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蜀中学:没有围墙,大道其光

360影视 2024-12-04 11:37 4

摘要:学校于1933年创建,东临嘉陵江、毗邻枇杷山,位于一处东西走向的狭长地段,仿佛是从夹缝中飞出的一道风光。20世纪30年代,原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主席、爱国将领王缵绪抱持“教育救国”的热忱,以10万银圆买下张家花园并在此创建巴蜀学校时,一度建过封闭式的校门和围墙。

巴蜀中学没有封闭式校门,没有围墙,看上去放松自由,透出满满的自信。

学校于1933年创建,东临嘉陵江、毗邻枇杷山,位于一处东西走向的狭长地段,仿佛是从夹缝中飞出的一道风光。20世纪30年代,原国民政府四川省政府主席、爱国将领王缵绪抱持“教育救国”的热忱,以10万银圆买下张家花园并在此创建巴蜀学校时,一度建过封闭式的校门和围墙。但20世纪50年代之后,因为各种原因,巴蜀中学(当时更名为“重庆市第四十一中学校”)决定不再设封闭式校门和围墙,对学校实行开放式管理。事实上,巴蜀中学历经90年栉风沐雨,其开放的,远不止是物理意义上的校园。

“教育以人为本,校长以教师为本,教师以学生为本”的“三本”理念,醒目地镌刻在校史馆的一面石头屏风上。这是巴蜀中学第七任校长傅唯泉于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念,也是对巴蜀首任校长周勖成“儿童本位”教育法则的延续和发扬。巴蜀中学第八任校长王国华在任时,创新性地提出了“善雅志”的德育理念、“精教博学”的教学理念和“责任立己、制度立校”的管理理念,并坚持“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办学特色,始终将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学校的根本。

以人为本,被刻进了巴蜀中学的基因。对巴蜀中学现任党委书记舒义海和校长李潇珂来说,看见每一位教师,成就每一个学生,是新时期学校治理体系改革背景下的永恒目标。

“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破除教育与生活之“墙”

巴蜀中学以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享誉全国,那些天才少年的名字可以拉出长长的清单。自2020年李金珉以全球唯一满分的成绩夺得第61届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以来,巴蜀中学已经连续五年斩获国际级金牌。2023年,被保送北京大学的巴蜀学子瞿霄宇,力压全球5万名参赛者,以满分成绩荣获2023阿里巴巴全球数学竞赛金奖,成为最年轻的金奖得主。也是这一年,在五大学科(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信息学)竞赛全国决赛中,巴蜀学子取得了26金8银1铜、11人入选国家集训队的成绩。

巴蜀中学为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搭建了多方平台,一方面是为了挖掘少年们的潜能,另一方面是要为国家重大基础学科的突破储备高精尖人才,以解决“卡脖子”难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为救国而生的巴蜀中学,再一次自觉地站在了为国冲锋的前线。但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只是巴蜀中学育人体系的一部分。“挖掘潜能,张扬个性”,以实现人的全面、自由、个性化发展,才是巴蜀中学的育人理念。

在中国药学家屠呦呦获得诺奖之后,巴蜀学生李扬旭对青蒿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与老师深入探讨之后,李扬旭确定了自己的研究项目“绿色物理肥料应用探秘:声波刺激对青蒿生长及代谢的调控研究”。没有任何生物学基础的他,啃完了30余篇相关的中英文论文。他的研究结果最终证明,适宜的声波刺激可以显著促进青蒿的生物量积累,且不会对环境造成损伤。因观照现实的问题而提出可行性方案,破除教育与生活的无形之“墙”,这可能就是教育应有的样子。像李扬旭这样的学生,在巴蜀中学并不鲜见。

校长李潇珂常常提及一个词——“可持续发展人才”。在他看来,未来的人才除了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怀、终身学习的能力、多元的思维能力以外,还需要具备幸福生活的能力。教育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生活。这在某种程度上呼应了90年前巴蜀创校时所提倡的“手脑并用、教养兼施”的育人理念。20世纪40年代末在巴蜀中学就读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核物理学家张焕乔回忆,学校专门开设了劳作课,他曾经和同学一起动手制作矿石收音机,还收听到了电台的广播。在学校“手脑并用、教养兼施”理念的指引下,他童年时代的一些不解之谜一一找到了答案——原来这些现象的背后都隐藏着物理知识,这由此成为他一生的热爱和追求。

巴蜀中学鼓励学生充分发挥主体性,积极参与学校的日常治理。巴蜀中学的学生每学期都会有一次与校长、书记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诸如“番茄炒蛋为什么会被算作肉菜”这类看似“刁钻”的问题常常会被提及。也有学生代表在提出现实问题时,附带了自己的解决方案。针对食堂阿姨打饭量过足的问题,有代表提出将米饭分量默认为标准化的一份,饭量大的同学可以要两份或三份,饭量小的同学接受默认的那一份即可,这样既可以节约粮食,在打饭流程上也不耽搁时间。这个建议很快被学校采纳并实施。

巴蜀中学的特色课程体系,一方面彰显“挖掘潜能,张扬个性”的办学特色,另一方面旨在为学生日后的幸福生活埋下种子。学校的校本课程里,设置了极具特色的“学养课程”:从财经素养到文化底蕴培养,从思维成长到职业规划,一共百余门选修课供学生选择,其中26门课程被评为市级精品选修课。此外,学生们自发创建了近40个兴趣社团,包括巴蜀风文学社、音乐社、模联社、摄影社、金融社、心理社等。丰富多元的课程和社团的设置,意在让每个学生都能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拥有发展的空间。

员工关爱计划——“小小巴蜀人成长营"

“开放”“包容”“爱蹦跶”“沉得住”,是李潇珂对“ 巴蜀娃”的评价。在校园的中心,离菩提树不远的地方,搁置着一个看似废弃的纸箱,与典雅的校园环境不太相宜,但学校管理者和清洁工很默契地让它待在那里——这是学生给流浪猫打造的防水猫屋。猫屋的存在,是学校追求尊重与平等的结果,也未尝不是一个提醒:教育,是为了让每一个生命都能更好地生活。

校长以教师为本:打破组织内部上下级之“墙”

教师是育人理念的实施者,是教育最关键的一环。傅唯泉任校长时,学校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评职称、分房、评优,领导干部不与教师争名额。打破教师与管理者之“墙”,做教师的服务者与成就者,让每一位教师真正被看见、被尊重、被感应,是“校长以教师为本”的最好诠释,也是现阶段“ 人

才强校”最强大和持久的内部动力。

李潇珂在2022年被任命为巴蜀中学校长之前,做过班主任、年级主任、教务处主任、副校长。作为一名从一线教师岗位成长起来的“老巴蜀”,他了解教师的感受和需求。针对中青年教师上晚自习时自家孩子无人看顾的情况,学校发起了“小小巴蜀人”互助计划,彼此守护在岗工作的教师的子女。

除了拆除管理者与教师之“墙”,新老教师之“墙”在学校“传帮带”的文化传统里也化于无形。每个年轻教师都由师傅“领进门”,并负责从教学到生活的一切事务。李潇珂还记得,他刚来学校时,讲的每节课师傅都会来听,并告诉他怎么调整课程。除此之外,师傅每周末都会给他炖一锅鸡汤,让他冻在冰箱里,每天舀一点吃。“只要你感受过这样一种恩情,你也会将这种温暖传递给别人,这就是巴蜀很深厚的一种‘家’文化。”在巴蜀中学的十余年里,李潇珂的职务几经变动,在做工作交接时,他电脑里的相关内容都分毫不动地移交给同事。

巴蜀“家”文化,是一种厚植于巴蜀传统的强大力量,在挑战来临之时,会迸发出不可思议的巨大能量。2023年1月,巴蜀教师代文莉荣获重庆市第十届中小学班主任基本功竞赛全能特等奖,这是巴蜀教师连续十年斩获该赛事的最高奖项。在巴蜀中学,参赛从来不是一个人的战斗。从搜集材料、才艺展示,到实战演练、细节打磨,都是团队各司其职的过程。语文备课组组长赵萍萍回忆比赛曾因疫情再三延后,但导师团队一直站在她身后,凌晨一点的月下切磋、倾囊相授的指导,让她深深感受到巴蜀的“家”文化。

对于学校的这种文化,巴蜀中学办公室主任戴金洪这样解释:“它不只是知识,也不是简单地指向审美,而是一群人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的最大公约数所凝练而成的集体价值观。秉持着这种价值观,才成就了今日之巴蜀。”在他看来,巴蜀中学的这种文化深厚丰富到有自己稳固、坚定的内核与外延,“物来即应,顺势而为”,一件事摆在那里,大家都知道应该怎么去做。

巴蜀中学取消了每周的工作例会。学校实行年级负责制和项目负责制,一个纵向,一个横向,突破了学校组织管理体系之“墙”,确保了学校快速高效地运转。流程短平快,工作快进齐。年级分管副校长和项目负责人,在自己负责的领域都有充分的决策权。项目负责人可以有效调动学校的资源,去全力运营其负责的项目,李潇珂笑称自己在项目上就是“吉祥物”一样的存在。在他看来,学校每个管理干部都应该具有“校长思维”,能从全局思考问题,并作出决策。“你要充分地相信你的同事,他一定会给你惊喜。如果你的同事缺乏主动性,所有的工作都需要被安排和督促,那一定不会有长远的发展;另外,要打心眼里允许你的同事跟你说‘不’,如果他跟你说‘不’的时候,还要去想措辞,想怎么跟你说才不会得罪你,这样不行。”李潇珂说。

巴蜀云校:破除现实与虚拟之“墙”

2020年9月,为了有效缩小区域、城乡、学校之间教育质量的差距,助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巴蜀中学积极响应教育部加强“三个课堂”建设的号召,成立了数字孪生技术背景下的巴蜀云校。目前,巴蜀中学每日将自己的优质名师课程面向全国174所友好学校、25000余名学生同步直播,并实现实时互动。课后,学生可以在“巴蜀云校”App观看教学回放视频等资源。基于巴蜀名列前茅的五大学科竞赛成绩和实力硬核的专职强基计划教练,巴蜀云校开设了强基计划直播项目,打造了系统的拔尖生培养课程,包括珠峰、瀚海和星云三项课程计划。

除了在教学、教育方面输出经验,巴蜀中学的教研活动亦全部开放给合作学校。除此之外,所有的合作学校共享巴蜀中学的“三自主”资料——自主教研成果、自编教辅与自主命题。巴蜀云校真正输出巴蜀优质的教学理念和资源,打破了线下和线上的教育之“墙”。

巴蜀云校的创建,是响应乡村振兴战略、落实“十四五”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结果,对巴蜀中学自身来说,也是一场自我更新的革命。“每个直播上课的老师,除了要面对自己班上的学生,还要面对一两千名在线听课的学生,是不可能应付了事的。所以,巴蜀云校的发展,事实上也倒逼着我们自己加速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李潇珂说。

除了在线上开放自己的教学资源,巴蜀中学还与国内其他中学合作,输出自己的管理理念和资源。2022年9月,巴蜀中学与海南省儋州一中建立合作,为此派出了包括8人的管理团队,李潇珂戏称他们为“八仙过海”。在临行前,李潇珂嘱咐他们,不要想着“新官上任三把火”,不要抱持“管理者”的心态,要和教师们站在一起:“你们只需要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1带2、2带10,学校慢慢就会有起色。”这是巴蜀中学代代相传的朴素经验,却也是大道至简、行之有效的管理理念。儋州一中自与巴蜀中学合作以来,变化是显著的,也正朝着更好的方向迈进。

一般而言,头部学校往往有一种防守心态,想建立自己的“防火墙”,但巴蜀中学一直走在开放的路上——在“以人为本”理念的指导下,主动“拆墙”,拥抱社会,培养面向未来的终身学习者和幸福生活者。90年前的《巴蜀宣言》里有振聋发聩的一问一答:“教育有成功的一天吗?”“教育绝没有止境。”在李潇珂看来,乌卡时代,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变动”与“不确定性”是这个时代的标志,未来的学校和教育,应该是没有“围墙”的——与社区高度结合,与外部资源高度结合,与线上教育高度结合,与整个时代的发展高度结合。

来源:光明社教育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