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徽星”诞生记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4-06 23:22 2

摘要:刘徽的古希腊同行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而“刘徽星”的诞生、誉名,正是解决这几个“鲜为人知”的一个好支点、好契机。因此,有了这一篇《“刘徽星”诞生记》。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有一位滨州人一飞冲天——“走进”联合国,“登了月”,又“成了星”。

这个人,叫刘徽,生活于“群英荟萃,学术繁兴”的魏晋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数学家;

所谓“登月”,就是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月球地貌,其一被命名为“刘徽”。

所谓“成星”,就是太阳系中有颗新发现小行星,被誉名“刘徽星”。

关于刘徽,有几个“鲜为人知”

——学术贡献之巨,学界外鲜为人知;

——国际影响力之大,专家外鲜为人知;

——故里在邹平,滨州外鲜为人知;

——科普刘徽的时代价值,学科外鲜为人知。

一句话概括:刘徽实力之强,远超你我想象;刘徽名声之弱,竟似沧海遗珠。

刘徽的古希腊同行阿基米德有句名言:“给我一个支点,我能撬动地球。”而“刘徽星”的诞生、誉名,正是解决这几个“鲜为人知”的一个好支点、好契机。因此,有了这一篇《“刘徽星”诞生记》。

星耀历史——刘徽是“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要为他“翻案”

1800年前,刘徽诞生于山东滨州邹平市韩店镇旧口,那是“梁邹古城”所在地。在那,他有个前辈老乡:“尚书再造”伏生。

这几年,数学界不断有数学家称赞刘徽:“中国数学史上的牛顿”。而中国科学院吴文俊院士更反复说:“从对数学贡献的角度衡量,刘徽应该与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相提并论。”

这评价不得了,它意味着“三个颠覆”。

——其一,颠覆了以往中国数学史的传统认知;

——其二,颠覆了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问世以来的国际认知;

——其三,颠覆了西方对中国古代数学贡献的整体认知。

那这个颠覆性评价,靠谱吗?

打开中学历史教材,可见:祖冲之成功把圆周率的精确值推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也就是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个计算结果比欧洲早一千多年。

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祖冲之算法来自刘徽提出的“割圆法”,刘徽是中国古典数学理论的奠基人!

翻开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可见:书中对刘徽记载很少,评价也不高。这又是为啥?

因为刘徽是数学家不是发明家。而李约瑟该书有明显的“技术优先”叙事偏好,更关注中国对世界技术史的影响,如火药、指南针,从而对刘徽的理论数学贡献关注不多。同时,刘徽的演绎证明体系与古希腊数学范式差异较大,易被忽视。

那么,今天给刘徽“翻案”,必要性在哪?

因为我们需要文化自信,而科学文化自信正是硬核自信。

此前,欧美常说:中国缺少原创思想、基础理论,缺少抽象演绎、逻辑体系,只善于站在西方基础学科上“搭便车”;在中国古代,更是只有巫术、炼丹术之类玄学和木工、冶炼等技能,缺乏严谨完备的抽象科学体系;就数学来说,就是有“算术”“算法”而无“算理”。

可是,刘徽的存在,完全破除了这一西方偏见。

您说没原创?请看——刘徽创立“弧田术”计算弓形面积,以“出入相补原理”求解多边形面积,提出“牟合方盖法”来计算球体体积,建立“刘徽体积原理”,创造了“求微数法”。他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十进小数概念的数学家,也是世界上第一个提出正数和负数概念的人。

您说没理论?请看——作为中国古代数学理论体系的奠基人,刘徽完成了从“算术”到“算理”蝶变,是我国最早明确主张用逻辑推理的方式来论证数学命题的人。刘徽不是在为《九章算术》简单作注,他的书完全超越了《九章算术》的思维、格局,补足了《九章算术》算学知识的论证和说明,建立起较为完整的算术系统,为中国古典数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您说搭便车?请看——刘徽以“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的极限思想创立“割圆术”,得出了世界上最早最精确的圆周率结果,π=3.1416。这奠定了中国千年来在圆周率计算上的领先地位。

您说没成果?请看——刘徽《海岛算经》中着重研究了“重差术”,记录了关于海岛高度和长宽度测量计算的多种计算方法和表达公式,在测量数学史上遥遥领先,超越西方近千年。

可见,刘徽以穷纤入微、寻根究底的治学态度和勇于突破、敢于创新的求知精神“阐世术之美”。他是真正的世界数学泰斗、中国古代数学史真正代表,我们有必要、有底气给老乡刘徽“翻案”!

星定紫金山——经滨州市科协倡议,紫金山天文台申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批复,“刘徽星”命名成功

为刘徽“翻案”,从哪儿做起?

——从天上做起。

2021年5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批准中国在嫦娥五号降落地点附近月球地貌的命名,刘徽(liu hui)为八个地貌地名之一。

2023年,第四十二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审议通过了刘徽诞辰周年系列纪念活动。这是中国首次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功申办以科学家诞辰为主题的周年纪念活动。

再接再厉,滨州决心找一颗星星,取名“刘徽星”!

须知:小行星命名,具有严肃性、唯一性和永久不可更改性。能够获得小行星命名,是世界公认的一项殊荣。

“给彗星命名很简单,谁发现谁有命名权,因为彗星一闪而过、稍纵即逝,不具有永恒性。但小行星不然,长期在太空,一旦定名了,永久不可更改。太阳系里,还没定名的行星目前很稀少。谁能‘摘’一颗,那就是国家荣耀、民族荣耀。”滨州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王洪民说。

2024年5月10日,滨州市科协相关负责人专程赴中科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拜访滨州籍院士崔向群。崔向群籍贯博兴,是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大天区面积多目标光纤光谱望远镜”(LAMOST)项目总工程师,对家乡滨州情怀深厚。

座谈中,双方相谈甚欢,推动科普事业发展的灵感火花四溅。滨州市科协经交流研讨郑重提出:2025年是刘徽诞辰1800周年,能否找颗小行星以刘徽命名,让先贤与星辰“双向奔赴”?假若可行,可以彰显文化传承、激发创新精神,又可以提升文化软实力、推动基础学科研究。

闻言,崔向群非常激动,当即表态:虽然工作难度不小,但会全力推动。

随即,“刘徽星”誉名工作紧锣密鼓地展开——由崔向群对接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市科协连夜整理相关资料,按要求提报《请示》。待紫金山天文台审核通过后,再提报国际天文组织。

2024年7月6日,滨州市科协诚邀山东省科协专家组团再赴南京对接。很快,双方达成共识,将尽快完善相关审批程序,加快推进。会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常务副院长吴雪峰表示:将全力支持滨州市天文科普设施建设并提供智库咨询服务,让天文科普赋能滨州产业。

2024年9月2日,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工作组发布最新一期《WGSBN Bulletin》。公告称,经小天体命名工作组批准,国际永久编号为361712号的小行星被命名为“刘徽星”。这颗小行星,最初由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盱眙观测站于2007年11月5日发现。它以刘徽的名字命名,这是对刘徽及其代表的中国数学成就的崇高敬意。

“这次审批之快,完全超出我们想象。因为这个定名工作非常严谨、复杂,需要国际同行的普遍认可。按照此前惯例,层层手续走完、备齐,2年就算快的,最快也得半年。”王洪民说,此次誉名之所以在3个月里就获批,最重要的原因,是刘徽的巨大贡献在世界科学界没有争议,顶级科研院所、大咖都认可他,没有不同意见。

2024年9月24日,刘徽1800周年诞辰纪念活动在法国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隆重启幕。滨州市委常委、副市长屈跃宽率团代表“刘徽故里”出席活动,刘徽在几何学、逻辑学和数字系统方面的天才成就,得以全面系统向世界展现,滨州邹平古代先贤的卓越成就引起全球轰动。

当年12月23日,“殊方同致 数铸文明”展览启幕暨“刘徽星”命名仪式在中国科技馆二层恐龙广场举办。活动由中国科技馆、山东省科协、滨州市人民政府、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联合主办。启幕仪式上,南京紫金山天文台正式向滨州颁授“刘徽星”证书,滨州市委副书记刘忠远、南京紫金山天文台副台长吴雪峰共同为“刘徽星”揭牌。

月球环形山命名、1800周年诞辰纪念、“刘徽星”正式命名,标志着刘徽成就获得了全球性认可。

星启未来——在人工智能时代打造“数学科普的滨州高地”

今天,作为刘徽故里,滨州打好刘徽这张“数学牌”,价值何在?

——澄清迷雾、走进大师,进一步擦亮“智者智城”名片。

比如,因为刘徽生平记载少,有人就怀疑:刘徽老家在邹平韩店旧口村,他咋生活在村里?那时候有旧口村吗?

其实,旧口只是今天的地名、村名,那是“梁邹古城”所在地。西汉在此地置梁邹县,宋武帝刘裕在此侨立平原郡,唐代在此置济阳县,北宋邹平县城迁移到此。它的县城史有千余年。正因此,当地有经济、人文基础孕育人才。一个梁邹古城,能接连诞生伏生、刘徽,这值得研究。

让刘徽思想润泽千家万户,2024年以来,滨州设立市科技馆刘徽数学展区,创办“刘徽公益基金”,编印地方教材《走近刘徽》,推进小行星命名,刘徽数学思想传播的渠道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氛围越来越浓。

——敢吃螃蟹、敢于创新,进一步提振城市自信。

综合国力的硬核支撑是科技,科技的硬核支撑是数学。这是人工智能时代,我们在经历“汗水经济”到“智慧经济”的迭代升级。数学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战新产业、未来产业中的融合应用越来越深。

当我们看到“杭州六小龙”的惊艳时,需要提醒自己:人工智能,核心要素是数据、算力、算法,而滨州老乡刘徽的思想和方法有机械化、程序化和构造化特点,对人工智能研究具有鲜明启示作用。同时,刘徽用若干个第一,推动了人类文明史的演进,这正是一种敢吃螃蟹敢创新的精神。今天,滨州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连续3年列山东省第1位、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覆盖率连续2年列山东省第1位,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滨州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提升自信、传承智慧,进一步提升滨州科创品质。

如何让滨州刘徽数学思想跨越1800年时空,惠及当代、城市、民众?

2024年5月16日,在滨州刘徽数学研究会成立大会上,滨州市委书记宋永祥致辞说,要聚焦“四个深”,推动实现“四个起来”——深入研学,让刘徽数学思想“实起来”;深度融合,让刘徽数学思想“活起来”;深远传播,让刘徽数学思想“热起来”;深情弘扬,让刘徽数学思想“美起来”。

滨州正在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2024年设立了刘徽数据科学技术奖;每年选树一批“最美科技工作者”,“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参与指数连续3年领跑全国;每年开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全市公民科学素质比例增速走在山东省前列!

今年10月份,中国数学会2025年学术年会将在滨州举办。全国顶尖数学大咖之所以来滨,为的就是刘徽诞辰1800周年。这是一次纪念、致敬,更是一次传承、创新!

来源:滨州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