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团队田间地头“传经送宝”,助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4-07 08:03 2

摘要:春季万物复苏,田野间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粮食增产增收,让群众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近日,在中国工程院、云南农业大学的科技助推下,依托朱有勇院士团队、科技特派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优势力量,思茅区组织开展旱地优质稻示范技术培训,农技人员、技

春季万物复苏,田野间处处洋溢着蓬勃的生机。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粮食增产增收,让群众牢牢端稳自己的饭碗。近日,在中国工程院、云南农业大学的科技助推下,依托朱有勇院士团队、科技特派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等优势力量,思茅区组织开展旱地优质稻示范技术培训,农技人员、技术指导网格员、部分种植农户等近200人参加培训。

旱地优质稻培训会,专家到村授课。

旱地优质稻培训会,专家在田间授课。

在思茅区倚象镇鱼塘村的田间地头,一场生动且实用的培训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朱有勇院士团队成员分别为大家详细介绍了旱地优质稻种植管理技术要点,从播种前准备、田间杂草防治、病虫害绿色防控等技术层面进行了详细讲解。实操环节,院士团队成员手持农具,现场演示旱地优质稻种植环节中土地耕整、播种机使用、除草、田间病虫害防治、施肥等操作的技术要点。

旱地优质稻培训会,技术人员进行拌种示范操作。

“播种节令一般选在4月中旬到5月上旬,在下雨前,我们完成播种作业。在播种过程中采用独轮滚播机进行植播工作,播种后,一定要注意杂草防除工作。”云南农业大学稻作研究所高级实验师高飞边操作边讲解。

旱地优质稻培训会上,农户们认真学习。

参训人员围聚在旁,认真聆听学习,并现场进行了体验操作,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今天学习到了更科学的耕种方法,从稻谷的拌种到除草、病虫害防治、施肥,把我们种地遇到的难题都解决了,今年按这方法种,相信收成会更好。”思茅街道箐门口村凹寨村民小组组长张有祥说。

农户体验使用播种机。

农户查看播种机耕种深度 。

“这次培训,让我们接触到了科学且实用的种植技术,收获满满。回去后,我们会将这些宝贵技术传递给每一位农户,让农户们都能熟练掌握并凭借先进的技术,种出更好的粮食,增产增收。”云仙乡农业农村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陶文芸表示。

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杂交旱稻示范田。

据了解,旱地优质稻系列品种由中国工程院朱有勇院士团队等研发培育,主要有滇禾优615、滇禾优34、云俩优502、旱优73、宜优683等,亩产量在400—600公斤之间,稻米口感好,目前已在全国多地推广种植。旱地优质稻脱离了水田的“束缚”,除了抗旱和顶土能力,朱有勇院士团队重点解决了它在旱地上的分蘖问题,使之能够产生有效穗进而获得有效产量。

相对水田,旱地优质稻种植更省工、省时,在降低成本和提高产量上也具有明显优势。思茅区在2023年和2024年已连续两年对旱地优质稻进行试种,平均单产达到400公斤左右,为当地农户带来了较好的经济收益,也为进一步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此次旱地优质稻示范培训会是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通过科技赋能、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进一步提升了思茅区的粮食生产能力,为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注入了新的活力。

思茅区六顺镇南邦河村杂交旱稻示范田。

“下一步,我们将大力开展种植技术培训,将种植管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送到每个种植农户手中,让种植户按照技术规范科学种植,最终达到稻谷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此外,我们还将跟踪指导田间管理,及时解决农户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思茅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谢维清说。

作者:成佳蕊 陶俊蓉(文/图/视频)

编辑:李晓晶

监审:罗 嘉

-思茅区融媒体中心-

投稿邮箱:simaotv1234@126.com

来源:思茅融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