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子看病去盗窃值得同情吗?孙玉良:“大丈夫精神”需要制度支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4-07 08:13 3

摘要:在抖音上看到一则煽情视频,一位罪犯父亲被允许探望重病的儿子,成为最后的永别。这位父亲家境贫寒,为给生病的儿子凑医疗费铤而走险,因盗窃罪被判刑。视频没有时间和地点,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发生的。视频播出后引起网友广泛同情,有的网友建议宽恕这位父亲,法外施恩。由此提出一

在抖音上看到一则煽情视频,一位罪犯父亲被允许探望重病的儿子,成为最后的永别。这位父亲家境贫寒,为给生病的儿子凑医疗费铤而走险,因盗窃罪被判刑。视频没有时间和地点,不知道是什么时间发生的。视频播出后引起网友广泛同情,有的网友建议宽恕这位父亲,法外施恩。由此提出一个沉重的灵魂拷问:当苦难叩门时,文明社会如何安放人性的重量?

同样的故事也曾发生在美国。在1935年的大萧条时期,一位老奶奶因偷盗面包被面包店老板告上法庭,她偷面包的动机,是因为三个失去父母的孙子好几天没吃东西了。最后法官宣判老太太有罪,处以10美元的罚金或者10天拘役。但同时这位法官做出了一个惊人的举动,在法庭上带头给老太太捐款,为她凑齐了10美元的罚金。他说出了一句十分震撼人心的话:“这是为我们的冷漠付费,以处罚我们生活在一个要老祖母去偷面包来喂养孙子的城市。”。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法官是当时的纽约市长拉瓦蒂亚。要知道美国是资本主义社会啊,那是一个人人自私、人人讲极致利己主义的社会。我们生活在崇尚集体主义的社会主义社会,讲的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但也发生了同样的案件,这难道不是我们的耻辱吗?我们的医疗体制还不如一些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的国家,还不如一度被称为“水深火热”的中国台湾省,新闻上曝光的“因病返贫”事件,曝光的“大病等死”事件,曝光的看不起病“自锯大腿”事件,还有为给孩子看病铤而走险犯罪凑钱案件,这当然是我们的耻辱。不要说“穷是活该”的,不要说穷是智商低、没有本事。一个对弱势群体冷嘲热讽的社会,与现代文明是背道而驰的。

放在个人身上,穷就可以走上犯罪道路吗?“逼上梁山”是不是正义之举?当生存本能与文明法则激烈碰撞,当个人苦难遭遇公共秩序,我们该如何在人性温度与社会理性间寻找平衡?这是灵魂的拷问,每个人都有责任寻求答案。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是为大丈夫。这样的训诫穿越千年,在当代社会引发新的回响。明代医书《普济方》记载,某药商在瘟疫中坚守平价,终因亏损破产却保全了万人性命。这种道德选择如同精密的钟表齿轮,维系着社会运转的基本秩序。法律作为文明社会的基石,本质上是对人性弱点的制度性防范,正如古罗马法学家西塞罗所言:"法律是植根于自然的最高理性。"。

是“造反有理”还是“维稳正确”?要知道,若因个体苦难而突破法律边界,就像推倒多米诺骨牌,将引发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崩塌。固然东汉名士管宁"割席断交"的故事彰显了知识分子的气节,固然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但我们也要反思,弘扬这种“大丈夫精神”是需要制度支撑的,不然就会发生颜回三十多岁“穷死”的悲剧。“颜圣”穷困潦倒年纪轻轻就死了,有什么可称道的呢?那是一个吃人的社会啊!雨果在《悲惨世界》中塑造的冉阿让故事告诉我们:救赎之路既需要个体的向善努力,更离不开主教宽容的社会温度。

德国社会学家贝克提出的"风险社会"理论,在医疗救助领域得到充分验证。北欧国家建立的"从摇篮到坟墓"福利体系,将个人风险转化为集体责任。深圳"儿童医院爱心基金"十年间救助三千贫困患儿,展现了制度性慈善的力量。这种社会安全网不是施舍,而是文明社会对公民权利的庄严承诺。一个文明的社会,要使人们不必在生存与尊严间做出残酷抉择。当我们为那个偷盗救子的父亲揪心时,更应该思考如何让医保体系更健全、让慈善机制更透明、让司法裁量更人性。唯有构建起制度保障与道德自觉的双重防线,才能真正实现"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的大同理想,这或许就是对"贫贱不能移"最深刻的现代诠释。

当社会价值观在倡导人们要做尊法、守法的良民时,我总在想我们的法律规则是不是正确,是不是完善。法律应该是与道德相向而行的,那个被枪毙的罪犯张扣扣,在网络上却被网民称为“零差评”的好汉,这难道不是对当前我们构建的法治社会敲响的一记警钟吗?我读《水浒传》,是一直对“逼上梁山”有很深刻的反思的,好制度能把坏人变成好人,坏制度能把好人逼成坏人,法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们,应该“不改初心”致力于完善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让它比资本主义制度更有温度,更能避免因贫富差距酿成的悲剧,才是人民之福。

来源:孙玉良一点号

相关推荐