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中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

360影视 2024-12-04 10:26 4

摘要:•知人论世,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2025中考诗歌鉴赏:如何读懂诗歌
如何读懂诗歌
1.品标题 抓住题眼
• 标题是诗歌鉴赏的切入点,富含着诸多信息。
①内容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诗歌题材;
②情感一诗人的心情、诗歌的主旨;
③思路一暗示写作思路。
2.看作者 知人论世
•知人论世,要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就要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其实,许多诗所表达的主旨和思想感情都与作者的生平遭遇和所处的时代有关。我们要关注著名诗人的相关遭遇、境况、所处朝代国势、朝政......
3.读注释 暗含信息
•介绍写作背景,往往是在暗示本诗的思想内容;
•介绍相关诗句,可能是暗示本诗的用典或其意境;
•介绍作者,那是在暗示本诗的写作风格。
•对这些内容读诗时一定不能忽略。
4.析意象 解读含义
•“意”,就是诗人的思想、情感、意念。
•“象”,就是物象、形象。
•“意象”就是意中之象,是容观物象经过诗人的感情活动而创造出来的独特形象。
5.看字词,把握“情感关键字”
诗歌中有一些能够帮助我们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字眼,我们都称为“情感关键字”。阅读时准确抓住情感关键字,无疑对正确理解分析诗歌的思想内容有重要的作用。
6.看典故,取用原来意义
典故是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出处的词语。用典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典故有正用和反用两种,正用就是取典故的原来意义入诗文,反用则是反用原典的意义。
7.抓尾句 卒章显志
①诗歌往往先写景叙事,后抒情明志,因而把握诗歌的尾联,有利于把握诗歌的主旨;
②诗歌的结尾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或以景结句、或以情结句、或以理结句、或以问结句;
③不论以什么形式结尾,诗人都喜欢在结尾这个地方用点心机,因为结尾在全诗中具有重要作用。
学会理解诗家语(方式)学会理解诗家语(方式)1.补充省略
诗歌语句之间往往具有跳跃性,于是就产生了省略现象,也就出现了空白,从而为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①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作者采用答话蕴含问话的方法,把诗歌精简压缩为二十个字。
②马致远的 《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把多个意象直接拼合,表达了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2.互文见义
互文,是古诗文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表现在具体诗词中的情況: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同一件事。分单句互文和多句互文。
示例:①单句互文。白居易《琵琶行》中“主人下马客在船”,其意思应是“主人与客人一起下马来到船上”。
②多句互文。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其意思应是“在东市、西市买了骏马、鞍鞯”。
3.改变词性
诗人为了炼字、炼意的需要,常常改变诗词中某些词语的词性,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
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泊船瓜洲》),王维的“日色冷青松”(《过香积寺》),“绿”“冷”均为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些词语绘景状物,化抽象为具体,强化了诗歌的感染力。
4.还原词序
诗人写诗,有时为了强调某些意蕴,达到某种特殊的效果,或出于格律等表达的需要,故意改变某些词的词序。主要体现在主语后置、主宾换位等方面。
①崔颢《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汉阳树”和“鹦鹉洲”为陈述对象(主语)后置。
②白居易《长恨歌》“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为主宾换位。
解题三步法第一步,标注选项敏感点
题干中各个选项的敏感点就是题干要求的思想情感的“理解”和艺术手法的 “赏析”。快速浏览各选项,把与它们相关的核心词语标注出来。
第二步,找全原诗对应点
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诗寻找对应点,注意是否有曲解文意的问题,评价赏析类的选项要特别关注标注的敏感点是否有依据。
第三步,落实命题设误点
根据 “内容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將有“内容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手法) 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五 三个关注1.关注术语
技巧术语、情感术语、诗歌专门术语(如送别诗、律诗等)
2.关注修饰词
对景物特点、人物特点等进行概括的形容词,对语言特色进行概括的修饰词等。
3.关注命题语
范围、程度词(只、都、全、一些),是非词(无、没有、并非),关联词,术语连接词(和、或、还有、从而等)(表现出,表达了,描绘了,营造了,运用了)

#教育爆款制造机#

来源:三好教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