因为它会让Alba的声音更开阔自然,饱满有序的声底,如同置身华丽的演奏大厅,感受大乐团现场演绎的魅力。也许它的结像不算锋利,但蓬松的质感,给人一种柔和、饱满的感觉,不漏一丝刺激和生涩,反复听也不嫌腻。

箱味:Dita ES

耳边事跟Dita联合出品,国砖吧的吧塞。ES虽然脱胎自Dita的MECHA,但声音风格截然不同,同时定价也着实亲民太多了——这恰恰也证明了,声音的好坏,并不是靠单纯堆料堆出来的。ES采用很常规的碳复合振膜动圈单元,24欧阻抗配搭104dB,走的是低阻低敏的路线,看似好推,实则很吃电流,最好还是上台机。

ES本身很注重声音的规模与呈现,尤其是偏重于器乐的表现,其高频明亮,细节刻画细腻,层次分明,这也是近年来动圈长足进步的地方。之所以说ES偏重于规模,是因为它在调音方面,刻意在空间感方面营造出类似音箱的氛围来,在原来Oriolus老人家的黄鹂系列上也有类似的调音。虽说达不到音箱那样的脱箱感,但最少大编制交响乐确实要从容不少。

而且因为脱胎自MECHA,甚至配线都是一样的,有配备Typc-C USB自带解码的可换插头,连小尾巴都可以省了。

霸气:Moritz Dragon

名字很霸气,只是厂牌相对小众了点。Moritz其实是跟SWEEAR一样来自香港本地的HiFi品牌,所以在国内知名度相对较低……但素质一点都不低!

Dragon采用跟上面ES一样的低阻低敏组合,使用定制的超薄镀铍动圈单元,19欧超低阻抗,但灵敏度也只有刚刚100dB出头,也是需要大力出奇迹的类型。甚至实际听下来,Dragon的驱动门槛甚至是最高,最难推的,而紧随其后的其实上面看似人畜无害的Alba。

但Dragon的声音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霸气!紧密的声线,信息量惊人,几乎是奔着单圈旗舰的路子来的。尤其是在有足够驱动的情况下,Dragon的声音密度、细节、动态都相当猛,丝毫不逊色于那些多单元堆料的耳机。而且它很强调声音的清晰度,同时又不会让人感觉生硬,加之风格热情洋溢,因此十分讨喜。

唯一问题,价格有点贵,超4k的定价,对于一款相对冷门的小厂牌出品耳机来说,确实不太容易被人接受。

浓郁:Dita MECHA

其实全篇看下来,不难发现价格是逐渐水涨船高的,到了MECHA这里,已经是6K+,只不过依旧算不上顶级旗舰水平啦!

Dita品牌旗下不乏好的单单圈作品,而且也尝试过很多不同的风格类型。MECHA本身追求的是浓郁的氛围感,虽然腔体造型跟ES一样,但材质更换成钛合金,同时内部的发声单元也采用全新的金刚锂镁合金振膜动圈单元(奇怪的化学元素表又增加了),因此是截然不同的。MECHA看着阻抗要高一些,实则比之ES反而更好驱动一些。

MECHA的声音厚实饱满,气势十足,偏暖的调音风格,就如同一杯新鲜做好的摩卡咖啡,馥郁香醇,浓厚芬芳。这主要是得益于MECHA那厚重的低频,不仅量感大,下潜深度也十分惊人,而且最重要的是在仔细的调教下,能做到跟中高频和谐共处,由此才能做到如此浓郁的味道。

相较于ES,MECHA更偏重于人声或小编制器乐的呈现,较近的结像给人一种轮廓张力的压迫感,如此热情的风格,会比较挑受众和音乐类型。但如果恰好你好这一口,那么MECHA无疑是很难找到与之相仿的存在。

其实近期听过的单动圈还不止这些,只不过有些类型太接近,又或者太另类,所以就没放一起来写。但还是那句话,单动圈并不意味着落伍或不够堆料,事实上如果有仔细调教,单圈也同样可以很精彩,你说是不是?

来源:滑滑科技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