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血型的分类系统多样,ABO血型系统依据红细胞上的A型和B型抗原进行划分,由此产生A、B、AB、O这四种常见类型。而Rh血型系统则聚焦于血液中的Rh因子,根据其在红细胞中的有无,血型被标记为阳性(+)或阴性(-)。
血型的分类系统多样,ABO血型系统依据红细胞上的A型和B型抗原进行划分,由此产生A、B、AB、O这四种常见类型。而Rh血型系统则聚焦于血液中的Rh因子,根据其在红细胞中的有无,血型被标记为阳性(+)或阴性(-)。
这两大系统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人类血型的丰富多样。
cisAB血型作为ABO血型的一个新亚型,具备与众不同的特性和遗传规律。cisAB基因由A型基因和B型基因的部分片段重组而成,这种重组发生的概率极低,这是该血型罕见的重要原因之一。
此外,cisAB基因的表达还受到其他基因的影响。若一个人同时携带一个cisAB基因和一个O型基因,其血型会表现为O型;若携带一个cisAB基因和一个A型或B型基因,其血型则会呈现为A型或B型。
只有当一个人同时拥有两个cisAB基因时,其血型才会显现出与正常AB型血液的差异,即血清中含有少量的抗-B抗体。早在1902年,医生兰德施泰纳在一些AB型血液样本中察觉到了异常情况。这些样本的血清中含有微弱的抗-A或抗-B抗体,能够与B型或A型红细胞发生凝集反应,进而引发溶血性输血反应,这与常规的AB型血液存在明显区别。
当时,兰德施泰纳推测此种异常或许是由于A型和B型基因的某种变异所致,然而当时缺乏确凿的证据来证实这一推测。直至1952年,日本科学家大野正男在一名男性的血液中发现了cisAB基因,并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确认了其存在,从此,cisAB血型被正式认定为ABO血型的新亚型。
近些年来,我国陕西宝鸡市中心血站的研究人员也发现了cisAB血型。这一发现对于深入探究中国人群的血型分子遗传特征以及提高血液安全性具有重大意义。
cisAB血型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红细胞同时携带A和B抗原,但血清中却仅含有微量的抗-B抗体。正因如此,cisAB血型的持有者在输血时面临着较高的风险。
他们无法接受B型或AB型的血液,而只能选用O型或A型的洗涤红细胞,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也可以考虑自体输血。输血作为一项关键的医疗手段,对于cisAB血型的持有者而言,却是一个充满难题的过程。一旦血型不匹配,受血者的免疫系统会将输入的血液视作异物,展开攻击,致使供血者的红细胞遭到破坏,从而诱发溶血性输血反应。
这种反应会给受血者的身体带来多重严重的损害。
在溶血性输血反应中,受血者会出现发热、寒战等症状。他们会感到极度不适,体温迅速攀升,同时伴有寒冷的感觉。
此外,血压下降也是常见表现之一,受血者会感到头晕、乏力,甚至可能陷入昏厥状态。更为严峻的是,溶血性输血反应有可能引发急性肾衰竭、休克或多脏器功能衰竭。
肾脏作为人体重要的排泄器官,在红细胞受损后,会遭受极大的创伤,导致肾功能急剧衰退,无法正常排出体内的废物和多余水分。休克则会导致身体各器官无法获得充足的血液供应,进而引发多脏器功能衰竭,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面对这些挑战,cisAB血型的持有者在输血时必须格外小心。医疗机构应当强化对cisAB血型的检测与识别,确保在需要输血时能够及时察觉并采取恰当的输血方案。
医生有义务向cisAB血型的个体详尽解释其血型特点和输血注意事项,使他们充分知晓自身状况,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能够做出明智的决策。
与此同时,社会各界也应当加大对cisAB血型个体的关爱与支持力度。通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增进公众对cisAB血型的认识,消除对这一特殊血型的误解和恐惧。
建立相关的救助机制,为cisAB血型的个体在紧急状况下提供必要的援助和支持,也是至关重要的。
总之,cisAB血型虽罕见,却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临床意义。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cisAB血型的研究和了解,为cisAB血型的拥有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保障和支持,以有效应对这一特殊血型所带来的种种挑战。
在医学不断进步的当下,我们坚信,随着对cisAB血型的深入探究,我们将能够为这一特殊血型的个体提供更为安全、有效的医疗服务。
来源:平观新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